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普洛夫

增加 9,0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代表作品 《消化腺机能讲义》《消化腺作用》《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心脏的传出神经》
''' [[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ref>巴甫洛夫是传统译名,只有{{lang|ru|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才被译为巴甫洛夫,其他{{lang|ru|Павлов}}译作帕夫洛夫。参考自:《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1993年10月版,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ISBN 7-5001-0221-6</ref>({{lang-ru|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bd|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catIdx=Pavlov, Ivan}}),[[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醫師]]。他因對狗研究而首先對[[古典制約]]作出描述而著名,並在1904年因為對消化系統的研究得到[[诺贝尔生理學或医学奖]]。
== 生平 研究 == [[File: 夫出生在夫2.jpg|缩略图 |左|500px|[[俄羅斯]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1818355112&di=781bc5d1d77a2f78c4741c115a6e8d4c&imgtype=0&src=http%3A%2F%2Fpic.wenwo.com%2Ffimg%2F2638961911.jpg 原图链接] [[梁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6001cc50102xj88.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1878年至1890年间 父亲是 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和 经系统 。他 剛開始是 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后来他又发现了心脏有 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 學院 经”。至此,巴甫洛夫开辟了生理学 學生 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1883年 但後來退 他完成了“心脏的传 ,1870年進入[[聖彼 神经支配”的博士论文,并获 堡大學]]學習自然 了帝国医学 學。在1879年得到 学院医学 博士 。大学毕业时,获 、讲师职务和 金质奖章 。后在德国学习两年。]]]
[[巴甫洛夫]]出生在[[俄羅斯]]的[[梁贊]],父亲是神父。他剛開始是一位神學院的學生,但後來退出,1870年進入 聖彼得堡大學 學習自然科學。在1879年得到博士學位。大学毕业时,获金质奖章。后在[[德国]]学习两年。
在1890年代, [[ 巴甫洛夫 ]] 研究了[[狗]]的[[胃]],透過[[唾腺]]來研究在不同條件下對食物的[[唾液]][[分泌]] 。他注意到狗在食物送進嘴裡之前便開始分泌口水,並開始研究這個他所稱的"[[靈魂]]分泌液"。他認為這些現象比起唾液的化學成分更加有趣,於是便改變了他的研究焦點。以調整食物出現之前的刺激來開始一連串的實驗。因此建立了他所稱的[[条件反射]](如唾液分泌受動物先前的經驗而制約)。這些實驗在1890年代和1900年代透過翻譯被介紹到[[西方]]科學界,但直到1927年才有完整的[[英文]]書籍出版
他注意到狗在食物送進嘴裡之前便開始分泌口水,並開始研究這個他所稱的"[[靈魂]]分泌液"。他認為這些現象比起唾液的化學成分更加有趣,於是便改變了他的研究焦點。以調整食物出現之前的刺激來開始一連串的實驗。因此建立了他所稱的[[条件反射]](如唾液分泌受動物先前的經驗而制約)。這些實驗在1890年代和1900年代透過翻譯被介紹到[[西方]]科學界,但直到1927年才有完整的[[英文]]書籍出版。 [[ 巴甫洛夫 ]] 是一位在工作和習慣上非常規律的實驗操作者,他準時地在12點整吃午餐、每天晚上準時在同樣的時間睡覺、每天準時餵他的狗,並且每年的同一天離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前往[[愛沙尼亞]]。如此的習慣直到他因為他的兒子維克多(Victor)在俄羅斯[[白軍]]運動中過世而[[失眠]]為止。
[[十月革命]]时期因试验资金少,只能带着助手去偷狗。列宁知道后,提供了资金并叫文学家[[马克西姆·高尔基|高尔基]]去探望他。
不同於許多革命前的[[俄國]]科学家, [[ 巴甫洛夫 ]] 受到[[苏联]]政府的高度認可,且能够继续他的研究直到相當大的年紀。 [[ 巴甫洛夫 ]] 承認本身並不熱衷於[[马克思主义]],但由於 [[ 诺贝尔 ]] 奖得獎者的身分,被視為有價值的政治資產。   當他在1923年從第一次 [[ 美國 ]] 訪問歸國之後(第二次在1929年),他公然的指責[[共產主義]],認為國際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錯誤的,並說「我不會為了你們所做的社會實驗犧牲一隻青蛙的後腿!」 。1927  1927 年, [[ 巴甫洛夫 ]] 更是寫信給 [[ 斯大林 ]] ,稱他是「俄國人的恥辱」。  1934年[[謝爾蓋·基洛夫]]被謀殺後,巴甫洛夫寫了幾封信給[[莫洛托夫]],批評這樣的迫害,並希望重新考慮關於幾個他所認識的人的案件<ref name="cavendish9">{{cite journal|author=Cavendish, Richard. |url=http://www.historytoday.com/richard-cavendish/death-ivan-pavlov |title=Death of Ivan Pavlov|journal= History Today |volume=61|issue=2 |year=2011|page= 9}}</ref>。 晚年[[巴甫洛夫]]試著用制約理論去建立關於誘發[[神經官能症]]的的實驗模型。 1936年在[[列寧格勒]]過世,他的[[實驗室]]受到安全的保存。直到死前[[巴甫洛夫]]依然神志清醒,且繼續他的研究。 他要求一位學生坐在他的床邊紀錄他邁向死亡的詳細情形,想要建立關於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的主觀經驗的獨特證明。{{Citation needed|time=2007-07-16T11:04:13Z}} ==大学经历==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右|500px|[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33434659,229216681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www.quancang.com/dispbbspm.asp?boardID=440&ID=18162 图片来源于湘泉雅网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是父母5个子女中的长子,自幼养成负责的个性。从小学习勤奋,兴趣广泛]]] 大学期间他和弟弟尽管在大学里学习优异并且年年获得奖学金,但是生活还是比较清贫,需要给别人做家庭教师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为了节省车费他们每天都要步行走很远的路。[[巴甫洛夫]]在大学里以生物生理课为主修课,学习十分刻苦,[[巴甫洛夫]]不懂就问,每次手术都做的又快又好,渐渐的有了名气。