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板垣征四郎

增加 6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人物信息 ==
[[File:板垣征四郎1.jpg|缩略图]]
中文名 :板垣征四郎
行刑时间 :1948年12月23日
'''板垣征四郎'''   (日语:いたがき せいしろう、/英语:Seishirō Itagaki;1885年1月21日—1948年12月23日), [[ 日本 ]] 陆军大将,在日军中和以石原之智并称的板垣之胆, [[ 日本 ]] 昭和时代重要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之一。 [1] 1931年与 [[ 石原莞尔 ]] 共同策划“九一八”事变。因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未放一枪一弹便撤离东北,故而以1万人挑战20万东北军。1937年以半个师团击溃中国军30几个师,攻占山西 。1938  1938 年6月任陆军大臣。主张三国同盟。1939年9月任 [[ 中国 ]] 派遣军总参谋长。主持对华诱降工作。1943年任最高军事参议官。1945年在 [[ 马来西亚 ]] [[ 新加坡 ]] 等地同英荷军队作战,直至 [[ 日本 ]] 战败。 
1948年12月23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熟谙兵法仍犯兵家大忌: [[ 板垣征四郎 ]] 在平型关是如何“作死”的?2017-11-30 17:11 平型关乔沟地形复杂,峡谷公路蜿蜒曲折,只可容一辆汽车通过,在此用兵,熟谙兵法的板垣不可能不知道这是兵家大忌。但在彼时,站在平型关上的板垣俨然已是一副贪婪的面孔:从这条古道越过平型关后,道路就变得一马平川,太原将一览无余,山西会唾手可得…….. == 人物 经历编辑生涯 == 早年尚武1891年春, [[ 板垣征四郎 ]] 进入村里的沼宫内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盛冈中学,与两个兄长一起读书。中学时的 [[ 板垣征四郎 ]] 个子矮小,脑袋却长得很大。   他的学习成绩因为不太用功而并不太好。 [[ 板垣征四郎 ]] 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加之 [[ 甲午战争 ]] 之后, [[ 日本 ]] 帝国主义思想高涨,青年学生之中兴起“从军热”。 [[ 板垣征四郎 ]] 在盛冈读了两年后,于1899年投考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由于他个子太矮,本来可能会被刷掉。   但是,他一心想上陆幼,于是和军医软磨硬缠,小小年纪的他,就坚定地宣誓要“效忠天皇陛下”,为“大 [[ 日本 ]] 帝国献身”,军医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最终破例关照他,才使他获得了进入陆幼的机会。 1903年12月, [[ 板垣征四郎 ]] 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成为该校第16期的学员。这一 板垣征四郎板垣征四郎期学生 期学生 中,出过许多侵华的“高手”和“有名”人物,像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安藤利吉等。在 [[ 日本 ]] 军界被称为“荣耀的十六期”。 1904年10月, [[ 板垣征四郎 ]] 从陆士毕业,11月1日被授予步兵下士军衔,任步兵小队长。此时,正值日俄战争爆发,刚刚19岁的 [[ 板垣征四郎 ]] 驰骋沙场的梦想可以实现了 。1904年12  1904年12 月, [[ 板垣征四郎 ]] 随部队开赴 [[ 中国 ]] 东北前线。在这场帝国主义利益争斗的侵略战争中,怀着粉身碎骨为天皇“尽忠”的信念, [[ 板垣征四郎 ]] 狂热地投入到战争中。 [[ 板垣征四郎 ]] 因作战勇猛而闻名军中。   在一次大会战中, [[ 板垣 征四郎]] 的左胫部被子弹打穿,伤势非常严重,但他仍坚持战斗。后来部下才硬把他抬下火线,送到随军医院。待伤愈合,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次“打仗立功”的目标因而没有实现。这场战争历时20个月,以弹丸岛国 [[ 日本 ]] 战胜陆上强国俄国而告终 。