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奕正

增加 29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名称 ||于奕正 || 代表作品 || 《天下金石志》《帝京景物略》(与刘侗合作)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e82e70101hs09.html 明·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八卷],新浪网,2014-05-18</ref> 《钓鱼台记》
|-
|别名 ||字司直 || 所属时代 ||明朝
出阜成门西十里花园村,古花园,其后村,今平畴也。金王郁钓鱼台,台其处郁前玉渊潭,今池也。有泉涌地出。古今人因之郁台焉钓焉,钓鱼台以名。元丁氏亭焉,玉渊以名其亭焉。文友亭焉酌焉,醉斯舞焉。饮山亭、婆娑亭,以自名。今不台亦不亭矣。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人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自万历初,为李戚畹别墅。
于奕正的《钓鱼台记》,文字优美,既有史料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被收入张散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古人笔自京风光》一书。张和福和刘翔还专门写了一篇以《一篇蕴含"民主"意识的明人小品》为题的赏析文章。该文盛赞《钓鱼台记》是一篇记叙钓鱼台小史,描述钓鱼台清幽恬静之美的短小之作。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7/a1dpgpid9p86soe.html 于奕正],名人简历网,[引用时间 2019-08-11]</ref>
=='''赏析'''==
在这不足三百字的文章里,作者清楚地记述了钓鱼台的方位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首先,作者概述园亭因流泉而建,园亭的名字又因亭主的变换而变换的情况,接下来就较详细地讲述了自金代以来,钓鱼台的得名及演变过程。金代王郁曾居住在此,因常有人来此垂钓,故称钓鱼台;元朝丁氏在此建园以后,又以玉渊命名其亭;到了明代又成为李戚畹的别墅。钓鱼台小史清晰、明确,读来又不给人流水账之感,这是在写法上,作者以多变对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园亭主和园亭的名字怎样变换,泉流则总是不变,自流自淌,长流不息。到了明代,虽说"不台亦不亭矣",但泉水仍有,因此才有这"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乌闲,曲房人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的江南景色,清新,幽深,秀美。只可惜这景赛江南之地,不能为游人所有,而被李戚畹所独占。这里又与第二段的感慨遥相呼应。再次强调了本文的主旨。园亭虽多因主人而易名,但不管什么名字,一般百姓是无缘涉足的。所以景致虽美,只不过徒增惆怅而已。但作者是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名听士人、游听游者",还园亭以本来面目,听任游者自由地游玩。很显然,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很容易破灭的梦想。作者具有这种初步"民主"意识的萌芽在当时还是相当可贵的。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明朝人物]]
1,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