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自成

增加 46,533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 |图像= |图说= |名称=大顺皇帝 |姓名=李自成 |庙号= |谥号= |尊号=皇帝 |政权=大順 |在世=1606年—1645…”
{{Emperorcn box
|图像=
|图说=
|名称=大顺皇帝
|姓名=李自成
|庙号=
|谥号=
|尊号=皇帝
|政权=[[大顺 (政权)|大順]]
|在世=1606年—1645年
|在位=1644年—1645年
|都城=[[西安]]<br>[[北京]]
|父=
|母=
|皇后=
|年号=永昌
|信仰=
}}

'''李自成'''({{bd|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catIdx=L李}}),原名'''鸿基'''<ref name ="HK">[[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ref>。[[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ref>《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ref>。[[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 (政权)|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生平==
=== 祖先 ===
《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怀远堡李继迁寨。「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具有党项族人的相貌特征),故有說法指李自成是[[西夏]]李氏皇族的後裔。

李自成两次称帝都以李继迁为太祖: 第一次称王于[[西安]]。《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称王于西安,僭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第二次称王于[[北京]][[武英殿]]。《鹿樵纪闻》:甲午申刻,传示次日郊天即位,亦多束驮金帛,纷纷而去。乙酉,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继迁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曾创立了一些礼仪制,主要是结合历代朝廷和自身党项民族的生活礼节,使其礼仪大气而庄重大方。

李自成修改明朝礼仪制度。《明季北略》:李自成改制度 “明朝制度,任意纷更 又四月初一日,改大明门为大顺门,颁发冠服,大僚则加雉尾于冠服,方领,又收各牙牌,自务明光安令成字”《甲申纪事》:“衣服尚蓝,故军中俱穿蓝,官帽亦用蓝。《定思小纪》“然明代官制大半更革,……服色尚深蓝,俱刊定成。”

李自成以李继迁为太祖,结合西夏国制,制定一系列制度。

《爝火录》: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谥号,以李继迁为太祖。设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为之。更六部为六政府,设尚书、侍郎等官。改文选司为文谕院,主事曰从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馆,裁革詹事府。改中书曰书写房。国子监设三堂,革去祭酒,以司业为学正,学录博士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给事中曰给谏、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宝司曰尚契司。大常、鸿胪,俱属礼政府。太仆寺曰验马寺,布政司曰统会可。巡抚曰节度使,按察曰防御使。府曰尹,州曰牧,县曰令。守备曰守领,把总曰守旅。改印曰契,一云大篆曰符、小篆曰契)。公服领尚方,以云为级,一品云一、九品云九。大僚冠加雉羽,带用犀银黑角三等。

李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肃太安迁入陕西省米脂县李家站(西夏李继迁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迁至原米脂地长峁村(现属横山县)。人们所说李自成“生在李继迁寨,长在长峁村”,即指的是这段事。《米脂县·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

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早年===
李自成出生時,父親夢見一黃衣人進入土窯,故取小名黃娃子<ref name = "HK"/>。李自成年少時喜好枪马棍棒。其父死后他於[[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正好[[銀川]][[驿站]]招募驛卒負責傳遞[[明朝]]朝廷公文,李自成便去應募,因矯捷善走,孔武有力被選中擔任[[驛卒]]一職,負責照看馬匹,往返於[[榆林]]、[[米脂]]、[[延安]]遞送公文。

李自成遞送公文相當賣力,不想卻連連遭遇座馬累死或丟失,引起知縣不滿,那年正趕上朝廷下令裁員,他首先被裁減。

隨後,李自成去延安府拜師學藝。期間,喜好打抱不平的李自成殺死了恃強凌弱的延安地痞[[石友仁]],之後,跑回米脂家中,不久被官兵抓獲。[[米脂]]知縣[[晏子賓]]將他重責了一頓,鎖押在監獄中,等候發落。

