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也谈“接地气”(杨虎)

增加 2,944 位元組, 2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也谈“接地气”'''<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也谈“接地气”'''<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07204/pexels-photo-163072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也谈“接地气”》'''是[[中国]]当代作家每文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也谈“接地气”===

去海滩游玩,大家都[[喜欢]]脱掉鞋子在海滩上走一走,心情特别[[舒畅]]。为什么?因为接了地气。近几年来,“接地气”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流行语,且人们欢迎“接地气”。

翻阅《辞海》有释:一曰“地中之气”。出自《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曰“不同地区的气候”。出自《周礼·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由此可见,古人对“接地气”一词语早有解释。

而今,“接地气”意指接地中之气,或者说要[[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引而申之,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开,才会出现生机蓬勃的状态。在政治、艺术等领域,指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高高在上,“接地气”还可表示口语中的“靠谱”。可见,“接地气”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接地气的生命终将枯竭。

冯小刚是大家熟知的影视[[导演]],一次电视访谈节目,当主持人提问冯小刚是如何做电影的,冯小刚深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由此可见]],艺术作品如不接地气,不反应现实生活,作品自然也就失去了艺术活力,也不会得到观众认可。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真情实意地走近你,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句话是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的广告语,细细品味,不禁感触,接地气不仅仅是我们做人的操守,也是社会各级组织的信条。不接[[地气]],终会使个人孤立,使组织脱离百姓。纵观自然、人生和社会的众生相,许多腐朽没落乃至腐败的现象无不源自不接地气。

我喜欢“接地气”这个[[流行语]],愿人们都常在生活中接接地气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每文,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2,8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