[[巴甫洛夫]]四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另一个同学合作,完成了关于胰腺的神经支配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校的金质奖章。 因为在生理学上投入时间太多,大学最后一年,他主动要求留级,1875年,[[巴甫洛夫]]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再进外科医学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以使将来有资格去主持生理学讲座。 此期间成为了自己老师的助教。1878年,他应俄国著名临床医师波特金教授的邀请,到他的医院主持生理实验工作,实验室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间破屋子,它既像看门人的住房,又像一间澡堂,[[巴甫洛夫]]却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 在这里,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有关问题。1879年从医学院毕业并获四年的奖学金,31岁的他和教育系的女学生谢拉菲玛(Seraphima Vasilievna)结婚,婚后妻子把他们的生活料理得井然有序,[[巴甫洛夫]]不仅能安心工作也能好好地休息。 ==主要研究== [[File:巴普洛夫5.jpg|缩略图 |左|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1819848308&di=7e16aba0e9e97f763f1d44ee089d15c5&imgtype=0&src=http%3A%2F%2Fatt2.citysbs.com%2Fhangzhou%2F2019%2F01%2F08%2F17%2Fmiddle_600x399-171417_v2_14271546938857969_b9b5f5f04027be9239a2dc9241e650bc.jpg 原图链接][https://www.19lou.com/forum-1599-thread-61421546938995374-1-1.html 图片来源于19楼社区网巴普洛夫国立医科大学始建于1897年,前苏联时期就是全国第一流的医科大学、欧洲公认的十所顶级医科大学之一。如今,巴普洛夫医科大学是俄罗斯西北地区医学方面的教育、科研和临床中心]]]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 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1883年写成“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的博士论文。获得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讲师职务和金质奖章。 1884-1886年期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路德维希研究室进修,继续研究心脏搏动的影响机制。此时,他提出心脏跳动节奏与加速是由两种不同的肌肉在进行,而且是由两种不同的神经在控制。 1886年,他自[[德国]]归来后重回大学实验室,继续进行狗的“心脏分离手术”。1887年,他逐渐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人体的消化系统。 从1888年开始,[[巴甫洛夫]]对消化生理进行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他还发现分布在胃壁上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与胃液的分泌有关。用同样的方法分泌胃液,迷走神经切断,就不再分泌。 但如果不假饲,只刺激迷走神经,也能分泌胃液。是什么东西对迷走神经产生了刺激?原来味觉器官感受到了食物刺激,便会通过神经传给大脑,通过大脑传给迷走神经让胃液分泌。 这就是条件反射学说。为此他领取了“[[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医学奖。他是第一个享受的这个荣誉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 [[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解释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十月革命的初期,俄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巴甫洛夫]]并未停止研究。 [[巴甫洛夫]]是专心投入学术研究的典型学者,只专心研究,不注意衣食住行生活细节。他结婚时即同他妻子约定,妻子不干涉他的研究,他不负责家庭事务,并向妻子承诺,不饮酒、不打牌、不应酬,每年9月至次年5月,每周工作7天,只有暑假陪妻子到乡下度假。 70岁以后,[[巴甫洛夫]]每天仍乘电车上班,有次电车尚未停稳,就从车上跳下来,跌倒在地,路旁一位老妇人惊叫说:“天啊!看这位天才科学家连电车都不会搭!”[[巴甫洛夫]]的工作热忱一直维持到逝世为止,最后他在病中挣扎起床穿衣时,因体力不支倒在床上逝世。 <ref>[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4_02/27/34220483_0.shtml 1936年2月27日 俄国杰出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逝世)], 凤凰网.2014年02月27日 [引用日期2015-07-06]</ref> [[巴甫洛夫]]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故乡梁赞建造了巴甫洛夫纪念馆,并设立纪念碑。 '''人生贡献''' [[File:巴普洛夫12.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1822021909&di=69db0d8e0f3aa4ca30d67e2d46c7221b&imgtype=0&src=http%3A%2F%2Fwww.zgjsks.com%2Fuploadfile%2F2018%2F0917%2F20180917023129814.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1d7a0070102zb05.html 图片来源于新浪网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 1、心脏的神经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 3、条件反射研究。对以后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由他的条件反射研究所演变成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人生名言'''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要学会做科学的苦工。其次,要谦虚。第三要有热情。记住,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对你评价多么高,你总要有勇气地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ref>[http://www.5156edu.com/mr/html/z240m849j972.html 巴甫洛夫名人名言系列)], 名人名言[引用日期2015-07-06]</ref>
晚年巴甫洛夫試著用制約理論去建立關於誘發[[神經官能症]]的的實驗模型。1936年在[[列寧格勒]]過世,他的[[實驗室]]受到安全的保存。直到死前巴甫洛夫依然神志清醒,且繼續他的研究。他要求一位學生坐在他的床邊紀錄他邁向死亡的詳細情形,想要建立關於他生命最後一段時間的主觀經驗的獨特證明。{{Citation needed|time=2007-07-16T11:04:13Z}}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科學技術 醫學 医学 人物]][[Category:科學家]]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