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肯亞

移除 46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肯亞位置.gif | thumb | 300px 350px |右|肯亞位置 <br> [https://www.ces.org.tw/main/mission/country/image/map/africa/kenya.gif   原圖鏈接][https://www.ces.org.tw/main/mission/country/africa/kenya.htm 來源網站] ]][[File:肯亞國旗.jpg | thumb | 300px 250px |右|肯亞國旗 <br> [http://www.all-flags-world.com/country-flag/Kenya/flag-kenya-XL.jpg   原圖鏈接][http://www.all-flags-world.com/country-flag/Kenya/national-kenyan-flag.php 來源網站] ]]
'''肯亞共和國'''(Republic of Kenya),又稱'''肯尼亞'''。首都[[奈洛比]]。建國於1964年12月12日。
位於[[東非]],東南瀕[[印度洋]],與[[南蘇丹]]、[[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坦尚尼亞]]、[[烏干達]]接壤。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040萬。官方語言為[[史瓦希里語]]及[[英文]]。<ref name="EAC">{{Cite web |url =https://www.eac.int/eac-partner-states/kenya | title = Republic of Kenya | publisher = East African Community | language = EN | accessdate = 2019-08-25 }}</ref><ref name="MOFA">{{Cite web |url =https://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D33B55D537402BAA&n=1C6028CA080A27B3&sms=26470E539B6FA395&s=0FCF4B85F20FA9F4&tabs=FB01D469347C76A7 | title = 肯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Kenya | date=2018年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08-25 }}</ref><ref name="FMPRC">{{cite web| url=http://www.fmprc.gov.cn/ce/ceke/chn/knyzl/t9431.htm |title=肯尼亚国家概况|date=2011年3月|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肯尼亚共和国大使馆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5}}</ref> 
*經濟主要以農業、旅遊業為主,是[[非洲]]經濟基礎較佳的國家之一。
*縱貫的[[東非大裂谷]]與東西向的[[赤道]]交叉,因而得名「[[東非十字架]]」。
== 歷史概述 ==
=== 人類起源 貿易據點 ===
肯亞 境內 是人類起源地之一, 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 ,是人類起源地之一。西元7 。7 世紀,阿拉伯人開始 在肯亞的 東南沿海經商和定居,形成一些商業城市。明朝[[鄭和]]的船隊最遠曾到過現今肯亞的[[馬林迪]]和[[蒙巴薩]]。<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4311705-%E9%84%AD%E5%92%8C%E5%88%B0%E9%81%8E%E7%9A%84%E9%80%99%E5%BA%A7%E6%9D%B1%E9%9D%9E%E5%8F%A4%E5%9F%8E-%E5%A6%82%E4%BB%8A%E5%9B%A0%E4%B8%80%E5%B8%B6%E4%B8%80%E8%B7%AF%E7%85%A5%E7%99%BC%E6%B4%BB%E5%8A%9B | title =鄭和到過的這座東非古城 如今因一帶一路煥發活力 | date=2019-04-28| publisher=巴士的報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7}}</ref>
=== 從殖民到獨立 ===
== 地理環境 ==
=== 地形氣候 ===
