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俞秀松

增加 6 位元組, 4 年前
调整编排
==生平简历==
 
1899年8月1日,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的一个清末秀才家里,父亲俞韵琴是诸暨地方上有名的教育家,曾担任过知事府老师、诸暨师范讲习所所长、诸暨初级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1920年初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后赴上海,参加激进刊物《星期评论》社编辑工作,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8月受陈独秀委托,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第一任书记。
[[File:烈士光荣纪念证.jpg|right|烈士光荣纪念证[https://p1.ssl.qhmsg.com/t01701fa7c2d3d0fce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0&eid=5900950&sid=6113849 原图地址]]]
1922年10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官。
1933年去苏联远东地区任《工人之路报》副总编。
[[File:烈士光荣纪念证.jpg|right|烈士光荣纪念证[https://p1.ssl.qhmsg.com/t01701fa7c2d3d0fce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0&eid=5900950&sid=6113849 原图地址]]]
1935年夏到新疆,任新疆反帝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
*'''在新疆的日子'''
[[File:1936年与盛世同结婚照.jpg|right|1936年与盛世同结婚照[https://p1.ssl.qhmsg.com/t018dd001b7af2ab2f2.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0&eid=5900950&sid=6113849 原图地址]]]
1932年7月,经联共(布)中央决定:将董亦湘、周达文、俞秀松先后派往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工作。1935年6月,联共(布)中央决定俞秀松为组长,[[张逸凡]](万献廷)为副组长共25人组成的小组进入新疆。俞秀松从伯力到莫斯科报到的逗留时间,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并接受具体指示。
俞秀松到新疆后,1936年,盛世才任命他为省立一中校长和新疆学院院长,在他任职省立一中校长的阶段,为新疆的教育做出了贡献(抗战和民主革命时期,许多爱国志士在省立一中任教),盛世才还要他担任反帝联合会(简称反帝总会)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而俞秀松却把它办成了一个政治目标明确、革命的、群众性的政治组织。
[[File:1936年与盛世同结婚照.jpg|right|1936年与盛世同结婚照[https://p1.ssl.qhmsg.com/t018dd001b7af2ab2f2.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0&eid=5900950&sid=6113849 原图地址]]]
1936年7月28日,与盛世才二妹[[盛世同]]结婚,仪式的地点选在风景如画的西公园(今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朝阳阁。参加婚礼的宾客,除新疆省、迪化市的所有军政要员和社会名士外,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苏联迪化总领事阿毕列索夫和领馆秘书,安铁列夫还代表斯大林送来一箱衣物和高级化妆品作贺礼,还派来一个电影摄影组来摄制一部电影纪录片。盛世才送来的贺礼则是两只精致的小木箱,上写着“燃烧心灵的火把,夺取学识的宝库”。很多人都猜说是金银财宝,后来打开一看,全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装经典著作和其他革命典籍。俞秀松一见十分高兴的向盛世同说:“同妹,这胜过金银财宝万万倍,是无价之宝,我俩要好好保存,细细阅读学习。”
故居坐北朝南,属晚清四合院式楼房建筑,占地面积458平方米。东侧厢房楼上为俞秀松的出生地,对研究俞秀松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陵园'''
[[File:俞秀松4.jpg|缩略图|俞秀松陵园[https://stc-new.8531.cn/assets/20190429/1556501300242_5cc65334159bb8144ed69ca8.jpeg 原图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1189200.html 原图地址]]]
俞秀松纪念碑始建于1987年,经过1999年的扩建,改为俞秀松烈士陵园。陵园位于次坞镇溪埭村东侧俗称柏树山头的小山坡上,占地1500余平方米。纪念碑位于陵区中心,碑高9.9米,下大上小,下侧宽1.74米,顶内收成三角形,三角形下侧宽1. 4米,碑四面中间内凹,南侧碑身正面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题词"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字大50×50厘米,为金色,碑座分二层,每层高0.6米,碑底下为台阶,共四级,高0.6米,陵区南侧设上山道路,长56.6米,宽3.9米,两侧设平座,宽0.3米,设台阶170级,中间设休息平台6处。陵园入口处与停车场连成一片,面积800平方米。陵园门台成之字形,正面横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题词"俞秀松烈士陵园",下用白色大理石镌刻俞秀松烈士生平介绍。整座陵园四周遍植松柏,与山水融为一体,尤显庄重肃穆。
 
 
 
==相关视频==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