當時,監獄裡的獄卒[[高立功]]與[[李自成]]以前都是驛站上的好友,因此給他送茶送飯,格外慇勤。因覺李自成不是等閒之人,高立功遂趁著夜色,打開獄門,與李自成一起逃回老家。高立功孀居在家的姐姐、同樣會武藝的[[高桂英]]見到行俠仗義、武藝超眾的李自成,十分欽佩。二人後結為夫妻。<ref>康熙六年《陕西通志》卷三一,《李自成传》,说他“少孤贫,为驿卒”;费密《荒书》也说其“父为农,贫甚”。[[顧誠]]《[[明末农民战争史]]》亦稱:“明末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在[[崇祯]]十五年正月,掘毁李自成的祖父和父亲的坟墓后,给[[陕西总督]][[汪乔年]]的报告里描述的情况是:墓在荒山野冈之中,没有墓碑,除了下葬时从土中挖出的一个黑碗以外,没有任何殉葬品,足以证明自成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非常贫穷的。”</ref>

=== 兵变 ===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崇祯]]年間,[[給事中]][[劉懋]]建議之下,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也被[[裁員]],主要是曾經遺失公文<ref>康熙二十年《米脂县志》卷一,《舆地》第一,记“崇祯三年,大旱,夏秋无收。李自成以驿卒失公文,盗起。”</ref>,失业回家,并欠了债。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冬季,李自成因欠[[舉人]][[艾詔]]的债,又無力償還,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由親友救出後,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年底,杀死[[債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于是就與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逃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國 (明朝)|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國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ref>《[[明季北略]]》(卷5):“凡初获者,必缚五日始释。有逃而复获者,则截其耳,或黥其面。兵遇之,反指为真贼,解官请赏,主将不之省,斩首示众。故不愿作贼者,既为贼所掠,亦无如之何而从之矣,由是众至数万。”</ref>。

===征战===
[[崇祯]]二年([[1629年]]),[[後金]][[己巳之變|第一次入塞]],北京震動。李自成起事后转战[[汉中]],参加了[[王左掛]]的農民军。1630年王佐挂被朝廷招降,李转投奔[[张存孟]](不沾泥),为队长。<ref>康熙十九年《延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十一月,“降贼不沾泥张存孟复叛,陷[[安定區 (定西市)|安定]]。[[王承恩]]讨克之。贼走[[绥德]],[[银川]]驿马夫李自成往从之,为队长。”康熙十二年《延绥镇志》中说,自成从驿站被裁后,“谬相推为里长,使主征会以自给。值催科甚迫,县令笞之,加以杻。自成脱去,窜入王左挂子、苗美队中,号八队闯将。八队者:一队眼钱儿、二队点灯子、三队李晋王、四队蝎子块、五队老张飞、六队乱世王、七队夜不收、八队李自成也。”</ref>1631年4月,张存孟在[[陕北]]战败,也降於官府。十月,[[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逐渐剿灭陕西境内農民军。1633年李自成率餘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同年,[[曹文诏]]率千人[[关宁铁骑]]击败山西境内的農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

然而次年[[崇禎]]七年([[1634年]])[[清兵入塞|後金军第二次入塞]],曹文诏被调到[[大同市|大同]]抗金,被围農民军从[[王朴]]处突围。是年六月,新任五省总督[[陳奇瑜]]乃引軍西向,約會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圍剿漢南農民軍。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見明軍雲集,誤走興安(今陝西省[[石泉]]以東的[[漢江]]流域)[[車箱峽]]<ref>王世正:《興安知州金公遺墨跋》說:“金公遺游擊將軍唐通手書也,按公作書為崇禎七年甲戌四月三十日,是時大軍在楚蜀。賊入漢南,秦督洪公(洪承疇)所雲:賊在[[平利]]、[[旬陽]],間者數萬,自[[巴州]]入[[西鄉]]者二三萬。其自棧道犯城洋者又東下[[石泉]]、[[漢陰]]之間,畢會於[[漢興]],旁突商洛,秦事大可憂者,正其事也。是年八月,遂有[[車廂峽]]受降之舉。”</ref><ref>明史專家顾诚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一書則质疑“车厢峡”是否存在,他以為“史籍说车厢峡长达40里,是一个不小的地方。然而无论在兴安地区还是汉中地区,都没有查到它的确切位置。”他還以為把起义军被困地点确定在兴安县是沿用吴伟业《车箱困》的说法,另外,“被困的起义军是否包括李自成部在内,还缺乏原始材料来证明”。</ref>。峽谷之中為古棧道,四面山勢險峻,易入難出,唯一出口為明軍所截,“馬乏芻多死,弓矢皆脫”,情勢危殆,李自成用[[顧君恩]]之計,賄賂陳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詐降<ref>《烈皇小识》卷4:“李自成采用顾君恩伪降以苟全之计,密遣人贿陈奇瑜,每抚一名,纳银50两,陈奇瑜利其贿,许之。”</ref>。此時[[陳奇瑜]]釋放李自成等人,派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籍,甫出棧道,自成立刻殺安撫官復叛<ref>丁文:《李自成兵困車廂峽考》</ref><ref>日本作家[[高島俊男]]《中國大盜賊──成王敗寇的潛規》則認為陳奇瑜困李自成於車箱峽實無其事,詳見高島俊男(Toshio Takashima)著,[[張佑如]]譯,《中國大盜賊──成王敗寇的潛規》第三章 人氣最旺的闖王——李自成 /車箱峽詐降事件</ref>。