赤道橫貫 肯亞 中部。 最北 點是圖爾卡納郡 部為[[ 埃萊米三角 ]] [[ 卡魯夸凱利斯山 ;最東點是曼德拉郡;最南點是夸勒郡和坦尚尼亞鄰近印度洋的海岸 ]] ;最西 布希亞郡的 [[ 維多利亞港 ]] 。肯亞地形豐富,大部為高原山地,西部是東非裂谷帶的東支;印度洋沿岸 是寬約200公里的 平原。肯亞地勢由海岸平原向中央高原爬升,高原區被東非大裂谷分為東西兩部分。 穀穀底在高原以下450-1000米,寬50-100公里, 谷附近 分布著深淺不等的湖泊,並屹立著許多火山。 肯亞山位於肯亞中部,主峰 [[ 巴蒂安峰 ]] 海拔5,199米,山頂有積雪,為肯亞最高峰及非洲第二高峰,肯亞的國名也因肯亞山而來。肯亞山中部有面積達715平方公里的地區被指定為國家公園 ,於1997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 產。 肯亞 可見位於 邊境 坦尚尼亞 界內的 交接處為 非洲第一高峰 [[ 吉力馬札羅山 ]] 。 肯亞全境位於熱帶季風區 ,赤道橫貫肯亞中部 ,沿海地區濕熱,高原氣候溫和。赤道以南主要屬熱帶森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沿海地區為熱帶氣候,全年高溫多雨;越往內陸,其氣候就越乾旱,北部沙漠和半沙漠地帶面積約占全國的56%。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肯亞沒有溫度凸顯的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的區別。
<ref name="FMPRC"/>
<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world/bm45ajm.html |title=肯亞共和國|date=2019-04-30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6}}</ref>
旅遊業是非洲重要的出口和外國投資來源,區域的自然動物景觀廣為人知,尚未開發的文化和歷史資源,對世界遊客也極具吸引力。分區域來看,北非是非洲最負盛名的旅遊地、南非旅客開支相對較高、東非是最依賴旅遊業的地區,西非和中非則是旅客相對絕緣的市場,甚至可說是全球最不發達的旅遊地。如此可知,非洲各國在旅遊業上的分歧甚為明顯。有些國家具有相對完整的基礎建設(如陸空運輸、飯店等),再加上政策支持(如國家公園的保護、特許經營的管理等),就有強勁的優勢。但部分國家由於政治混亂、內戰暴力或疾病頻傳,除非經過有效的改革,否則永遠讓旅客止足於國門之外。
<ref>{{cite web| url=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920637 |title=综述:安全形势不佳给肯尼亚旅游业蒙上阴影 |date=2014-09-21| publisher=搜狐財經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5}}</ref>
<ref name="udn">{{cite web| url= 非洲別走冤枉路?披荊斬棘的「無煙囪產業」之路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920637 |title=非洲別走冤枉路?披荊斬棘的「無煙囪產業」之路 |date=2019-07-12| publisher=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6}}</ref>
=== 金融科技業 ===
肯亞人民有七成擁有手機銀行帳戶;多數大型銀行也投資在手機銀行業務上,數位金融益發昌盛。
<ref>{{cite web| url=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14797 |title=聯合國刊物:肯亞問題在經濟 |date=2008-01-11| publisher=苦勞網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5}}</ref>
<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news/6nxqxn3.html |title=直擊 被稱東非最發達的國家,孩子靠喝工業膠水為生 |date=2017-05-05| publisher=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5}}</ref>
 
=== 治安陰霾 恐怖攻擊 ===
肯亞 觀光資源豐富 經濟雖然逐漸成長,但失業率仍未降低,導致治安不佳 是非洲旅遊勝 而首都奈洛比為該國犯罪率最高之 之一,亦 區。肯亞 係東 最穩定之國家,但由於索馬利亞、蘇丹等 周邊 鄰近 國家仍處於內戰狀態,連帶影響肯亞 國家安全 ,小型恐怖攻擊及治安事件層出不窮 1998 來肯亞經濟雖有成長,但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治安狀況不佳,首都奈洛比為全國犯罪率最高之地區。此外,繼1998年8月 美國駐肯亞大使館 發生恐怖攻擊後,2002年11月 及2002年 底蒙巴薩天堂飯店 再遭 恐怖 份子 攻擊 事件 ,世界各 主要 家紛對其公民 發出 赴肯亞 旅遊警訊 ,致使 嚴重影響 肯亞觀光業 增受嚴重打擊 。<ref name="愛上非洲"/><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world/gqq6kll.html |title=警鐘長鳴:肯亞歷史上10十大恐怖襲擊案! |date=2015-09-10| publisher=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8-25}}</ref><ref name="MOFA"/>
== 政治 ==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