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丁黼

增加 3,8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丁黼''' (DingFu ,(1166年-1236年 字文伯 號延溪。 南宋石埭([[ 安徽]] 省石台 县) 縣) 人。[[ 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 File: 丁黼 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jpg|thumb|right|[http:"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p1.qhimg.com/bdr/640__/t016790be3cb4f83051.jpg原圖鏈結]]、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4%B8%81%E9%BB%BC&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tbm=isch&source=iu&ictx=1&fir=RZu6gCKus-VvUM%253A%252CKpbCN1eXb_XRwM%252C_&vet=1&usg=AI4_-kT4kweOgB7Gt4nox_gUxvUMDQfWcQ&sa=X&ved=2ahUKEwjp29n7k-TjAhVRxosBHbOPBXkQ9QEwBXoECAYQCQ#imgdii= 人物简介 xFbqbKldrQQrYM:&imgrc=RZu6gCKus-VvUM:&vet=丁黼,南宋名臣。1] ]]
[[淳熙]]乙酉(1187年)进士。初授迪功郎崇德县尉,后转承直郎升州录事参军。改奉议郎知余杭县,迁太仆寺簿,又迁[[司农寺丞]]。嘉定十六年(1223年),丁黼被诏赴行在,累官军器监。屡上书言大臣不法事,累进累蹶。以直秘阁知信州吉州,皆有政声。真德秀为江西巡抚,荐丁黼,诏迁提刑。寻充四川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疏急务十条,宁宗是之,夔大治。乃以右文殿修撰充广西副制置使,守静江。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端平三年(1236年),丁黼为四川制置使兼[[工部侍郎]],知成都府。丁黼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经辨证疑阁》和《[[诸史精考]]》等。==簡介==
== 守城抗敌 ==十四歲 在抗蒙名将、利州刺史曹友闻战死后 丁黼自幼跟從父親學習 赵彦呐退保剑门 已知爲學之要。時永嘉徐誼(字子宜)爲郡教授 [[四川]]边防的残军跟着也纷纷溃逃 丁黼隨父往 于是赵彦呐 問學於徐誼。後 退江油 問學於永嘉碩儒錢文子,得其經學 在这股撤退风气的影响下, 魏了翁《贈奉直大夫丁公墓誌銘》:“黼時年十 川内地的许多官员兵将也跟着溃逃 许多地方 经找不到政府官员了 知爲學之要。會永嘉徐子宜爲郡教授,公慨然挈往從之 赵彦呐又派刘太尉(太尉是他的名)守利州 徐雅敬公,留與共學 派王连守剑门关 參授後進 防备蒙军从[[汉 而訓黼以《語》、《孟》、《 ]]南下 庸》、《大學》 于是阔端决定趁虚南下 黼幼從公 针对宋军的防御 誦言觀行 派宗王末哥(名叫末哥 漸積已久。至是 是[[蒙古]]的宗王 一聞義理 宗王也就是诸王 氣竦神悟 就是有资格去库里台大会投票的黄金家族的王公贵族)率兵从阴平绕过剑阁直趋 卒爲 这完全就是当年三国时姜维守剑阁敌钟会大军,而邓艾率军从阴平小路直趋成都的再版 丁黼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經辨證疑閣》和《諸史精考》等
于是末哥率军往西绕过剑阁,进攻文州,文州知州刘锐率军民死守,蒙古军没能攻下,当年邓艾越过的摩天岭阴 ==生 古道就在文州之南,文州的坚守,使蒙军无法安然从阴平古道南下,为了早日到达成都,末哥弃文州,率军更向西行,越出岷山之外,深入藏区草地,再杀回川中,到达绵竹、汉州(今四川广汉)。經歷==
