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艾兹格·迪科斯彻

增加 3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awards = 1972 图灵奖 <br /> 1989 计算机科学教育杰出贡献奖 <br />2002 ACM PODC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
[[艾兹格·W·迪科斯彻]] (Edsger Wybe Dijkstra,1930年5月11日~2002年8月6日)[[荷兰人]]。 计算机科学家,毕业就职于[[荷兰Leiden大学]],早年钻研物理及数学,而后转为计算学。曾在1972年获得过素有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之后,他还获得过1974年 AFIPS Harry Goode Memorial Award、1989年ACM SIGCSE计算机科学教育教学杰出贡献奖、以及2002年ACM PODC最具影响力论文奖。一般初学者应该熟悉他的“最短路径算法”。<ref name="简书">{{cite web |url=https://www.jianshu.com/p/b3211a8e06bb |title=Dijkstra的观点| accessdate=2019-08-06}}</ref>
=人物介绍=
他是计算机先驱之一,他开发了程序设计的框架结构。 Edsger Wybe Dijkstra于1930年5月11日生于Rotterdam,他的父亲,[[Douwe Wybe Dijkstra]]是一位[[化学家]],他的母亲,[[Brechtje Cornelia Kruype]]r是一位[[数学家]],这种充满科学气息的家庭背景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乃至他的整个人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Edsger Wybe Dijkstra在当地的[[Gymnasium Erasmianum]]读高中,1948年,他考入了Leyden大学。他在联合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时却在怀念在Erasmianum的日子。但之后,他选择了数学和物理。
ALGOL 68语言是Van Wijingaarden为主设计的,得到了IFIP下属的工作小组的多数票通过。Wirth、Dijkstra和Hoare等工作小组成员发表了“少数派报告”,强烈反对这一语言及其表达方式。ALGOL 68的表达方式独特而严格,但不易理解,是Wijingaarden的发明。事实证明,少数派是正确的,ALGOL 68很快就夭折了。
要知道,Wijingaarden是Dijkstra的恩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初Dijkstra在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编程序时Wijingaarden是他的领导。Dijkstra当时正在攻读理论物理学位,他发现理论物理课程和程序设计在精力上越来越冲突,他又拿不定主意,到底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还是选择程序设计作为自己的职业,而他当时又担心程序设计能否成为被尊敬的学科。充满不安心情的Dijkstra于1952年春的一个早晨敲开了Wijingaarden办公室的门。几个小时的谈话,使Dijkstra变了另外一个人,因为Wijingaarden向他指明了程序设计这门学科正处在起步阶段,因而有重大的机会,Dijkstra可以努力使程序设计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学科。Dijkstra把这次谈话称为他一生中的转折点,于是决定尽快结束理论物理研究,全身心地投入程序设计。Dijkstra说,为此他应该终生感谢Wijingaarden。但是Dijkstra还是强烈地反对其恩师的得意之作ALGOL 68,少数派报告虽被IFIP压制,但真理终究得到了证明,后来的成功语言都是背离ALGOL 68方向的。<ref name="人民网">{{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GB/it/48/298/20020917/824179.html |title=从Dijkstra谈帅才的洞察力| accessdate=2019-08-06}}</ref>
====Dijkstra的名言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Dijkstra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也就是他二十多岁到四十岁出头这段时间完成的。回忆这些过去的成就是想强调:洞察力对一个科学家是何等的重要! Dijkstra获图灵奖以后,软件领域又涌现出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对象技术等一系列新的里程碑,因特网更是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三十年前Dijkstra关于程序可靠性的一些名言至今仍有意义: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