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葉企孫

增加 1,7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 ,也作葉企孫, 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祖父[[葉佳鎮]]曾獲得國子監簿街封賞,官至五品;父親[[葉景澐]]是1894年甲午江南鄉試第15名舉人,曾任敬業學堂校長、清華學堂國文教員、上海教育會會長等職務,參與編纂上海縣誌。 1907年,[[葉企孫]]到父親主持的上海敬業學堂讀書。 1911年初,清政府將遊美學務處改為清華學堂,葉企孫報考清華學堂獲得錄取,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 1911年10月因武昌起義爆發,清華學堂停課,葉企孫轉讀江南製造局兵工中學。 1913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再次報考並被錄取。 1918年6月畢業於清華學校畢業,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 1920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葉企孫入讀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諾貝爾獎得主、高壓物理創始人[[珀西·布里奇曼]]。 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葉企孫主要完成了兩件工作。 第一件是,在哈佛教授[[威廉·杜安]]指導下,葉企孫與[[H.Palmer]]合作用X射線測定普朗克常數,於1921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用X射線法重新測量輻射常數h》),其數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2位[a]。 第二件工作在導師珀西·布里奇曼指導下,開展測量流體靜壓力對鐵磁材料磁化率的影響的研究,工作於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為他的博士論文於1925年發表[b] [5]。 此兩件工作均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並非獨立完成。 1923年6月,葉企孫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0月到歐洲旅遊,1924年3月回到上海
==桃李滿天下==
文化大革命到來,這位七旬老者被指控為反動權威,「國家罪人」。
他變成了熊大縝變成中統特務的介紹者,慘遭毒打,脊骨受創,大小便失禁。
 
==文革後獲釋==
在聽說兩彈元勳[姚桐斌]]被亂棍打死,愛徒[[趙九章]]含恨自殺之後,他精神崩潰,出現幻覺。
文革結束,他亦長逝。據說臨死之前,口中還在喃喃:「回清華,回清華……」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此人死訊,所有報刊均不予刊登。
1986年,在[[呂正操]]將軍的努力下,他和熊大縝終於得以平反。此時距離他去世,已十年之久;而他的學生 [[ 熊大縝 ]] ,冤死已近五十年。
1992年,海內外上百位學者聯名呼籲,請求清華大學為他樹立銅像。
==葉企孫的悲劇==
===是一位愛國者=== 葉企孫 是一位科學家、教育家,但他首先 是一位愛國者。他青年時期選擇科學救國的道路,便是他愛國主義的一種自發表現。在以後歲月里,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在他身上表現得更為強烈。<ref>[http://yule.sohu.com/20101119/n277756472.shtml  ㄑ搜狐娱乐 > 话剧《叶企孙》首演在即 搜狐网友免费抢票]</ref>
1928年,「濟南慘案」發生,葉企孫對日本軍隊的野蠻行徑表示強烈的憤慨;面對九·一八以來日軍侵略的步步擴大,他竭力主張抗擊。
1948年底,解放軍逼近清華園,此時的[[葉企孫]]依然故我,他一生沒參加任何黨派,也不追隨任何黨派。他沒有上國民黨派來“搶救”教授的飛機,留在清華園,等待解決,因為他相信共産黨也是要辦教育、搞科學的。
===受命擔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年5月,[[葉企孫]]欣然受命擔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1952年,對于上級下達的院系調整方案,他認為不妥,出于對教育事業的責任心,他自己搞了一個清華大學的調整方案,結果遭到從上到下的批評。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他是有抵觸情緒的,大多數知識分子在這場運動中自覺不自覺地跟上了潮流,而他成了“落伍者”,他被指責為對“思想改造”沒有熱情,“分不清敵我界限”,比如梅贻琦是上級點名要批判的“敵人”,而葉企孫竟對他留戀,並為他的一些言行辯護。解放初,國內在對薩本棟的評價上頗有爭議,一些名學者甚至在公開場合也有抵毀薩的言行,葉企孫一生難得撰文,這時卻站出來寫了“薩本棟先生事略”一文,高度評價薩本棟對中國科學教育事業和清華物理系的貢獻。當然,他這樣做的結果,帶來的只能是更為激烈的指責和批評。面對現實,他不再作無謂的聲辯與反抗,他把別人批評他的話收集整理後,做了兩次公開檢討,總算被允許“通行”。
===調北大物理系任教===
1952年10月,院系調整後,葉企孫被調到北大物理系任教,從清華大學負責人到北大的一個普通教授,職位是下降了,但他十分情願,因為在他看來,在新形勢下,思想不與上級領導合拍,工作很難進行。能以擺脫領導工作而致力于教學和研究,實在勝過違心的盲從。
72,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