与此同时, 淳熙 月一日 四(1187)進士 阔端亲率大军攻破剑阁,接着 初授崇德縣尉 宋光宗紹熙三年(壬子,1192) 二 日蒙军攻破利 歲 遷秀 錄事參軍;嘉定五年(壬申,1212) 四十七歲 接替張輶任餘杭縣令;嘉定八年(乙亥,1215) 五十歲 趙師恕任餘杭縣令 生擒刘 丁黼遷 僕寺簿 当天 又遷司農寺丞;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 五十五歲 改除直秘閣 蒙军千户郝和尚拔都率 爲夔州路安撫使兼知夔州。疏當世急務 二精兵夜袭剑门关 事,奏之。力修備禦 破王连部宋军 爲政寬大 攻占了剑门关 夔大治 如此 時崔菊坡方帥蜀 剑阁天险在 與之友。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 五十 天之内全部失陷 歲 夏四月,校勘並刊行《逸周書》於夔州;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 五十八歲 自夔州安撫使任上被召入朝,大約先爲將作監,尋改軍器監。不久,丁黼也被貶出京,知吉州 阔端分兵推进 紹定四年(辛卯,1231) 六十六歲 以右文殿修撰充廣西制置副使,兼知靜江府;紹定六年(癸巳,1233) 六十八歲初 亲率主力向成都逼近 仍爲廣西制置副使 端平元年(甲午,1234) 六 九歲 與王翊爲制置司參議官。端平三年(丙申,1236) 七 一歲 秋 ,蒙 古前锋三百骑自成都北门驷马桥突 元攻 入成都 ,城中守軍不足七百,丁黼迎戰,並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軍未至,丁二次出城應戰,說:“我職責就是鎮守疆土。”終因寡不敵眾,被元軍包圍,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賜光祿大夫、顯謨閣學士。後又加封銀青光祿大夫,賜諡號“恭慰”,並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 中箭身亡 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成都]]升平太久,而之前驻军有被[[赵彦呐]]调走,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丁黼原先跟赵彦呐有矛盾,这时赵彦呐一直撤退到夔门(今重庆奉节),已经进入三峡地区了,而弃成都于不顾。丁黼手里只有400牌手和300衙役,到十月十七日也就是蒙古军进入成都的前一天才知道蒙军攻破剑阁。而成都的居民还根本不知道前方已经大败失守,于是当蒙军前锋进城时还在道路两边围观。等到发现是蒙古军时,成都居民奋起抵抗,以桌椅等物构筑街垒阻挡蒙军骑兵,以木棍菜刀当武器,与蒙军巷战,城中一片混乱。蒙古军逼近成都时,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初战不利,幕客劝黼奔走,黼曰:"职在守土,将安之!"先后三次率部出城与蒙军交战,但是兵力过少而全部失败。十九日,阔端大军到达成都城外,丁黼试图做最后一击,带了仅剩的宋兵出城袭寨,至石笋桥,鞑兵四合,最终被蒙军射死在成都城西南。
== 死后哀荣 ==嘉熙元年(丁酉,1237) 詔贈 丁黼 是宋蒙战争中战死的第一个 光祿大夫顯謨閣待 置使级高级官员 他死后 加贈銀青光祿大夫 部下王翊继续组织居民抗蒙 諡恭愍 直到十月二十六日 並從其子丁鎔之請 [[王翊]]投井自杀 建褒忠廟於其鄉。次年 褒忠廟建 都城陷落 。廟在“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前幾蓋山,背枕涎谿”,春秋陳牲合樂以祭。由同宗族之人掌管。後丁鎔復請蜀人吳泳撰《褒忠廟碑》,記事之始末,並爲《迎送神詩》
  《(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六:“(丁黼事)聞於 廷嘉其忠心 赐[[ 祿 大夫]]、显谟阁学 顯謨閣學 。后又 封银 贈銀 [[ 祿 大夫]] 赐谥号" 慰",并束力令在石埭 愍。仍勅 立" 褒忠祠" 於其鄉,從其子鎔請也
==《宋史》==
《宋史》卷四五四《忠義傳》:丁黼,成都制置使也。嘉熙三年,北兵自新井入,詐豎宋將李顯忠之旗,直趨成都。黼以爲潰卒,以旗榜招之。既審知其非,領兵夜出城南迎戰,至石筍街,兵散。黼力戰,死之。方大兵未至,黼先遣妻子南歸,自誓死守。至是,從黼者,惟幕客楊大異及所信任數人。大異死而復蘇。黼帥蜀爲政寬大,蜀人思之。事平,賜額立廟。
 