[[崇禎]]八年([[1635年]])[[洪承疇]]任五省总督后围剿農民军,農民军敗退至[[河南]][[洛阳]]一带。「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老回回」[[馬守應]]、「曹操」[[羅汝才]]、「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許可變]]、「射塌天」[[李萬慶]]、「[[橫天王]]」、「混十萬」[[馬進忠]]、「過天星」[[惠登相]]、「張飛」[[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ref>]顾過诚《明末农民战争史》:“所谓荥阳大会召开的起因和议题,同基本的历史事实凿枘不相容,显然出于好事之徒的附会”,结论是“荥阳大会是一个虚构事件”;王兴亚《李自成起义史事研究》:“史书中关于荥阳大会的记载,是经不起查核的”</ref>,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建議由「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抵擋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馬進忠]]抵擋陝西兵,「曹操」[[羅汝才]]、「過天星」[[惠登相]]扼守黃河,「闖王」[[高迎祥]]、「八大王」[[張獻忠]]以及「闖將」[[李自成]]等攻擊東方,「老回回」[[馬守應]]、「張飛」[[九條龍]]往來策應。陝西兵精銳,再派射塌天、改世王去抵擋。所攻取的城邑,子女玉帛大家平分。眾人都同意了李自成的建議。這表明他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明祖陵|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争夺鳳陽皇宮的俘虏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肃。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南直隶]]被新任五省总督[[盧象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同年四月后金建国改[[清朝|清]],六月[[清兵入塞|清军第三次入塞]],盧象昇调任[[宣大总督]]抗清。由兵部侍郎[[王家桢]]继任五省总督,高迎祥等突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這時李自成被推为“闯王”<ref>[[边大绶]]:《虎口余生记》載崇侦九年(1636年)李自成回米脂,“自通姓名,回家祭祖,号称闯将,人始知其姓名”</ref>,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明史]]》称其为「闯贼」。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農民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後殲滅。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劉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从青口山(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墙子岭(今[[北京]][[密云]]东北)两路毁墙入关,发动了[[清兵入塞|第四次入关]]作战。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昇等人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不定,盧象昇在[[河北]][[巨鹿]]战死。清兵撤退后,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均被调往[[辽东]]防范清军,李自成在山中得以喘息。冬天李驻扎在[[富水]][[关南]]的生龙寨,並娶妻生子<ref>《商南县志》(乾隆十七年编纂)载:“闯逆入商州[[军岭川]],参将[[郑国栋]]、[[都司]][[艾文彬]]合兵击贼,大败之,(贼)东下商南,娶王姓女,称娘娘,富水关人。”</ref>。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李自成在陝西潼關南原遭到[[洪承疇]] 、[[孫傳庭]]襲擊,農民軍潰敗,李自成與其妻女失散,僅率領十八騎突圍。[[羅汝才]]在湖北均縣得到李自成戰敗消息,大為恐懼,率領[[一丈青]]、[[一條龍]]、「小秦王」[[王光恩]]、「過天星」[[惠登相]]、「興世王」[[王國寧]]、「托天王」[[常國安]]、「十反王」[[楊友賢]]等八營首領,往武當山太和宮向明太監[[李繼政]]投降。[[熊文燦]]招[[羅汝才]]等至[[襄陽]],大宴於官署,奏授[[羅汝才]]為游擊。[[羅汝才]]紮營於[[均縣]]( 今湖北丹江口 )、房縣、竹山、竹谿、南漳、保康等地,與農民「錯壤而居」,暗中則和[[張獻忠]]來往。此時,明末農民軍的戰爭暫時轉為低潮時期。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李自成由漢南至穀城與[[張獻忠]]、[[羅汝才]]秘密見面商討事情。臨別時[[張獻忠]]送給李自成騾馬、衣甲等物。

