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荷花

增加 17 位元組, 4 年前
荷入古人詩文
自古以来人们赞頌荷莲的诗文有很多,《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中就收集了 400 多首.由此可见古人对荷莲是情有独钟。崇尚其纯洁高贵的气质,同时又取其寓意,象征连(莲)生贵子.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古人爱莲一是因其品行高洁.二是因其为多子植物.符合人们祈求子嗣繁衍的传统.后来人们又以其吉样寓意而衍生出各种离息,如"一品清廉"、"害得连科"、"并蒂同心"等<ref name="望野2004">{{cite book|author=望野|title=鉴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HM7AAAAMAAJ|year=2004|publisher=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3440-3}}</ref>。
* 先秦·佚名《诗经-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爲,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爲,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 战国·[[屈原]]《离骚》: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 战国·[[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到了南北朝,因「蓮」與「憐」相通,以蓮喻愛情,詩人創作了 許多《採蓮曲》。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 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還有很有名的《江南》:「江南可 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 葉南,魚戲蓮葉北。」<ref name="彭揚華2018">{{cite book|author=彭揚華|title=詩人筆下的花草樹木|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oOYDwAAQBAJ&pg=PT46|date=1 November 2018|publisher=品林|isbn=978-957-8500-28-0|pages=46–}}</ref>。
* 唐·[[李白]]《采莲曲》:梁朝就有《采莲曲》这个美丽的诗题了,及至唐代,采莲之俗更盛行于江南。名号“青莲居士”的李白,其《采莲曲》就曾经写道: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抉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人落花去,见此踟躕空断肠。
* 唐·[[白居易]]《采莲曲》:菱叶索波荷贴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唐·[[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姐,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人,采罢江头月送归
* 唐·[[李商隐]]《赠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里边和陆地上的草木,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旁枝,它的气味清香,越远越觉得它香:挺拔、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的观赏它,但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欢菊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5,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