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印度群岛

增加 1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人物 群岛 简介==[[File:西印度群岛1.jpg|缩略图]]
中文名: 西印度群岛
所处信风带: 横跨在东北信风的路径两旁
[[ 西印度群岛 ]] (The West Indies)是北美洲的岛群,位于 [[ 大西洋 ]] 及其属海 [[ 墨西哥 ]] 湾、 [[ 加勒比海 ]] 之间,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 [[ 美国 ]][[ 佛罗里达 ]] 半岛相望,东南邻近 [[ 委内瑞拉 ]] 北岸,从西端的 [[ 古巴岛 ]] [[ 委内瑞拉 ]] 北海岸的 [[ 阿鲁巴岛 ]] ,呈自西向东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里。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由1200多个岛屿和暗礁、环礁组成。主要岛屿为牙买加岛、[[古巴岛]]等。其中最大岛屿是古巴岛。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命携带[[西班牙]]国王致“[[中国]]大汗”国书首航,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他误认为该岛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因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 群岛自北向南分为[[巴哈马]]和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二者合称安的列斯群岛)三大组群岛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四部分。大安的列斯群岛是[[西印度群岛]]的主体,系[[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延伸部分,多属大陆岛,著名岛屿有[[古巴岛]]、海地岛、牙买加岛和[[波多黎]]各岛等。海地岛中部的[[杜阿尔特峰]]海拔3175米,是[[西印度群岛]]的最高峰。 小安的[[列斯群岛]]主要由弧形排列的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及南缘的众多小岛组成,岛弧内侧以火山岛为主,外侧小岛多由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特立尼达岛为大陆岛,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支脉的延续部分;多巴哥岛构造上属小安的[[列斯群岛]],由火山岩构成。 [[巴哈马群岛]]多属在海底石灰岩浅滩上发展起来的珊瑚礁岛,计有大小岛屿700多个及众多岩礁,群岛中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铝土、石油、天然气、镍、铁、钴、铬、锰等,特立尼达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沥青湖(面积约47公顷)。 群岛位于北纬10°~27°之间,地处东北信风带,盛行暖湿海洋气团,暖流绕经各岛沿海,各岛向风的北、东北部与背风的南、西南部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存在着明显差异。除高山外,年平均气温多在25~26℃,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年较差小。迎风侧年雨量1500~20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5000多毫分布(1990年,万吨)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热带常绿林和红壤一砖红壤;背风侧年雨量500~1500毫米,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伴随降水的时空差异,植被分别为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灌丛,土壤以棕红色土为主。 [[西印度群岛]]原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故乡。从15世纪末叶开始,相继沦为[[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丹麦]]和[[美国]]的殖民地。长期殖民统治,[[印第安]]人几被赶尽杀绝,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及其后裔成为该区主要的劳动力,黑白混血种人形成了新的民族。 19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古巴3国先后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二战后,又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等10国先后宣布独立。 但是,至今仍有10个地区尚处在英、美、法、荷等殖民者控制之下。 [[西印度群岛]]共有居民3000多万人,为拉丁美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但人口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城市和避风港附近。种族构成复杂,黑种人和混血种人约占60%,白种人和[[亚洲]]人分别占35%和5%左右,古巴和波多黎各以白种人为多(占70%以上),海地和巴巴多斯黑人占90%,巴哈马、牙买加、格林纳达等国,也多为黑人。其余多以黑白混血种人为主
由1200多个岛屿和暗礁、环礁组成。主要岛屿为牙买加岛、古巴岛等。其中最大岛屿是古巴岛。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奉命携带西班牙国王致“中国大汗”国书首航,横渡大西洋,于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东侧的圣萨尔瓦多岛,他误认为该岛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后因该群岛位于西半球,故称西印度群岛,沿用至今。
群岛自北向南分为巴哈马和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二者合称安的列斯群岛)三大组群岛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四部分。大安的列斯群岛是西印度群岛的主体,系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延伸部分,多属大陆岛,著名岛屿有古巴岛、海地岛、牙买加岛和波多黎各岛等。海地岛中部的杜阿尔特峰海拔3175米,是西印度群岛的最高峰。
小安的列斯群岛主要由弧形排列的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及南缘的众多小岛组成,岛弧内侧以火山岛为主,外侧小岛多由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特立尼达岛为大陆岛,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支脉的延续部分;多巴哥岛构造上属小安的列斯群岛,由火山岩构成。
巴哈马群岛多属在海底石灰岩浅滩上发展起来的珊瑚礁岛,计有大小岛屿700多个及众多岩礁,群岛中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铝土、石油、天然气、镍、铁、钴、铬、锰等,特立尼达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沥青湖(面积约47公顷)。群岛位于北纬10°~27°之间,地处东北信风带,盛行暖湿海洋气团,暖流绕经各岛沿海,各岛向风的北、东北部与背风的南、西南部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存在着明显差异。除高山外,年平均气温多在25~26℃,最热月出现在8月份,年较差小。迎风侧年雨量1500~2000毫米,局部地区可达5000多毫分布(1990年,万吨)米,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有热带常绿林和红壤一砖红壤;背风侧年雨量500~1500毫米,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伴随降水的时空差异,植被分别为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灌丛,土壤以棕红色土为主。
西印度群岛原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故乡。从15世纪末叶开始,相继沦为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丹麦和美国的殖民地。长期殖民统治,印第安人几被赶尽杀绝,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及其后裔成为该区主要的劳动力,黑白混血种人形成了新的民族。
19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和古巴3国先后获得名义上的独立。二战后,又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等10国先后宣布独立。但是,至今仍有10个地区尚处在英、美、法、荷等殖民者控制之下。
西印度群岛共有居民3000多万人,为拉丁美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但人口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城市和避风港附近。种族构成复杂,黑种人和混血种人约占60%,白种人和亚洲人分别占35%和5%左右,古巴和波多黎各以白种人为多(占70%以上),海地和巴巴多斯黑人占90%,巴哈马、牙买加、格林纳达等国,也多为黑人。其余多以黑白混血种人为主。
在13国中,古巴人口最多,已超千万,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次之,特克斯群岛和凯科斯群岛人口最少,两群岛共有居民6000人左右。巴巴多斯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578人,殖民主义者长期统治的结果,使西印度群岛各国、各地区经济大都以农业为主,外国农业公司占有大量土地并雇工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在已独立的国家中,单一经济状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生活低下,如独立最早的国家海地现仍属世界41个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作物以甘蔗种植为主,香蕉,咖啡、可可、烟草等次之,粮食不能自给。长期以来,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与出口构成各岛国的经济基础,其中古巴是人均产糖和出口最多的国家。群岛各国工业不达,以铝土、石油等采矿业为主,其次有镍、铜和铁等开采与冶炼业,且多为外国资本控制;轻工业中制糖等食品工业较重要。
群岛地处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通太平洋的海上必经之地,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海、空港众多,海、空联系便捷,主要港口有哈瓦那、圣地亚哥、金斯敦、圣多明各、太子港、圣胡安、西班牙港和威廉斯塔德等。近年来,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在一些小的岛国中,旅游业收入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3,2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