1905  1905 年9月5日,俄国被迫与 [[ 日本 ]] 签订和约,即《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的胜利极大刺激了 [[ 日本 ]] 侵略扩张的野心。 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的学监大越谦吉大尉在日俄战争中战死,被誉为 [[ 日本 ]] 陆军的“军神”。这位“军神”曾主张对学生实行残酷的训练,通过这种方法,磨炼学生的意志,以使他们在今后的战争中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 [[ 板垣征四郎 ]] 受这位学监的思想影响极大,在他的思想熏陶下, [[ 板垣征四郎 ]] 逐渐成为一名狂热尚武、嗜血好战的青年军官。   在这场战争中,板垣跟随部队主要在 [[ 中国 ]] 东北的旅顺(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等地与沙俄军队作战, [[ 中国 ]] 广大的土地、丰富的资源,都在 [[ 板垣征四郎 ]] 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迹——他想到如果 [[ 日本 ]] 帝国拥有这些,将会更加强大。这种想法影响了他此后一生的命运。 == 阴谋 扶植 伪满==  在 [[ 日本 ]] 侵略者策划成立东北傀儡政权的过程中, [[ 板垣征四郎 ]] 奉命再次充当急先锋 。1931年9  1931年9 月22日,板垣在沈阳参加关东军秘密会议。会议炮制出“满蒙问题解决方案”,提出以 [[ 溥仪 ]] 为“元首”建立“新政权”,“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 [[ 蒙古 ]] ”、“国防和外交由 [[ 日本 ]] 帝国掌握”。板垣在会后秘访哈尔滨特区行政长官张景惠,促其“独立” 。9  9 月27日, [[ 张景惠 ]] 宣布成立“东省特区治安维持会”并自任会长,暗中策划“独立”。在 [[ 板垣征四郎 ]] 派人策动下,9月28日, [[ 清朝 ]] “闲散皇族”熙洽公布伪吉林省省长公署组织大纲,宣布 [[ 吉林 ]] “独立” 。9  9 月30日, [[ 板垣征四郎 ]] 还曾派人去 [[ 天津 ]] 诱骗 [[ 溥仪 ]] 前往东北“复位”,因内部意见分歧而未成功。10月1日,洮南镇守使张海鹏宣布洮南“独立”。12月16日,前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出任伪奉天省省长。1932年1月1日, [[ 张景惠 ]] 出任伪黑龙江省省长。 1931年10月21日, [[ 板垣征四郎 ]] [[ 石原莞尔 ]] 在国际法顾问松木侠的协助下炮制出“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提出了全面控制“新政权”的具体措施 。1932  1932 年1月6日, [[ 板垣征四郎 ]] 携带关东军司令官的指示前往东京向政府汇报。裕仁天皇破例召见 [[ 板垣征四郎 ]] 。   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根据汇报炮制出“ [[ 满洲 ]] 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要求加速建立受 [[ 日本 ]] 控制的“独立国家” 。1932  1932 年1月22日,关东军司令部召开“建国幕僚会议”,讨论建立“新国家”的有关条款和纲领 。1  1 月27日, [[ 板垣征四郎 ]] 根据会议决定组织拟制“新国家建设顺序的纲要”。2月16日, [[ 板垣征四郎 ]] 策划组织了筹备建立伪国家的沈阳“四巨头会议”(张景惠、熙洽、臧式毅和马占山)。接着, [[ 板垣征四郎 ]] 奉命前往旅顺,以威逼利诱的手法逼 [[ 溥仪 ]] 就范。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告成立, [[ 溥仪 ]] 为伪“满洲国”执政。可见, [[ 板垣征四郎 ]] 为伪满洲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  
策划自治
