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甫《野望》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增加 2,857 位元組, 10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small>
|}

《'''野望'''》[[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

诗以“野望”为题是他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但诗人素有爱国爱民的感情,故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疾病缠绕的复杂情感油然而生。在艺术结构上,控纵自如,通篇流畅,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读来令人感动不已。<ref>[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 古诗文网]</ref>

== 原文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 注释 ==

西山:在[[成都]]西面,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戍(shù):防守。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桥梁名,在成都城南。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有四个弟弟,分别是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只有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迟暮:指晚年。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供:付,交给。

涓埃:滴水、尘埃。这里指杜甫自谦对朝廷没做出任何贡献。

== 译文 ==

成都西面的西山主峰高峻,终年积雪,三城重镇都有重兵驻守,南郊外的锦江之水浩浩荡荡地从万里桥下滚滚而去。

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使我们兄弟离散,只身远在天涯的我每当想起亲人,不禁涕泪涟涟。

我已年近五十,两鬓如霜,却无选择地唯有将这体弱多病,都交给了我的暮年,想想我这一辈子,对圣明的朝廷没做出点滴贡献,无法酬答天朝圣恩。

我独自骑着马来到野外郊游之时,放眼望去,看到了蜀地百姓赋役沉重,不堪入目,如此世事日益萧条,真是令人感到无比悲伤。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