===稱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阳]])再次反叛,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李自成趁[[杨嗣昌]]的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飢民,[[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展到數万,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張獻忠所部逃出四川,偷袭[[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去世。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2月27日)攻克[[洛陽]],殺[[萬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從後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ref>出自[[吳偉業]]《[[鹿樵紀聞]]》。[[姚雪垠]]《李自成傳》稱李闖拿朱常洵的血跟鹿血混在一塊兒調酒,稱“福祿酒”,《[[明史]]》則稱李自成厚斂朱常洵“桐棺一寸,載以斷車”。</ref>,與將士們共享,“发藩邸及巨室米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饥民”<ref>《明季北略》,卷17</ref>。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初,李自成趁明军惊魂未定之时,长途奔袭,意图攻下[[河南省]]城[[开封]]。开封守将[[高名衡]]、[[陳永福 (明朝)|陳永福]]、[[王燮]]、[[黄澍]]等人竭力抵抗,农民军受到重创,李自成被箭射伤左目。<ref>柳义南《李自成纪年附考》:“……十七日壬戌,[[守备]]陈德财伤闯贼李自成左目,……闯贼杂众贼中至城下窥视,陈守备射之中左目下,深入二寸许,……闯瞎子之名自此始。”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声称李自成只被射伤,眼睛并没有瞎。</ref>二月十九日撤兵。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再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开封的“巨商巨族,各送饼千百不等”<ref>《[[守汴日志]]》</ref>。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擁兵百萬,破襄陽、奪荊州,把湖廣各州縣置於控制之下,改襄陽為襄京,建立,進稱新順王時,就已屯兵澧州,熟悉了澧州。這次[[高桂英]]來到澧州的時候,[[田王寨]]寨主便是落草為寇的田某,號稱田王。由於田王處處為害,使百姓苦不堪言,民憤極大。[[高桂英]]決心占領這進可攻、退可守的[[田王寨]],一則為民除害;二則作為棲身之處,與老母(木)寨(高桂英母親駐守的山寨,在閘口鄉老木村)、和尚洞(在洞市鄉境內)形成倚角之勢,遙相呼應,作為[[李自成]]夾山大本營的前哨,遊刃自在地與[[吳三桂]]、與官府抗爭。為了拿下田王寨,高夫人表現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雄才大略,以及驍勇善戰的英雄風姿。她先是強攻,由於不敵山上的滾木雷石,難以破寨。後來她想到了家鄉陝西黃土高坡上能爬陡坡、攀懸崖的大山羊,一下茅塞頓開。便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先安排一路人馬在山寨北坡早早擺開攻山架勢,吸引田王注意;又親自帶領一路人馬來到山勢陡峭的寨子南面,在山羊的角上懸掛燈籠,又在山羊屁股後面系一隻鐵桶,裡面燃放,讓士兵督趕山羊分批上山攻寨。剎時間,只聽聲、吶喊聲陡然四起,響徹雲霄;只見漫山遍野的燈火直往上竄,直嚇得山上的守兵手忙腳亂,將滾木雷石盡數放將下來。待山上滾木雷石剛剛放完,高夫人抓住戰機,指揮大隊人馬督趕山羊,一路殺聲直衝山頂。那田王見勢不妙,棄寨落荒而逃。自此,人們把高夫人趕羊攻寨的山峪取名為「[[羊子峪]]」。[[田王寨]]也被叫做[[夫人寨]],也就是從這時起,[[高桂英]]開始了在[[夫人寨]]17年的戰鬥生涯。

