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300/dufu.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small>
|}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初春。当时裴迪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寄了一首《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为回赠。<ref>[https://so.gushiwen.cn/search.aspx?value=%E6%9D%9C%E7%94%AB&valuej=%E6%9D%9C 杜甫 古诗文网]</ref>

当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作客,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故而,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因此,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也体现了杜诗别具一格的特色。

== 原文 ==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 注释 ==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与王维交谊很深,晚年入蜀作幕僚,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唐朝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

官梅:官府所种的梅。南朝梁何逊为官在扬州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诗兴:作诗、吟诗的兴致或情绪。

何逊:南朝梁诗人。

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

自由:有闲情逸致,观赏梅花。

岁暮:岁末,一年将尽时,喻年老。

江边:浣花溪边。

垂垂:渐渐。

发:指花开放。

朝夕:时时,经常。

== 译文 ==

你去蜀州东亭送客之时,幸遇官府种的[[梅花]]遍地盛开,便触动了你作诗的兴致,就像当年在[[扬州]]咏梅的何逊一样,句句惊人。

此时面对初春的雪景,让我想起了遥远的你,陷入深深的回忆,那一天,正巧你前去送别客人,又逢腊梅迎春,如果不是对我有深厚的友谊,又怎能分别后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人,为我作诗呢?

所幸你没有寄来折梅,才没使我在年终时岁末伤情,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看到折梅,一定会撩乱我那浓烈的乡愁。

浣花溪边,我的门前有一棵梅花树也在渐渐开放,看到花开,只感觉朝朝暮暮之中正在催促人老去,催得我满头青丝自然也就变成了白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24,4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