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心葵

增加 12 位元組, 3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簡介==
  15岁起跟随同邑[[王心源]]学琴。初始,王心源传授王心葵虞山琴派小曲数首,旬日便得乐曲梗概,进而尽曲之妙。王心源非常高兴,“遂将得意名操悉授之”。王心葵则“昼夜挥弦、三载而通其业。心源喜其精进”,便将[[王冷泉]]金陵琴派琴曲30首传给王心葵。经过12年的刻苦钻研,他融合吸收金陵琴派指法之精妙,虞山琴派取音之古淡等特点,择两派之长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同行们称赞:“心葵琴道升堂人室矣。”他与 [[ 王冷泉 ]] 、王心源被称为“琅琊三王”,成为近代诸城琴派的代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王心葵先后到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与[[古琴]]、[[琵琶]]演奏家探讨技艺。同时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为寻求救国之路,在“于西乐亦能窥其藩篱耶”思想的驱动下,自费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1911年四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西方音乐知识,为今后研究民族音乐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演奏家,主动出国留学,在近代民族音乐家中,王心葵应算第一人。留学期间,他还随 [[ 孙中山 ]] [[ 兴中会 ]] ”从事宣传活动,表现出知识分子向往民主共和与爱国主义的进步思想<ref>{{Cite web |url =https://www.guoqinwang.com/guqinjia/about/217.html| title =王心葵|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2021-08-29 }}</ref>。
  [[辛亥革命]]前后,王心葵深居简出,闭门鸣琴,不使人知。1913年反动军闹事,用兵围住王心葵家,遍搜不得,窃财以去。王心葵的[[宋代]]名琴“玉润鸣泉”和明宫琵琶俱失,后用十亩田换回宋琴。这期间,王心葵在诸城督工斫琴,监制古琴数十张。在斫琴实践上,完成近代第一部古琴制造的专著《斫桐集》。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