[[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十五日,李自成再次撤军。這一年半之內李自成三圍省城[[開封]]<ref>郑廉:《[[豫变纪略]]》,卷6,14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明季北略]]》,卷18。《守汴日志》載当时李自成的兵力有“精兵三千,胁从之众不过三万”。</ref>,[[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李自成第三次包圍开封,使得開封形成了一座孤城。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ref>黃河為何決堤?史料記載不一。一說是賊兵所為,一說是明軍官所為。例如:《[[明史]]·庄烈帝本纪》说“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明史紀事本末·李自成之亂》的說法是“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等城守且不支,恃引河水環濠以自固,更決堤灌賊,可潰也。”</ref>,十六日洪水首先冲开曹门,然后四门皆被冲开,城中平民遇难者甚众。日後李自成部先后殺陝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李自成部隊日益壯大<ref>《怀陵流寇始终录》载當时“步贼十万、马贼三万…胁从之众近百万”。</ref>。李自成刻苦简樸,史載“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所为闯王者,躬步拜如常卒,衣帽不异人,故军中亦无识之者”<ref>《国寿录》卷一</ref>。与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事不利,崇禎十三年清军围困[[锦州]],洪承疇增援对峙,十四年洪承疇兵败[[凌海市|松山]],据守松山城。崇祯十五年三月,清军破城,洪承疇降清。11月,[[清兵入塞|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36万人。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ref>《明清史料》乙编,兵科钞出湖广郧阳府推官朱翊奏本</ref>,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ref>《石匮书后集》卷六三</ref>。5月張獻忠克[[武昌]],称“[[大西]]”王。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占領陝西全省。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党項]]人[[李继迁]]为太祖,建國號“[[大顺 (李自成)|大順]]”,年號永昌。封留守長安的[[田見秀]]為[[澤侯]]、封[[袁宗第]]為[[綿侯]]、封[[李錦]]為[[滋侯]]、封[[劉宗敏]]為[[汝侯]]、封[[劉芳亮]]為[[磁侯]]、封[[劉希堯]]為[[淮侯]]。封[[劉體純]]為[[左果毅將軍]]。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大西]]皇帝。

===入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率军五十万東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明朝藩王列表 (鄭王系)|卢江王]][[朱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雙方大战十餘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全被燒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餘人,傷亡慘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ref>《小腆纪年》也记载:“进入[[京师]],有半面失手足者,皆宁武所砍伤”,《明季北略》:“二十五日,贼集头目计曰:宁武虽破,受创已深,自此达京,尚有[[大同市|大同]]兵十万,[[宣府]]兵十万,[[居庸关|居庸]]兵二十万,[[阳和]]等镇兵合二十万,尽如宁武,讵有了遗哉?不若回陕休息,另走他途。”。</ref>,李自成下令[[屠城]] <ref>自成屠城中老幼。-屠城幸存者王昆元的回忆,见清初山西人戴廷栻著《周将军传略》</ref> <ref>[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0:0:mctauac:TM%3D%A9P%B9J%A6N 贼既陷宁武,恨其久不下,屠杀一尽,血流成波有声。]-乾隆朝《宁武县志》12卷 ,37-40 </ref>。當晚,[[大同市|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ref>《明史》卷二六三《[[朱之冯]]传》</ref>。崇桢急調[[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衛京城,並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砲轟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此事存疑,參見[[曹化淳]]條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杜勳]]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願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時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明思陵|田贵妃墓]]中。

[[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率殘軍退回北京,下令殺[[吳三桂]]全家三十餘口。[[崇禎]]十七年([[1644年]])4月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劃下,[[李自成]]在明宮武英殿即皇帝位。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入[[燕京]]之初,兵不满二万<ref>[[李天根]],《爝火录》卷一:“贼破京城,兵不满二万,而孩子居其半,京师自守不固,非贼之能攻也。合料贼众并唐通,白广恩,陈永福之兵不过五六万耳”</ref>,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ref>刘尚友:《定思小纪》,69页,浙江古籍出版社</ref>京城秩序尚好,店舖營業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ref>《流寇志》,卷10,161页</ref>。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六部|部]][[都察院|院]][[京堂]][[锦衣衛|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科道|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ref>《甲申核真略》</ref>,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ref>《甲申纪事》</ref>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ref>《明季北略》卷20</ref>,“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ref>《怀陵流寇始终录》,卷18,334~335页。</ref>[[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餘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cn}}“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ref>《甲申传信录》</ref>。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為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ref>《城固縣志》卷7</ref>;在汾陽,“搜括富室,桁夾助餉”<ref>《汾陽縣志》卷4</ref>;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ref>《絳州志》卷3</ref>;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ref>《明季北略》卷20</ref>。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朱慈烺|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ref>[[赵士锦]]《甲申纪事》说,“惟留[[李岩]]居东城,[[牛金星]]居朝中,以为守备。”[[陈济生]]《再生纪略》说,“伪相牛及贺(有威)、郭(之纬)两伪将留守京师”《[[甲申传信录]]》说,“制将军李過(过)及贺锦二将留守京都,禁约军丁。”[[杨士聪]]《甲申核真略》说,“惟留一姓李伪都督居东,与牛金星共为守备。”在《平寇志》和《怀陵流寇始终录》说,李牟和牛金星“以老弱万人守京师。”《[[鹿樵纪闻]]》则说李过留守。談遷《[[国榷]]》记“牛金星、李牟、李友等居守。”</ref>。

