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翁万达

增加 79 位元組, 4 年前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 。 [[ 明朝 ]] 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县(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人。
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逝于回乡途中。明穆宗时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
==人物生平==
翁万达生于 [[ 明孝宗 ]] 弘治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1498年7月17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明纪年表 ,下涉及处折算皆同),为广东潮州府揭阳县鮀江里举登村(今属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据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 )人。
翁万达5岁丧母,从小就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但一直勤于诗书。至 [[ 嘉靖 ]] 五年(1526年)得中丙戌科进士,时年28岁。一朝成名后,翁万达开始了26年的从军从政仕途生涯,其中,戎马生涯就达16年之久。
翁万达中进土后不久,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 [[ 山东 ]] 司郎中。在此期间,他查勘悬案,诅抑权贵,督税课兑,陈盐政利弊,赈畿辅饥民,精明练达。诸如豪强侵夺官地商税,阻挠漕运河道等等,都逃不出他的严正惩处。虽因此备受诽谤,他依然"略不为动",秉公执法,诸豪强"毋敢挠其令",因此"以廉法著称"
嘉靖十三年(1533年) ,35岁的翁万达出任梧州知府。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地方,边防要地,师旅众多,翁万达治理梧州4年,声绩大著,被誉为"治行第一"。期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仇鸾,纵悍卒横行,翁万达不惮权贵,拘缚其为首分子十余人投之于狱。翁万达治梧声名远播,受兵部尚书毛伯温极力荐举,任命为广西副使。
嘉靖十七年(1538年) ,安南国(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篡位称制,勾结 [[ 广西 ]] 土官反叛朝廷,明世宗朱厚熜命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征南号令传出后,兵部、礼部意见不一,翁万达提出以"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的策略,被毛伯温和两广总督张经接受,转呈中央,成为朝廷的国策。翁万达遂被推荐为征南副使,成为征南大本营决策层中的智囊以及广西一路前线的指挥官。在征南一役中,翁万达先平定与莫登庸互为呼应的少数民族上层(土司)的叛乱,并实行策反,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两广总督张经大称之:"翁君神算也。"班师论功,翁万达功居第一,毛伯温上奏,朱厚熜大喜,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先后转任陕西左、右布政使。
曹家庄大捷后,朱厚熜授予翁万达兵部尚书之职 。不久,又召其回京"入掌本兵",主持兵部大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翁万达的父亲去世,他遂于年底南归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丧三年,称"终制(终三年之制)"或"终丧(终三年之丧)"。俺答汗得知翁万达离开边关,即兴兵犯境。在他归乡后,大同失守。朱厚熜不顾"终制",急诏翁万达返抵边关,掌其督抚重任。翁万达因丧期未满,又加之背疽发作,所以匆忙修书,派义子翁从云携带《乞恩陈情终制疏》上京,请求"待三年服阕而后起用"。翁从云至河间府地界遇盗,失落表疏;尚未抵京,而俺答已从古北口"溃墙南下,直薄都城"。朱厚熜又连下两道金牌,催促翁万达起程。翁万达命侄翁思远带《题知起程疏》先行赴京。由于翁万达家处"岭海极南之地,去京万里,虽间道兼程,犹必历四十一日"才抵京到鸿胪寺报到。
从墓前可见韩江、梅江和汀江蜿蜒流过,据说古代顺流而下的船只至此因江流曲折,不能扬帆而象下旗致哀,逆流而上的船只因水流喘急,船工要府身船舷奋力撑篙而象匍匐跪行,而夜间因三段水域都有船只灯火,故此墓人称"日受千夫拜,夜观万盏灯"。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宋朝詩人]]
19,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