 1933年2月,关东军大举进犯热河。 [[ 板垣征四郎 ]] 上阵,从奉天奔赴 [[ 天津 ]] ,建立“板垣”机关,负责北平和 [[ 天津 ]] 方面的“谋略”工作,配合关东军长城作战,企图策动“华北自治”,以炮制出一个和“满洲国”相似的----傀儡“华北国”。 坂垣征四郎坂垣征四郎刚到 [[ 天津 ]] [[ 板垣征四郎 ]] 就立即向 [[ 日本 ]] 军部提交了一份分裂华北的计划。在这项“计划”中, [[ 板垣征四郎 ]] 根据对 [[ 中国 ]] 情报的刺探,把华北的 [[ 中国 ]] 军政要员分为四派:蒋派、反蒋派、现状维持派、首鼠两端派。他认为可以通过策反工作,利用后三派及北洋军阀的残余势力,从而 [[ 将蒋介石 ]] 在华北的力量排挤出去,再以这些人为骨干,建立起由日方操纵的傀儡政权。   获得军部首肯和支持后, [[ 板垣征四郎 ]] 开始秘密实施这一计划。他先是和战犯土肥原贤二计划,策反北洋军阀 [[ 段祺瑞 ]] [[ 吴佩孚 ]] [[ 孙传芳 ]] ,在北平成立亲日政权。   但这些人物对于板垣的登门拜访要么让其吃闭门羹;要么就是嘴上答应,实际不行动;总之 [[ 板垣征四郎 ]] 的计划一直难以得逞。 [[ 板垣征四郎 ]] 后来看上了曾任湖南省督军的张敬尧 。1933  1933 年5月7日,汉奸张敬尧在所居六国饭店被刺, [[ 板垣征四郎 ]] 花了700万元的钞票,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关东军武藤信义司令对 [[ 板垣征四郎 ]] 这段期间的活动极为不满,撤去了他奉天特务机关长兼 [[ 天津 ]] 特务机关长的职务。接着,命他以“参谋本部特派员”身份去 [[ 欧洲 ]] [[ 印度 ]] 、菲律宾及南洋群岛等地“视察旅游”一番,先离开对华工作一段时间。 1934年8月1日, [[ 板垣征四郎 ]] 调任“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同年12月关东军人事变动,菱刈隆奉调回国,南次郎继任,冈村宁次调到参谋本部任军事顾问, [[ 板垣征四郎 ]] 则被晋升为关东军副参谋长,兼驻“满洲国”武官 。1936  1936 年3月,升任参谋长。直至1937年3月调任广岛第五师团师团长以前, [[ 板垣征四郎 ]] 在关东军任职的这两年半时间里,一方面继续强化 [[ 日本 ]] 对“满洲国”的统治,另一方面,不愿放弃“华北国”的梦想,伙同土肥原贤二先是策动内蒙独立,后是苦心孤诣地策划所谓“华北自治”。 关东军的内蒙古工作早在 [[ 板垣征四郎 ]] 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之前就已经展开,并先后在乌珠穆沁右旗、阿巴嘎旗建立了特务机关。 [[ 板垣征四郎 ]] 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和参谋长期间,曾先后三次“不辞辛劳”地亲赴内 [[ 蒙古 ]] ,为 [[ 日本 ]] 谋求在 [[ 内蒙古 ]] 的“权益”而竭尽全力。 [[ 板垣征四郎 ]] 不仅亲自帮助扩建蒙古军队,促成德王与关东军司令南次郎会谈,而且企图把 [[ 内蒙古 ]] [[ 中国 ]] 分裂出去,阴谋策划 [[ 内蒙古 ]] “独立”,制造一个由 [[ 日本 ]] 人控制的“蒙古国” 。   但这个企图遭到了 [[ 中国 ]] 军队的坚决反击。1936年百灵庙战役 [[ 傅作义 ]] 部大捷, [[ 蒙古 ]] 军4个旅反正, [[ 板垣征四郎 ]] 派到蒙古军中的顾问田中隆吉狼狈逃跑。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 [[ 中国 ]] 取得了局部抗战的第一个全胜,这一胜利推动了全国抗日热潮的迅速高涨。 
横行华北
 1937年3月1日, [[ 板垣征四郎 ]] 返回 [[ 日本 ]] ,本来他的好友总参作战部长 [[ 石原莞尔 ]] 想推荐他担任林铣十郎内阁的陆军大臣的,但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不能容忍板垣爬到他头上,改任日军陆军第五师团长。该师团辖第9旅团和第21旅团,号称 [[ 日本 ]] 精锐师团 。1937  1937 年7月7日, [[ 日本 ]] 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板垣征四郎 ]] 率第5师团由广岛出发,途经 [[ 朝鲜 ]] 釜山,于8月间到达 [[ 天津 ]] ,先是板垣师团接到的命令是攻占南口,保障主力的侧翼,但先是在南口天险遭到 [[ 汤恩伯 ]] 军团的坚决抗击,后来侧翼和后路又遭到卫立煌军团的冲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投入牛岛满旅团才避免了 [[ 板垣征四郎 ]] 被合围的危险。   