據說李自成入[[燕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一說五十)兩,鐫有永樂字」<ref>《明季北略》卷二十</ref>。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迴圈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照前列說法,內帑中的銀兩總數就有185億兩(或者是18.5億兩;3700萬錠,一錠五百或者是五十兩)。但依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银|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亦有人估計明末時,全國流通的銀兩總數不可能超過7.5億兩。

===覆滅===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率兵六万<ref>查继佐:《罪惟录》卷三十一,《明史》流贼列传率兵二十万</ref>,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渐渐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二十六日(5月31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二十九日(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后;立妻高氏為皇后,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ref>《平寇志》卷11:“……追尊七代考妣为帝、后,伪丞相、天佑阁大学士牛o金星代行郊天礼,六政府各颁一敕书,称大顺永昌元年。自成加衮冕,列仗受朝,鸿胪赞拜……”</ref>。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多尔衮命吴三桂不得入京城,直接追擊李自成军,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一度重创清军,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败,大将[[谷可成]]陣亡。五月初三日(6月7日)多尔衮军入主北京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一路由[[阿济格]]率领攻打李自成军。[[阿济格]]和[[吴三桂]]部幾十萬精兵追擊从[[保德州]]渡河,突破農民军的北部防线,经[[绥德]]、[[延安]],直逼[[西安]],七月李自成军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县|蓝田]],[[商州 (北周)|商州]],走[[武关]]。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李自成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岩]]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李自成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砲尚未到達,堅守不戰。[[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ref>河南《内乡县志》载:“国朝顺治二年春,[[阿济格|英王]]统兵追逆闯入潼关。逆闯败奔[[内乡县]],正月二十九日歇马,三月十八日始拔营去。”</ref>,李自成採取避戰的作战方式,經[[邓州]]、[[襄陽]]<ref>《邓州志》记:“顺治二年春二月,李自成屠邓州。清兵入潼关,自成败奔邓州,弥漫千里,老弱尽杀之,壮者驱而南下,留精兵三千平城、塞井灶。自武关至襄、汉间,千里无烟。”</ref>,入[[湖北]],“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四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五月在[[江西]]再敗,後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领导的地方民兵殺死,屍首不知何處<ref>《清世祖实录》卷十八,顺治二年闰六月[[阿济格]]奏:“贼兵尽力穷窜入[[九公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ref><ref>《[[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ref><ref>《烈皇小识》卷八附湖广等地总督[[何腾蛟]][[隆武]]元年的奏疏中说:“天意亡闯,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系闯逆义男(张鼐),仅得驰马先逸;而闯逆之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存者。’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及臣抚刘体仁(纯)、[[郝摇旗]]于[[湘阴]],抚袁宗第、蔺养臣(成)于[[长沙]],抚王进才、牛有勇于[[新墙]],无不众口同辞。……张参将久住湘阴,郝摇旗现在臣标,时时道臣逆闯之死状。嗣后大行剿抚,道阻音绝,无复得其首级报验。……”</ref>,自成战死后,農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眾予以报复性打击。李自成死後,其餘部不下四、五十萬人,分兩支進入湖南。一支由[[郝永忠]]、[[劉體純]]等率領抵達湘陰,共十餘萬人;一支由[[高桂英]]( 李自成夫人 )、[[高一功]]、[[李過]]率領抵達常德,約三十萬人。」[[吳三桂]]為了斬殺[[高桂英]],進入澧州境內後,見人就殺,見屋就燒,甚至跳入池塘,躲在荷葉下的人也都被其部下照荷葉一刀,不能倖免,盡遭塗戮;[[復興場]]、[[謝家塔]]等[[集鎮]]都被焚燒殆盡,[[謝家塔]]則燒了七天七夜,依然餘火不滅<ref>康熙四年《[[通山县]]志》记载,“顺治二年五月初四,闯贼数万入县,毁戮四境,人民如鸟兽散,死于锋镝者数千,蹂躏三月无宁宇”</ref>。《[[明史]]》也記載,李自成死於湖北[[通城]]。大顺军餘部称李自成为先帝,其妻高氏为太后,[[李过|李錦]]推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首領。

