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岛馆陶路,洋行一条街

增加 7 位元組, 6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德国侵占青岛后,在筑码头、修铁路、建造住宅和公共建筑同时,以前海欧人居住区总督府大楼为中心,以市内的德县路、保定路、大沽路三路为横线,以馆陶路、中山路为纵线,修建城市道路。
<ref>[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馆陶路,洋行一条街,搜狐网]</ref>
 
  '''1899年,当局在修建大港码头的同时,在这里修建了馆陶路,始称凯撒街也叫皇帝街,日占时期叫叶樱町。这里是旧时中山路繁华的延伸,这条不足800米的道路上,最多时有8个国家的近60家金融洋行企业在此入驻,人称“洋行一条街”、“青岛的华尔街”、“青岛的外滩”。馆陶路一些老建筑至今还保留完好。'''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朝鲜银行青岛支店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馆陶路13号是齐燕会馆''',1901年,青岛总商会会长祥泰号经理傅炳昭,成立了山东会馆,后又与河北人士联合,1902年成立了齐燕会馆。德占时期,当局要求欧人区,前海一带建筑完全“德国式”曾下令拆除太平路上的天后宫,遭到青岛人的强烈反对,经过傅炳昭等懂德语的华人参议斡旋,当局在大鲍岛区馆陶路划出一块地,让天后宫迁建于那里。
  '''馆陶路与上海路交界处,有日本警察署''',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还存在,直到30年代才撤销,改成了一所接受中、日学生的青岛学院,学院分实业学校、商业学校两部分。
 
  '''22号是青岛取引所旧址''',始建于1920年,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乃至全国著称的建筑。“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旧中国,“青岛取引所”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日本投降后,证券交易所成为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青岛取引所旧址来自搜狐网]</small>
|}
  '''22号是青岛取引所旧址''',始建于1920年,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市乃至全国著称的建筑。“取引所”是日文中的汉字,意思是“证券物品交易所”。在旧中国,“青岛取引所”是全国建筑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日本投降后,证券交易所成为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
 
  青岛解放后,证券大厅被改造成一座有600个观众席的剧场;期货厅被改建为可进行篮、排球比赛的体育馆。60年代取引所成为北海舰队军人俱乐部。
<small>[https://www.sohu.com/a/625750359_121117462 馆陶路49号是长途汽车站来自搜狐网]</small>
|}
 
  为了方便居住在凯撒街(馆陶路)北段的德国乘客以及周边的中国乘客,1910年7月将发车地点延伸至德国海员高级公寓北侧。起初,汽车站没有建筑,只是在路边竖有牌子用来候车。候车带来了商业,这里成为乘客的集散地,渐渐有了汽车站的雏形,馆陶路汽车站由此诞生了。
 
  解放前,馆陶路汽车站已形成规模,吸引了不少汽车公司进驻,有大华、龙丰、交通三家汽车运输公司。馆陶路临街有一排房子,设有售票窗口,停车场能停放40多辆汽车。
 
  2015年,青岛在这里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以道路交通为主题的博物馆:道路交通博物馆。博物馆收取30元的门票费,但门票有两张,一张纸质门票,一张是可以吃的“巧克力门票”。
 
  博物馆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文物和历史资料从古代一直到当代,有实物、照片历史风貌,馆藏十分丰富,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汽车历史的一个窗口。
 
  如今馆陶路,作为一条有德国风情的街道,每年秋季都会在这里举办德国风情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参加商品展销会、品尝小吃喝啤酒,参观老青岛的金融洋行旧址、汽车博物馆,观看街头的文艺演出等,充满异国情调氛围。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