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荷花

增加 29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微信图片 20181121163758.jpg|缩略图|右|荷花]]
'''荷花'''自古就有許多不同的名稱, 例如 · 荷華、蓮花、荷、芙渠、芙蓉等, 我國的 文獻中很早就有記載, 例如:《詩經 鄭風》 「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
==荷花?蓮花?==
提到「蓮」、「荷」, 常有人問到它們的不同, 其實兩個名稱指的都是同一物。然而古人的「荷」與「蓮」是指其不同的部位, 東漢玄 的《毛詩鄭箋》 「芙蕖之莖曰荷, 」 意思是説芺蕖的莖作荷, 明朝 [[ 毛晉 ]] 注解的《陸氏詩疏廣要》 「荷以何物為義, 故通于負荷之 。」認為荷有負荷的意思, 可以把葉支撐起來。漢代許的《説文解字》則 有不同的見解:「荷, 扶渠葉。」他認為荷是指荷花的葉子, 使得荷所指的部位出現了第二種説法。
對於「蓮」的説法則相當一致, 都 是指它的「果實」, 也就是 我們所説的 ( 花托) 這個部位, 例如:《爾 雅• 草》:「荷, 芙渠; 其莖茄, 其 葉, 其本蔤, 其華萏, 其實, 其 根藕, 其中的, 的中。」意恩是説荷 花就是芙渠, 它的莖稱作「茄」, 葉 作「蕸」, 根作r蔤」, 花年 菡萏」, 果實稱作「蓮」, 根稱作 「」, 種子稱作「的」, 種子的中心 稱作「」。三國時代吳國陸璣《毛詩 葟木鳥蟲魚疏》也説:「荷, 芙蕖; 氵工呼荷, 其莖茄, 其葉, 其花未發 為函, 已發為芙葇, 其實。」陸 和《爾雅》所稱的蓮都是指荷花的果 合以上古籍所載的訊息, 我們得 : 荷蓮最早是分別指稱物的不同部位, 不過日久之後, 便形淆了, 現 在以「荷」跟「蓮」稱整個植株, 已 成現代約定俗成的習慣了<ref name="李松柏2007">{{cite book|author=李松柏|title=台灣水生植物圖鑑|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wOGDwAAQBAJ&pg=PA137|year=2007|publisher=晨星出版|isbn=978-986-177-116-8|pages=137–}}</ref>。
所以,現代來說,荷花就是蓮花、蓮花就是荷花,與睡蓮同屬「睡蓮科」,但分別是「蓮屬」及「睡蓮屬」。從外觀上,最簡易的區別,就是荷花的葉片挺立出水面,葉面呈現碗公形狀,有微毛,可盛裝水珠;而睡蓮的葉片則是圓形平躺浮貼在水面上<ref>[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607/940013.htm#ixzz5r7vRsS7e 荷花、蓮花傻傻分不清? 這招教你一秒分辨!]</ref>
===食用===
“荷"被稱為活化石, 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中國的阿莫爾河(今黑龍 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 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為了生存, 採集野果充饑, 不久便發現這種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 而且甘甜清香, 味美可囗。
一直到西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 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 人類對荷花關始了進一步的瞭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 一般都定居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 而這些地帶合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佈區域。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紹文化”房基遺址, 發現室內臺面上有炭化糧食和兩蓮子, 經測定, 距今有五千 年的歷史。人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 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 富的感性認識, 為中國古老的荷花文化的產生發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 曾在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 距今至少有1000萬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縣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 發現有荷花的花粉化石, 同年又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紹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西周初期(西元前11世紀), 古人食用蔬菜約40餘種, 藕是其中之一<ref>{{cite book|title=吃出花樣的美麗|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DpwAwAAQBAJ&pg=PT115|publisher=右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pages=115–|id=GGKEY:6EL0P5ZQB36}}</ref>。
===药用===
荷花不仅仅是单纯的粮食作物, 而且还成为人们医疗保健的重要滋补佳品。荷的药物效用最早记载荷的药用是秦汉年间的《尔雅·毛诗》, 该书说: "莲子煮食, 可以轻身益气, 令人强健。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汇集了前人的有关医药文献, 通过对荷花生态习性等的深入调查观察, 辩证医用, 详细著述了荷全株各部药用的性味、主治和调制, 内容更为丰富。
===工艺美术===
隋唐以后, 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 社会秩序稳定, 经济恢复发展, 在这种新的社会基础上, 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成为工艺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採用蓮花花紋;金銀器上, 尤其是盤邊緣, 多饰以富丽的蓮瓣紋, 整個風格華麗而真實。宋、金时期的砖雕艺术中, 荷花纹样洗练, 构图饱满, 在我国的建筑装饰艺术中有着重要意义。宋代的染织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绰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绰丝图案, "古淡清雅" , 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则多采用"连(莲)生贯子"、、"连(莲)年有余(鱼) "等荷花吉祥图案, 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 荷花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采, 俯拾皆是。<ref>{{cite book|title=中国荷文化|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l0aAAAAMAAJ|year=1995|publisher=浙江人民出版社}}</ref>
==荷入古人詩文==
荷之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因此很早(至少先秦时期)就出现在诗文中。