接着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率领察哈尔兵团四个旅团,迅速击败了 [[ 刘汝明 ]] 的部队,威胁到南口 [[ 汤恩伯 ]] 军团的后方, [[ 汤恩伯 ]] 被无奈放弃南口,在这一系列中日双方复杂的机动作战之后, [[ 板垣征四郎 ]] 才完成方面军交给他保障主力侧翼的任务。 板垣征四郎板垣征四郎日军为了进行预定的保定—涿州大会战,进行了兵力大集中, [[ 板垣征四郎 ]] 的一个旅团(第9旅团5个大队)也被抽调, [[ 板垣征四郎 ]] 不甘心就这样带着半个师团守在南口,随联络东条英机兵团,沿着平绥线两侧,紧追败退的 [[ 傅作义 ]] 第七集团军,相互呼应共同向绥远发起进攻,把战局扩展到华北屋脊的山西高原,这一举动完全超出了大本营和华北方面军的计划之外 。9  9 月初,在东条英机兵团把 [[ 中国 ]] 军第二战区主力吸引到大同附近后, [[ 板垣征四郎 ]] 突然兵锋一转,打垮了晋军刘奉滨师,飞兵直取平型关,沿着几年前借着参拜 [[ 五台山 ]] 就勘查好的路线,突破了内长城一线,至此山西北部门户洞开,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如梦方醒,慌忙调兵堵击,并杀了作战不利的军长李服膺祭旗,终于因为配合不力,指挥混乱,9月28日茹越口天险被日军突破,晋军被迫全线后撤 ,断后的 [[ 姜玉贞 ]] 旅以生命为代价死守原平县十天,为中央军卫立煌等部八万援军赶赴忻口赢得时间 。10  10 月13日, [[ 板垣征四郎 ]] 率第5师团(加上配属的独2、独15旅团共计16个大队3万人95门炮 [3] )正面冲击20万 [[ 中国 ]] 军队坚固防守的忻口阵地,这是最疯狂的指挥官干出最疯狂的事。   忻口战役血战23天,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 [[ 中国 ]] 军队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以下数名将官及十万将士死伤。10月26日,已经攻克保定、石家庄的日军主力分兵一个师攻陷山西东部门户娘子关,向太原急进,忻口 [[ 中国 ]] 军队腹背受敌。11月3日弃守。 [[ 板垣征四郎 ]] 破围而出,穷追处于崩溃状态的几十个 [[ 中国 ]] 师。11月9日,攻陷太原。 1938年初, [[ 板垣征四郎 ]] 再次率领半个师团在 [[ 山东 ]] 登陆,会合自 [[ 南京 ]] 归还建制的第九旅团,占领 [[ 山东 ]] 全省,接着在临沂和西北军 [[ 庞炳勋 ]] [[ 张自忠 ]] 两部五、六万人大战受阻,形成拉锯状态,在听闻第十师团濑谷旅团在台儿庄战役陷入重围后, [[ 板垣征四郎 ]] 亲自带2个大队坚守汤头镇牵制 [[ 张自忠 ]] [[ 庞炳勋 ]] ,命令坂本顺带来4个大队,在 [[ 汤恩 伯7 伯]]7 万大军中穿阵而过,救出濑谷旅团一起撤退到峄城固守。一个月后卷土重来,参加了徐州大包围战 [4] 。 
诱降中国
 1938年6月3日,近卫文麿内阁因对华战争结束遥遥无期,罢免了叫嚣三个月解决 [[ 中国 ]] 事变的陆军大臣杉山元和次官梅津美治郎。召回了华北战场上的 [[ 板垣征四郎 ]] 担任陆相,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为他的次官,东条英机虽年龄比他大一个月,但军龄却比他小一岁。   也被认为是他的铁杆心腹,早在 [[ 板垣征四郎 ]] 当关东军当副参谋长时代,东条英机就是宪兵司令,当时形成所谓军令的板垣、石原、军政的板垣、东条。 [[ 板垣征四郎 ]] 的个性和东条英机完全相反, [[ 板垣征四郎 ]] 是阳性的,东条英机是阴性的, [[ 板垣征四郎 ]] 是宽厚的,东条英机是严正的。  [[ 板垣征四郎 ]] 被认为是沉重的秤砣,东条英机被认为是锋利的剃刀。然而,这两种相反的性格,却促成了两者截长补短的合作。 [[ 板垣征四郎 ]] 也像信任 [[ 石原莞尔 ]] 一样信任东条,东条英机也像石原一样了解板垣,这就是他们合作的基础 [1] 。 这时板垣征四郎的另一个老朋友 [[ 石原莞尔 ]] 因反对扩大战争早就1938年6月,中央二人为米内光政和板垣1938年6月,中央二人为米内光政和板垣被排挤出参谋本部,过了不久,不扩大派的另一干将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又和东条闹翻,双双出局。 [[ 板垣征四郎 ]] 在陆军青年军官中虽颇具人望,但在陆军中央却被视为徒具热血之辈,上任不久就因为在张鼓峰事件中妄动被昭和天皇骂的狗血临头,只是最后昭和天皇放下话来既往不咎才没有立即辞职。  [[ 板垣征四郎 ]] 反对外相宇垣一成大将以 [[ 蒋介石 ]] 下野为条件的中日和谈,在任上扩编十个师团,发动了超越国力许可的武汉会战,妄想一战定胜负。但经过4个月的大战后,蒋介石带着300万军队完整的退入 [[ 中国 ]] 西部群山之中,中日持久战态势终于形成。宣扬不以 [[ 中国 ]] 为对手的近卫文麿终于自己先下台。 1939年1月5日至8月30日间, [[ 板垣征四郎 ]] 在平沼骐一郎内阁继续担任陆军大臣,并兼任对满事务局总裁。   在1939年2月, [[ 板垣征四郎 ]] 以陆军省的名义下达《限制自支返日军人言论》的命令,禁止日军士兵返国后谈论日军在华暴行。6月间,他曾与 [[ 汪精卫 ]] 进行过两次会晤,策划扶植成立汪伪政权。内阁会议上, [[ 板垣征四郎 ]] 极力主张与纳粹德国、意大利缔结三国同盟,为此和反对缔约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关系极为紧张,虽然他们俩不但是同乡,还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他还轻率的批准关东军用一个师团在诺门坎地区对苏进行武力挑衅,结果引发了日苏冲突,导致关东军23师团被全歼,这就是著名的的诺门坎事件,这当头又碰上德苏签订同盟,第四次瓜分 [[ 波兰 ]] [[ 板垣征四郎 ]] 所主张的德日意三国同盟彻底流产,平沼骐一郎内阁以 [[ 欧洲 ]] 局势复杂离奇宣布倒台。39年6月谢师宴-最左板垣和最右米内39年6月谢师宴-最左板垣和最右米内 1939年9月4日,板垣被赶出最高决策层。任命为 [[ 中国 ]] 派遣军第一任参谋长,辅佐西尾寿造大将,他为结束自己发动的战争进行了最后一搏,进行了诱降 [[ 蒋介石 ]] 的桐工作,要求亲自飞往 [[ 中国 ]] 军队控制的长沙面见 [[ 蒋介石, ]] 只求保住伪满洲国和 [[ 日本 ]] 在长城以内的商业利益, [[ 日本 ]] 就撤军。   [[ 蒋介石 ]] 却不为所动,板垣从此在日军中越发边缘化。1941年7月7日,板垣晋升陆军大将,调到 [[ 朝鲜 ]] 担任 [[ 朝鲜 ]] 军司令。1943年任最高军事参议官 。1945  1945 年2月1日日,复兼任驻 [[ 朝鲜 ]] 的第17方面军司令官。同年4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 日本 ]] 面临败亡之际,板垣被调任第7方面军司令,指挥第16军、第25军和第29军,设司令部于 [[ 新加坡 ]] ,指挥日军在荷属东印度和马来亚等地同盟军作战。8月15日, [[ 日本 ]] 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间,板垣率第7方面军在 [[ 新加坡 ]] 向英军投降。 
终上绞架
[[ 板垣征四郎 ]] 深知自己积极参与了几乎全部日军侵华活动,又积极参与了侵略 [[ 朝鲜 ]] 及东南亚的活动,历任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 [[ 中国 ]] 派遣军总参谋长、驻朝日军总司令等要职,一定会被作为战犯处理的,他想逃过英军对他的监控,逃往 [[ 南美洲 ]] 。   于是,他向英军驻新司令官 [[ 史密斯 ]] 行贿了价值30万美元的白金、黄金和天然钻石。 [[ 史密斯 ]] 显然看透了板垣征四郎的心思,他先假意收下这份礼物,同时命令加紧对 [[ 板垣征四郎 ]] 的监控。 1945年12月,作恶多端的 [[ 板垣征四郎 ]] 终于作为战争罪嫌 罪魁——板垣征四郎被绞死罪魁——板垣征四郎被绞死疑犯在 [[ 新加坡 ]] 被逮捕,押解至东京,关于巢鸭监狱候审 。1946  1946 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 [[ 板垣征四郎 ]] 等28名甲级战犯开庭审判。地点就在东京市原 [[ 日本 ]] 陆军大本营的大讲堂。 [[ 板垣征四郎 ]] 被起诉犯有“破坏和平罪”、“杀人罪”、“分裂 [[ 中国 ]] ”等10项战争罪行。 