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先勇

增加 1,79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他出生時,[[七七事變]]剛剛爆發,白崇禧沒有為這個新生的孩子慶生,就匆匆趕往前線,雖然出身顯赫,但白先勇從小就對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非常同情,他日後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勞苦大眾為創作題材的。
1944年11月,[[桂林]]淪陷,白崇禧舉家遷往[[重慶]],7歲的白先勇罹患肺癆,怕傳染給其他兄弟姐妹,白先勇需要被隔離起來靜養,他只好獨自生活在一個小角落裡,整天面對白牆,沒有人來跟他說話,獨自生活了四年多,病之後才慢慢好轉,這段生活對他日後的人生影響極大,他內向、孤僻的性格,也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b8jv9vo.html | title= 白先勇是白崇禧最不重視的孩子,卻成為名氣最大的一個 | language=zh | date=2019-01-0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3}}</ref>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1949年,遷居香港,1952年來台與父母團聚。<ref name=“天下"/>
小時候被隔離起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白先勇翻到母親的一本《紅樓夢》,開始細細品味起來。
===展露文學創作天賦===
大學時代,白先勇就展露文學天賦,讀書之餘,在雜誌上發表多篇中長篇小說,因而在台灣文學界頗有名氣 。1960年,他創《現代文學》第一期發表〈月夢〉,就決心寫一部同性戀長篇小說 <ref name=“mirror">{{cite web |url=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609pol012/ | title= 【孽子回家番外篇】白先勇給孽子們的一封信 | language=zh | date=2017-06-12 | publisher=鏡週刊 | author=李桐豪 | accessdate=2019-08-15}}</ref>
大學畢業,白先勇的母親馬佩璋去世了。在母親入土的那天,白先勇曾說:「我覺得埋葬的不僅是母親的遺體,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17年,白先勇把多年來給學生講的《紅樓夢》講義編成了一本《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在中國出版。<ref name=“kk"/>
==孽子性向==
白先勇曾在香港公開表示自己為同性戀者,但在台灣公開場合極少提及自己的性傾向。白先勇曾說,他相信他父親白崇禧知道其同性戀傾向,但並沒有真正和他談論過此事。他唯一的長篇小說《孽子》(1983年)除骨肉親情外,書中對於台北部分男同性戀社群的次文化,以及同性性交易等情節不避諱的描寫,格外引人注意。<ref name=“好讀">{{cite web |url=http://www.haodoo.net/?M=book&P=1131 | title= 好讀書櫃 白先勇《孽子》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好讀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5}}</ref>
1952年,白先勇從香港移居台灣就讀於建國中學,成績名列前茅,又是家裡長得最好看的孩子。他是青春校園裡的閃閃發亮王子,何以寫出〈寂寞的十七歲〉這樣苦澀的小說?故事裡的楊雲峰功課差,人也很彆扭,面對自己的性向很徬徨。他說楊雲峰的原型是一個親戚,但楊雲峰內心的孤單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我內心很害怕,同學都是一夥一夥的,那時候我一下子從香港轉到台灣來,這裡的衣著、文化,跟我從前完全不一樣,語言也是新的,」他停頓了一下,接著慎重地說:「我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和別人不一樣,指他是這個島嶼的外來人,也指性向。<ref name=“mirror"/>
== 作品 ==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