自古以来人们赞頌荷莲的诗文有很多,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中就收集了 400 多首.由此可见古人对荷莲是情有独钟。崇尚其纯洁高贵的气质, 同时又取其寓意, 象征连(莲)生贵子.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古人爱莲一是因其品行高洁.二是因其为多子植物.符合人们祈求子嗣繁衍的传统.后来人们又以其吉样寓意而衍生出各种离息, 如"一品清廉"、"害得连科"、"并蒂同心"等<ref name="望野2004">{{cite book|author=望野|title=鉴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XHM7AAAAMAAJ|year=2004|publisher=大象出版社|isbn=978-7-5347-3440-3}}</ref>。
* 先秦·佚名《诗经-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爲,涕泗滂沱。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爲,中心悁悁。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 战国·[[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 到了南北朝, 因「蓮」與「憐」相通, 以蓮喻愛情, 詩人創作了 許多《採蓮曲》。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 頭。低頭弄蓮子, 蓮子清如水。」還有很有名的《江南》:「江南可 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 葉南, 魚戲蓮葉北。」<ref name="彭揚華2018">{{cite book|author=彭揚華|title=詩人筆下的花草樹木|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oOYDwAAQBAJ&pg=PT46|date=1 November 2018|publisher=品林|isbn=978-957-8500-28-0|pages=46–}}</ref>。在这个时期, 伴随采莲之风俗的兴盛, 也出现了大量吟诵采莲的曲赋, 以梁武帝、梁简文帝和梁元帝等父子三人最为著名。梁武帝的一首《采莲曲·和云采莲诸窃宛舞佳人》, 温雅婉丽:游戏五湖采莲归, 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艳歌世所稀。
* 唐·[[李白]]《采莲曲》:梁朝就有《采莲曲》这个美丽的诗题了, 及至唐代, 采莲之俗更盛行于江南。名号“青莲居士”的李白, 其《采莲曲》就曾经写道:若耶溪旁采莲女, 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抉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 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人落花去, 见此踟躕空断肠。
* 唐·[[白居易]]《采莲曲》:菱叶索波荷贴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 唐·[[王昌龄]]《采莲曲》:吴姬越艳楚王姐, 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人, 采罢江头月送归
* 唐·[[李商隐]]《赠荷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名画家笔下的荷花==
* 流传至今的最早的画则要数南宋吴炳的《出水英蓉》。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英蓉》, 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 此外,[[宋徽宗]]赵估的《池塘晚秋》把直立的荷叶处理在横幅构图中, 疏落的布局传达了深秋的气氛。* 明末大画家[[陈洪缓]], 当时有"南陈北崔" (崔子忠)的美誉。晚年所作《荷花鸳鸯图》汕墨笔沉着古拙, 生意迸发, 设色浓艳而又宁静高古。* 明朝水墨写意画家[[徐渭]]作《墨花九段卷》, 中有荷花一卷, 画旁还题诗一首: "拂拂红香满镜湖, 采莲人静月明孤。“* 清初[[恽寿平]]的《出水英蓉图》, 继承了北宋[[徐崇嗣]]的笔法, 湿笔疽染, 轻敷淡彩, 风格秀丽温雅, 受当时画家所称绝。深受同时期的[[王时敏]]称贺之: "画莲独步于海内"。* 清初畫家朱耷([[八大山人]])有-張名畫《殘荷山鳥》, 畫中之荷 雖殘仍昂首挺立, 山鳥雖小, 但眼光直露, 很有意思。* [[吴昌硕]]的画以花卉、果蔬居多。喜泼墨写意, 运笔苍老雄健, 朴茂奇丽, 笔墨淋漓, 气势磅礴, 风格独出。他的《夏、荷花》主要表现水池旁边的一丛盛开的白荷花, 但池水不皱, 叶不翻动<ref name="Wang张行言1982">{{cite book|author1=Qichao Wang|author2=张行言|title=荷花|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f0zAAAAMAAJ|year=1982|publisher=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f>荷花"洁怜根似玉, 淸到叶倶香。"这是吳昌硕对荷花的燹词。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这种出汙泥而不染的"君子之花"的珍爱。相传八大山人画荷, 往往将一瓯墨汁泼在纸上, 用禿笔扫花, 生意盎然<ref>{{cite book|title=歷代畫家評傳|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8E7AQAAIAAJ|year=1979|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分局}}</ref>。* [[潘天寿]]的《红莲图》上题有"映日荷花别样红" , 是其代表作之一。画面上荷花盛开, 欣欣向荣, 热情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兴旺的景象。他的荷画开创了奋发向上的新画风<ref>{{cite book|title=中国荷文化|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Ul0aAAAAMAAJ|year=1995|publisher=浙江人民出版社}}</ref>。* 現代畫家[[齊白石]]也書過一幅《殘荷》, 題曰·「山池八月污泥塘, 猶有殘荷八瓣紅。笑語牡丹無厚福, 收場還不到秋風。」* 現代畫家[[張大千]]稱自「荷癡」。他說.「賞荷、畫荷, 一輩子都不會厭倦。」年年有荷畫作 品。他畫的荷花得益於八大山人和石濤。* 畫家[[黃永玉]]先生也號稱「荷癡」。[[周恩來]]去世時, 他畫了一幅立軸《荷花》以紀念<ref name="彭揚華2018">{{cite book|author=彭揚華|title=詩人筆下的花草樹木|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oOYDwAAQBAJ&pg=PT46|date=1 November 2018|publisher=品林|isbn=978-957-8500-28-0|pages=46–}}</ref>。
* 谈到画荷, 在清初有位一向不大为人们所知道的画荷专家[[唐荣]], 画属悍寿平一系。因为他善写“蒲塘菌苔, 游鱼萍影” , 人称“唐荷花”。《红莲图》是他送给王叠的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王时敏、王篮、王置、笃重光对这幅《红莲图》赞不绝口, 连悍寿平也一再品题其画: “没骨图成敌化工, 药房荷盖尽含风。<ref>{{cite book|title=故宮博物院院刊|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skcAAAAMAAJ|year=1980|publisher=文物出版社}}</ref>“
== 參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植物]]
5,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