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叶飘香(王九龙)

增加 5,116 位元組, 6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艾叶飘香'''<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0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艾叶飘香'''<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012241/pexels-photo-1901224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艾叶飘香》'''是[[中国]]当代作家王九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艾叶飘香===

主持:王娜

王娜评语:

这是一篇有温度的[[文章]],小小的艾蒿蕴含巨大的[[力量]]和温暖。母亲和二奶奶的爱如同一根艾绳,滢滢艾火照亮作者一生。

艾叶的清香幽幽飘荡了上千年,承载着我们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每年秋天,它总会准时出现,幽香未减。作者更是将这股清香留存在记忆深处,直到今天也未曾遗忘。

作者已授权| 2023年6月

审核:陈骄

艾叶飘香

文 | 王九龙


早晨漫步,在校园西北田埂上,看到了一片艾蒿。暗绿色,灰白绿相间,灰中有白,白中隐绿,斑驳陆离。艾叶上,附着些许水滴,晶莹剔透,晨风中,轻轻抖动着。夏泪亦有情。驱身向前,但觉,一股清香,淡淡的,绵绵的,直入肺腑,幽香如怡。兀地想起,再有几天,就端阳了,天道轮回,生物有序,这艾蒿,是应时而生了。

记得,小时候,每端阳,母亲都要在端午的前一天,跑东山去西山找寻些艾蒿,拿回来,放在水缸旁边。第二天,端午拂晓,早早地喊醒我们,吩咐要用泡有艾蒿的水,洗洗脸,洗洗眼。美其名曰:明目去疾。洗漱完,还需把少许的艾叶夹在耳朵上。说如此一年内,虫呀蚊呀啥的,就不钻耳朵了。真真难为母亲了,斗大字不识几个,竟不知从哪儿,知道得这多。现在想来,母亲的行为,或许不无道理。近年来,始于哪年,无从考证了。一些城里人,端午前后,艾叶正旺,就成群结伙来乡下采艾蒿,拿回去晒干,宝贝似地贮存起来,以备冬天泡脚。艾蒿确有驱寒祛毒的药性。

我居住的村子,夏季,蚊虫多。就是[[现在]],每夜晚,村民们仍保留着燃艾蒿,祛蚊蝇的习俗。院落里,一堆艾蒿烧起来了,火苗幽幽,轻烟袅袅。浑黄的烟,顺着窗子、园子墙的空隙,扶摇直上了。不多久,整个院落,就艾香弥漫。树木,菜畦,连同院子里的角角落落,就氤氲在了清纯的艾香中了,蚊蝇远遁,不知所踪。院落,复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温馨。

我读小学那会儿,我的二奶奶还健在。记忆里,二奶奶是缠过足的。不高的身材,慈祥的眉眼。我的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二奶奶的小脚脚后跟中度过的。上山下地,走亲访友,二奶奶都要领着我,亲孙子似的。以至多年后,每念及二奶奶对我的好,我都泪眼婆娑,情难自禁。二奶奶抽烟,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很多女人都抽。只是二奶奶的烟袋很特别,长长的黝黑的烟袋杆,大大的亦黝黑的烟袋锅。全民饥馑的年代,一切都得节俭,自然,抽烟用的火柴,那时叫洋火,更是奇缺。烟要抽,洋火要省。每端阳,二奶奶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领着我们去山上采艾蒿,大捆小捆地扛回家,拧成绳子,晒干,储藏起来,留着冬天抽烟用。一根几米长的艾绳,能用好几天呢。记忆里,每夜来,二奶奶就把艾绳挂在室内的墙上,用火柴小心地点燃。不多久,艾绳便轻烟徐徐,艾火幽幽了。若明若暗的光,同昏暗的煤油灯的亮,相融相亲了。淡淡香气里,一幅[[温暖]]的画面重现了:一灯如豆,灯下,一少年,拥被而坐,展卷读书,气定神聚。旁侧,一手执烟袋的老太太,目光柔和,默默注视着用功的少年,满眼怜惜。浓烈的旱烟雾,呛得她不时地咳嗽。艾绳的幽幽烟火,亦不时地被她的烟袋锅弄得噼啪作响。

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了。

烟,一袋一袋地点燃了,燃尽了。

夜,

越来越深,

越来越静……

艾火滢滢,艾香幽幽……

往事历历。我[[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艾蒿就与五月端阳有了渊源。当年,那个披发仗剑,行吟江畔的三闾大夫,终没能抗住世俗污浊,举身赴江,魂融汨罗。景仰他的人,恐其魂魄受蚊蝇叮咬,便于五月端阳,取艾叶以熏之,岁岁年年。我也知道,从那时,这艾叶,就紧紧地与端阳与那个人,联在一起了,生生不息。艾叶、粽子、龙舟,端午的图腾,[[民族]]的袈裟,早已融入中华血脉……

艾叶飘香,香远益清……<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96313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王九龙,[[内蒙]]赤峰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8,0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