==《江南通志》==
《江南通志》卷一五五:“丁黼,……端平三年以四川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成都逼近敵壘,城中兵不滿七百,累疏告急,不報。元兵圍城,出戰不利。或勸其走威、茂避之。黼曰:‘職在守土,走將安之?’悉眾出東門,力戰,中鏑死。”
 
  案:諸書於丁黼死事之年記載不一,或曰端平三年(1236),或曰嘉熙三年(1239)。據《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一《大事記稿》倪文碩考證、陳世松《〈宋史·丁黼傳〉補正》,應是端平三年。嘉熙三年爲端平三年之誤。丁黼殉難的具體地點,陳世松考證在今成都西南四至五里的金花街后的菜園田中。
 
==吳泳《鶴林集》卷三四《褒忠廟碑》==
 
  歲嘉熙丁酉(元年,1237),天子制詔:故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賜諡立廟,諡以恭愍,廟以褒忠,旌死事也。其子鎔拜手稽首,祗服厥事,且申控於朝曰:先君以北兵之難,身膏原野。若廟於益州,則萬里隔絶,夙夜難毖祀。欲躬自度材,營建於其家,以致孝享。奏,曰可。遂景廼岡,諏日庀徒於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新作閟宮。前几蓋山,背枕涎谿,閌三門,環兩廡,殿奕奕其中,以妥神位,後寢曰王考像、曰王母像,居左,恭愍公、宜春夫人居右。其司兵隸僕及倉庾氏,或塐於閍,或繪於廟之壁,皆一時在行者。廟既成,春秋二分,陳牲合樂以祭。嫡子服官政,則家宗人掌之,亦可謂奉之以禮矣。而其心怵焉,猶有不能自已者。乃移書潼川吳某曰:子蜀人也,請識其事。余嘗謂,古者公廟不設私家,乃祖父之有勳勞德善者,止與享太室。漢興以來,野祀巷祭,皆瀆而不典。雖諸葛忠武侯,德範遐邇,勳蓋季世,成都之民欲求爲立廟,議者以禮秩不聽。後因習步兵向中郎上表,始許其近墓立祠於沔縣,使所親屬以時祭祀,禮從宜也。今褒忠之建,距宅兆猶未遠,豈其遺意歟?<ref>[http://www.nlc.cn/newhxjy/wjsy/yj/gjyj/201104/t20110428_42195.htmhtm 華夏記憶-中國国家图书馆-丁黼]</ref>
 
==詩詞全集、詩集(6首全)==
 
《寄題不礙雲軒》
駕鶴歸三島,騎麟入九霄。祗應明月夜,來此坐吹簫。
 
《送親戚錢尉入國》
正是朔風吹雪初,行滕結束問征途。不能刺刺對婢子,已是昂昂真丈夫。常惠舊曾隨屬國,烏孫今亦病匈奴。不知漢節歸何日,淮擬殷勤...
 
《送胡季昭謫象州》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丹歸。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
 
《寄題不礙雲軒二首·傑閣臨無地》
傑閣臨無地,仙家小洞天。循簷自來往,非霧亦非煙。
 
《寄題翠蛟亭》
每到秋風憶翠蛟,三年此地小遊遨。如今著腳緇塵裡,猶夢亭中閱怒濤。
<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dingfu/ 丁黼的詩詞全集}</ref>
 
《滿江紅·梅臘賓春》
滿江紅(壽江古心母)原文:
某惶恐端拜申禀某官(稱呼)。某茲者共審慶集慈闈,時臨誕節。鵲巢載詠,知功行之彌深;鶴髮雙垂,真古今之希有。某阻升堂而展拜,敢載酒以稱觴。壽算南山,更輯康寧之福;辭同下俚,聊申祝頌之忱。尚冀台慈,俯賜鑑矚。
梅臘賓春,瑞煙滿、華堂馥郁。還又祝、屏垂彩帨,觴稱醽醁。南浦西山開壽域,朱簾畫棟調新曲。慶彩衣、龍節侍慈萱,春長綠。雙鶴髮,齊眉福。一麟瑞,如冰玉。看國鉤重見,五霞凝軸。王母瑤池鸞鳳馭,麻姑金鼎神仙籙。數從今、椿算到何時,蟠桃熟。<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d7077a7a22d2.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丁黼]</ref>
 
 
《次韻丁大監見懷》
 
行藏去就各隨時,敬怒嫌疏忍奮飛。正怕霜嚴天宇淨,敢誇舟載月明歸。生松有夢還公固,化鶴何心駐令威。獨抱遺編看千古,昔人歷歷未應非。
見慣不驚如四時,流光任逐鬢蓬飛。日從南去老龍蟄,火向西流玄鳥歸。荷子感時堂蟋蟀,移書勞我室伊威。益嗟往日無良友,四十八年成一非。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中国古代人物]] [[Category:进士]]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