经过长达两年的法庭调查审理后,法庭认定 [[ 板垣征四郎 ]] 一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扶植“满洲国”,制造内蒙、华北“自治”运动;率军在七七事变后,扩大侵华战争,任陆军大臣期间进一步扩大侵略 [[ 中国 ]] ,并扶植“ [[ 汪精卫 ]] 政府”分裂 [[ 中国 ]] ;另外,对日军侵略 [[ 苏联 ]] 领土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战争政策,奴役占领区人民,等等罪行,事实俱在,证据确凿。   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 [[ 板垣征四郎 ]] “进行了对 [[ 中国 ]] 、美国、英联邦、 [[ 荷兰 ]] [[ 苏联 ]] 实行侵略战争的阴谋,他明知这些战争是侵略战争却积极发动,并在其实行中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同时,法庭还判定他犯有“违反战争惯例和违反人道罪,对于南洋群岛占领区数千人的死亡和痛苦,犯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1948年12月22日,背负累累血债的板垣终于被送上正义审判的绞刑架,去偿还他的血债。他对教诲师沉痛吟诵道:“双膝跪拜神灵前,一心乞恕罪不浅。 朝夕待死,片刻亦是,人生之途,全力以赴。” <ref>[5http://news.cri.cn/gb/3821/2005/06/01/401@566453.htm 甲级战犯)]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2012-07-21]</ref>  亲属成员 编辑 他的祖父直作(号桑阴),是藩主讲师,神道教徒,在明治维新时隐居乡野,潜心研究汉学。父亲正德也是个神道教徒,曾长期担任地方长官,同时兼任川原家政女子学校的校长。板垣自幼随祖父母生活,从4岁起,视他为掌上明珠的祖父就亲自教他学习汉学。 [[ 板垣征四郎 ]] 日后成为 [[ 日本 ]] 陆军中的三大“ [[ 中国 ]] 通”之一,与祖父对他幼年的汉学教育不无关系。 轶事典故 编辑 
中国通
 1913年, [[ 板垣征四郎 ]] 被调回国,进入 [[ 日本 ]] 陆军大学第28期学习,同时晋升为步兵大尉 。1916  1916 年从陆大毕业。由于 [[ 板垣征四郎 ]] 自幼学习 [[ 中国 ]] 文化,深谙 [[ 中国 ]] 民情风俗,而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因而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就被日军参谋本部以研究员的身份派往 [[ 中国 ]][[ 云南 。1922 ]]。 1922 年,板垣调任参谋本部 [[ 中国 ]] 课课员,同时兼任陆军大学教官。这期间,他仍非常关注 [[ 中国 ]] 问题,寻找各方面资料,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入地探析了 [[ 中国 ]] 问题。从1904年第一次踏上 [[ 中国 ]] 这片土地,到1929年成为关东军高级参谋, [[ 板垣征四郎 ]] [[ 中国 ]] 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无不了如指掌,因而与土肥原贤二、矶谷廉介一起, 被奉为 [[ 日本 ]] 陆军中的三大“ [[ 中国 ]] 通”。 [1]  板垣之胆  在奉天,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垣与旧识 [[ 石原莞尔 ]] 再度相逢,二人开始“联袂”出演侵略 [[ 中国 ]] 东北的“大戏”了。上任伊始,他就伙同 [[ 石原莞尔 ]] ,前后三次组织关东军参谋 进行“旅行”演习。 第一次是1929年7月3日至12日的“北满参谋旅行”,由 [[ 板垣征四郎 ]] [[ 石原莞尔 ]] 带队,随员有加藤怜三工兵大尉、高桥茂寿庆大尉、菅野谦吾大尉、崛内一雄大尉、佐久间亮三大尉等5人,主要课题是研究日军在哈尔滨附近地区进行攻防战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就“有关统治占领地区问题研究”的研究课题。 
第二次是1929年10月组织的“南满辽西参谋旅行”,板垣、石原二人率队。这次旅行的主要课题是,研究日军在锦州地区进行作战的问题。
第三次是1931年7月进行的“北满参谋旅行”,仍由板垣、石原二人带队。研究 课题表面定作《对苏作战结局之研究》,实是为了对北满地形进行实地军事探测。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