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明神宗

移除 22 位元組, 4 年前
身後之事
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人联名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报告转给主管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并呈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得知后认为条件不成熟,强烈反对贸然发掘,高层形成一场争论。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点头后,周恩来批下“原则同意”四字。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夏鼐负责发掘的技术指导,便让其学生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做前期调研。赵其昌带探工在长陵未找到发掘线索。在向夏鼐、吴晗等人汇报后,经商讨决定先试掘[[明献陵|献陵]],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后来吴晗和夏鼐认为试掘献陵对长陵的发掘参考价值不大,吴晗提议试掘[[明永陵|永陵]],遭夏鼐强烈反对,认为这与发掘长陵无异;试掘[[明思陵|思陵]],吴晗认为太小,是妃子墓改建。此后吴晗和夏鼐才想到定陵。杨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认为,吴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第二,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ref name=zjrx/> 定陵的開挖始末,《風雪定陵》一書有詳細的介紹。
1956年5月开始试掘,历时一年试掘成功,1957年打开玄宫。其玄宫由前室、中室、后室、左配室、右配室组成,石条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总面积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ref name=dingling/><ref>[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033/148714.html 地下宫殿———北京定陵博物馆 ] 人民网,2000-07-18]</ref>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出土的大批文物无法保存,发掘出土的丝织品变硬腐化。郑振铎、夏鼐为此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自此成为中国考古界的定规。<ref>[http://news.qq.com/a/20100830/000533_2.htm 考古之痛: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腾讯,2010-08-30]</ref>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定陵遭到嚴重破壞,保存在定陵文物仓库中的萬曆帝、-{后}-的屍骨被[[紅衛兵]]以「打倒地主階級的頭子萬曆」的口號被揪出。1966年8月24日,萬曆帝、-{后}-的三具尸骨以及一箱帝后画像、资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馆重门前的广场上接受批斗并焚毁。<ref name=zjrx>[http://edu.zjrxz.com/html/20150125/238870.shtml 万历皇帝陵寝发掘实录:三百年后被掘的报应之谜,浙江热线,2015-01-25]</ref>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