==失踪==
=== 出家 ===
另說李自成兵败后脫逃,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削髮為僧,名'''奉天玉'''和尚,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圆寂于该寺。又說李自成隱居到[[甘肅]][[蘭州]][[青城]]。[[何璘]]《[[书李自成传后]]》曾记载:“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奔澧(今湖南省[[澧县]]),其下多散亡,至清化驿(今澧县境),随十余骑走牯牛坝(今临澧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湖南通志]]》载,[[何璘]]号十樵,系[[宛平]]举人。在[[乾隆]]十一年(1746)调任[[澧州]]知州,因修澧志,得九溪卫教授孙某所告,谓石门夹山寺已故和尚奉天玉即李自成,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考证,撰写《[[书李自成传后]]》一篇,以纠正《明史》李传所记。根据湖南常德人[[周新国]]、周波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一书及书中收集到的流散在[[澧水]]流域的文物说明,[[何璘]]所记“[[李自成禅隐夹山寺]]”应是可信的。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石门夹山风景区夹山寺清理了奉天玉大和尚墓,经专家考证[[奉天玉]]大和尚即为[[李自成]],并在墓葬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陵园。1993年10月28日全国李自成学术研讨会在石门召开,会上肯定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寺,化名[[奉天玉]],并圆寂于此。

但后来也有文章指称,1979年后通山与石门两地相互争夺李自成安葬地,是经济利益所致,其论据也是以此为目的编造而成。<ref>[http://www.lizicheng.com/ 拨乱反正 还史于民]</ref>

=== 湖北九宫山被杀说 ===

清末至20世纪中叶,主流观点认为李自成被杀于湖北省[[通城县]][[九宫山]]。1955年,通城县重修[[通城县李自成墓|李自成墓]],[[郭沫若]]题写墓碑。通山县一名教师引当地程氏族谱,得出李自成死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此说,得到郭沫若在内的众多学者支持。郭沫若声明注销原题词,迁移墓碑<ref>{{Cite web |url= http://news.sina.com.cn/c/2005-12-29/11387850427s.shtml |title=闯王归隐星德山?|accessdate=2017-08-30 |author= |date=2005-12-29 |work= |publisher=新浪网,来源:长沙晚报|language=Zh-hans }}</ref>。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的一处清代无名墓葬,被认为是[[李自成墓 (通山县)|李自成墓]]或李自成部将墓地。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湖南归隐说 ===
{{fact|《[[明季北略]]》持此说法。[[丁玲]]自称李自成后人,也持此说法。}}

==家族成員==
妻妾
*[[韓金兒]]:李自成第一任妻子,因與[[蓋虎]][[通姦]]而被李自成所殺。
*[[邢秀娘]]:李自成第二任妻子,負責管理農民軍軍用物資,後與[[高傑]]私通降[[明]]。
*[[高桂英]]:李自成第三任妻子,李自成稱帝後立為[[皇后]]。
*[[竇美儀]]:原明朝[[宮女]],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後納為[[妃]]。

兄弟
*[[李自敬]],李自成三弟,李自成死後繼位,在荆州之战为清军所破,降清之后遇害。

侄子
*[[李過]],[[大順]][[制將軍]]、[[都督]]。

==其他==
*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慶]]撰文發表《[[甲申三百年祭]]》,揭露明末統治的黑暗,討論李自成進北京之后的驕傲腐化,和吳三桂的抉擇。[[國民党]]認為此文用明朝影射當時[[國民党]]的腐化;[[共產党]]將此文用于[[整風運動]],提醒党員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轍<ref>但是[[顧誠]]在《[[南明史 (顧誠)|南明史]]》中認為大順政權所以未能在北京站住腳,絕非領導變質,失去了群眾支持。恰恰相反,大順軍政權的失敗在於它未完成質變,繼續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引起縉紳的強烈不滿。加之軍事部署嚴重失誤,導致滿洲貴族與漢族官紳勾結在一起,構成了對大順軍的壓倒優勢,「說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因驕致敗,是指他們目光淺短,驕傲輕敵,而決不能解釋為他們驕奢淫逸。」(郭小凌,〈文章不寫一句空——評顧誠《南明史》的治史方法與治史精神{{〉}})</ref>。

