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珝

增加 33 位元組, 4 年前
劉珝個性正直。例如:[[員外郎]][[林俊]]彈劾太監[[梁芳]]、道士[[僧繼曉]]因而下獄,即為劉珝所解救的。後又有道士李孜省亂政,欲動搖東宮。劉珝也秘密上疏諫言,但是因不夠謀略而無法傳達。劉珝與[[万安 (明朝官员)|萬安]]不合,曾經訓斥萬安為負國無恥之輩。因此與萬安鬥爭多年。成化十八年,萬安上疏罷[[西廠]],但劉珝不願與萬安同名上疏,因此後來被萬安與[[劉吉]]合謀陰訐他與[[汪直]]相通。最後失權致仕。當時內閣三人,萬安貪婪狡猾,劉吉陰險狡詐。劉珝較二人稍好,但是只顧著批評鬥爭,被認為是狂躁之徒。劉珝被逼倉卒引退後,而又有[[彭華]]、[[尹直]]狡詐之輩相繼入內閣,萬安、劉吉之黨還是把持朝政。劉珝初遭母憂,廬墓三年。比歸,侍父盡孝。父歿,復廬於墓。[[弘治 (明朝)|弘治]]三年卒,諡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請,賜祠額曰「昭賢」,仍遣官祭祀<ref>《[[明史]]》(卷168):時內閣三人,安貪狡,吉陰刻。珝稍優,顧喜譚論,人目為狂躁。珝既倉卒引退,而彭華、尹直相繼入內閣,安、吉之黨乃益固。珝初遭母憂,廬墓三年。比歸,侍父盡孝。父歿,復廬於墓。弘治三年卒,謚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請,賜祠額曰「昭賢」,仍遣官祭之。</ref>。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10,2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