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正秋

增加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1935年7月16日,去世。
[[File:郑正秋2.jpg|缩略图|郑正秋2]]
人物事迹
明星影片《桃花湖》剧照;郑小秋、胡蝶
1923年底,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影片宣扬“平民教育”在“从善惩恶”、改良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为摆脱文明戏的桎梏,对电影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作了一次认真的探索与尝试。在20年代的中后期,他的创作十分旺盛,本着“为弱者鸣不平”的创作主张,相继拍摄了一批妇女题材的影片,诸如《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二八佳人》、《小情人》等。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党的电影小组的团结与帮助下,他被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了”。1933年,他在《明星月报》上发表了《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一文,明确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三反主义”创作原则。同年,他编导的影片《姊妹花》,在公映后引起轰动,是他代表作。
[[File:郑正秋2.jpg|缩略图|郑正秋2]]
两种教育思想的抗争
1902年的一天,这所由英籍犹太人嘉道里创办,座落在公共租界白克路(今凤阳路),兼收中外人士子弟的育才书院,突然爆发了一场小小的“学潮”:一群少不更事的学童,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不过十六七岁,轰地拥向校长室,要求学校取消体罚。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