*[[姚雪垠]]著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小說)|李自成]]》共五卷,其中第二卷於1982年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 影视形象 ==
{| class="wikitable" width="90%" border=1
|-
|- style="background: cornflowerblue; color: white;" align="center"
|style="width: 15%;"|'''演員'''||style="width: 35%;"|'''作品'''
|-
|align="center" |[[麥天恩]]||《[[武俠帝女花]]》(1981年)
|-
|align="center" |[[许还山]]||《[[双雄会]]》(1984年)
|-
|align="center" |[[朱鐵和]]||《[[鹿鼎記 (1984年電視劇)|鹿鼎記]]》(1984年)<br />《[[碧血劍 (1985年電視劇)|碧血劍]]》(1985年)
|-
|align="center" |[[劉江 (香港)|劉江]]||《[[雪山飞狐 (1985年電視劇)|雪山飞狐]]》(1985年)
|-
|align="center" |[[董子武]]||《[[巾帼悲歌]]》(1990年)
|-
|align="center" |[[李杰]]||《[[雪山飞狐 (1991年電視劇)|雪山飞狐]]》(1991年)
|-
|align="center" |[[華忠男]]||《[[鹿鼎記 (1998年電視劇)|鹿鼎記]]》(1998年)
|-
|align="center" |[[駱應鈞]]||《[[雪山飞狐 (1999年電視劇)|雪山飞狐]]》(1999年)<br />《[[碧血劍 (2000年電視劇)|碧血劍]]》(2000年)
|-
|align="center" |[[羅莽]]|| 《[[帝女花 (無綫電視劇)|帝女花]]》(2003年)
|-
|align="center" |[[刘威]]||《[[明末风云]]》(2004年)
|-
|align="center" |[[张山]]||《[[谁主中原]]》(2005年)
|-
|align="center" |[[王衛國]]||《[[碧血劍 (2007年電視劇)|碧血劍]]》(2007年)
|-
|align="center" |[[李振起]]||《[[雪山飞狐 (2007年電視劇)|雪山飞狐]]》(2007年)
|-
|align="center" |[[陈之辉]]|| 《[[鹿鼎記 (2008年電視劇)|鹿鼎記]]》(2008年)
|-
|align="center" |[[蘇茂 (演員)|蘇茂]]|| 《[[鹿鼎記 (2014年電視劇)|鹿鼎記]]》(2014年)
|}

==注釋==
{{Reflist|2}}

==參考==
* 鄭廉:《[[豫變紀略]]》
* 王家范:《明清易代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林金樹、楊志清:[http://www.lizicheng.com/Tongcheng-Papers/13/ 《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史證不足》](《明史研究》第6輯)
* 趙國華、張德信:《李自成之死考辨》(《明史研究》第6輯)

==參見==
* [[潼關南原大戰]]
* [[李自成攻开封之战]]
* [[李自成攻朱仙鎮之戰]]
==外部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24222140/http://www.epochtimes.com/b5/nf4985.htm 【千古英雄人物】闖王李自成]

{{start box}}
{{s-before|[[明思宗]][[朱由检]]}}
{{s-title|[[中国皇帝]]|1644}}
{{s-after|[[清世祖]][[福临]]}}
{{s-before|無|政權建立}}
{{s-title|大順皇帝|1644}}
{{s-after|無|政權滅亡}}
{{end box}}
{{Authority control}}
{{中国农民起义领袖}}

{{DEFAULTSORT:Li李}}
[[Category:李自成|*]]
[[Category:明朝民变政权皇帝]]
[[Category:碧血劍角色|L]]
[[Category:鹿鼎記角色|L]]
[[category:金庸筆下真實人物|L]]
[[category:中國下落不明者]]
[[Category:中國歷代被殺害人物]]
[[Category:米脂人|L]]
[[Category:李姓|Z自]]
[[Category:党项]]
[[Category:大顺皇帝]]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