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易君左

增加 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鲁阳戈在能挥日,为吊张颠款寺扉(郁)。
 
1938年秋,易君左携眷辗转至重庆。不久,由自己流离人蜀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中的杜甫,草成《[[杜甫]]今论》,并出版发行。后受朋友推荐,赴成都就任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他创办《新四川月刊》、《四川国民日报》,并任两社社长。他亲自为报刊撰写论文,报导前方抗战的消息,鼓舞民族斗志,他与避难[[成都]]或成都籍的文化界人士如李璜、[[老舍]]、[[朱自清]]、张大千等广泛交往。西南联大任教的朱自清放假回成都,易君左常与他讨论文学,曾以《偶成》一诗相赠:“细雨成都路,微尘护落花。据门撑古木,绕屋噪昏鸦。人暮旋收市,凌晨即品茶。承平风味足,只剩楚狂嗟!”朱自清称赞此诗描写成都情调细腻亲切,并请易写成条幅作纪念。在此期间,易君左写作大批歌颂前方抗战的诗文,出版了《人川吟》、《青城集》。他担任军委会总政治部设计委员会专任委员,直至抗战结束。
 
易君左在思想上对共产主义存在误解和偏见。1945年,重庆谈判后,在重庆文化战线,革命文艺界与国民党御用文人,围绕着毛泽东《沁园春.雪》,以唱和形式,进行着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易君左自恃词学功力深厚,于12月4日在《和平日报》抛出他的第一首和词。序中矫“全民”之命,号召“天下词家”围歼。词中把革命力量比作“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希望扑灭革命烈火。郭沫若和词中有“传声鹦鹉翻娇,又款摆‘扬州闲话’腰”,与之针锋相对。后易君左出川回[[南京]],旋赴任上海《和平日报》副社长兼副刊主编,与该报罗敦伟社长等人提倡民族文学。1948年调任兰州《和平日报》社长兼西北大学教授。二年后辞职回沪,创办《新希望》周刊,积极鼓吹反共。
 1949年底去台湾。次年到[[香港]],因生活拮据,“一家搬来搬去如渡船”。1951年,总算找到了一个固定职位,主编香港《星岛日报》副刊。1959年,易君左任教于香港浸信会学院。在此期间出版回忆录《大湖的儿女》、《火烧赵家楼》、《回梦三十年》等,并出版古典诗词集《易君左诗选》。1967年返台,与在海军供职的儿子住在一起。期问,他参与“中华诗学研究所”的活动,并赴南洋与 [[ 新加坡 ]] [[ 马来西亚 ]] 等地与华侨诗人集会,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游记《易君左自选集》。1972年3月在台病逝。
易君左作品和毛泽东《沁园春•雪》
== 參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中国作家]]
[[Category: 作家]]
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