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遂

增加 5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简介==[[File:O4YBAFman0aAY7j8AAFXtFEtZ I11.jpg|缩略图|400px|甘遂]]'''甘遂'''(拉丁学名: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可作药用。<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bencaoxinbian/624-17-5.html 甘遂],中医世家</ref>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中文学名 || 甘遂 || 拉丁学名 ||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 |-| 别   称 || 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 || 二名法 || Euphorbia kansui |-| || 植物界 || || 被子植物门 |-|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 大戟目 || 亚   目 || 大戟亚目 |-| || 大戟科 || 亚   科 || 大戟亚科 |-| || 大戟族 || || 大戟属 |-| 亚   属 || 乳浆大戟亚属 || || 甘遂 |-| 分布区域 || 中国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贵州等地|||||}
==形态特征==
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
1、叶斑病
初夏高温季节时发生,严害为害时,叶片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倍 [[ 波尔多液 ]] [[ 克菌丹 ]] 防治。
2、地下害虫
主要有地老虎、 [[ 蝼蛄 ]] 。按常规方法防治。
==药用价值==
【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能】泻水逐肿,消肿散结。<ref>[http://yc.xjlz365.com/zhongcaoyao/gansui.html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中医馆</ref>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 [[ 癫痫 ]] ;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各家论述==
1. [[ 《本草衍义》 ]] :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2. [[ 《珍珠囊》 ]] :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 [[ 《汤液本草》 ]] :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4.《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根含γ-大戟醇又名大戟二烯酸、大戟醇、甘遂酸又名20-表大戟二烯醇、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去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去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巨大戟萜醇、巨大戟萜醇-20-乙酸酯、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乙酸酯、甘逐萜酯、甘遂大戟萜酯。Β- 香树脂醇乙酸酯、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1、1-双(2,6-二羟基-3-乙酰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和甲基(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基甲酮。尚含棕榈酸、枸橼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维生素B1等。
<center>
每天认识一味药——甘遂
 
{{#iDisplay:q0914nmymkb|480|27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