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知远

增加 2,3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汉高祖劉知遠'''({{bd|895年||948年|catIdx=L}}),[[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時期[[後漢]]開國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後改名'''劉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後諡'''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ref>《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帝弱不好弄,严重寡言,及长,面紫色,目睛多白。初事唐明宗,列于麾下。明宗与梁人对栅于德胜,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徐殿其后,晋高祖感而壮之。明宗践阼,晋高祖为北京留守,以帝前有护援之力,奏移麾下,署为牙门都校。.......清泰元年,晋高祖复镇河东。三年夏,移镇汶阳。帝劝晋高祖举义,赞成密计,经纶之始,中外赖之。晋高祖以帝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及契丹以全军赴难,大破张敬达之众于晋阳城下,有降军千余人,晋高祖将置之于亲卫,帝尽杀之。</ref>
[[File:刘知远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88%98%E7%9F%A5%E8%BF%9C/1854422/0/42a98226cffc1e17847f4a854a90f603728de946?fr=lemma&ct=single#aid=0&pic=a8014c086e061d9507c011ab7bf40ad163d9ca9a 原图链接]刘知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時期[[後漢]]開國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後改名'''劉暠''',947年—948年在位。]]
劉知遠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r|徐俊|page=222}} <ref>《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晋国初建,加检校司空,充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权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寻改陕州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契丹主送晋高祖至上党,指帝谓高祖曰:“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不可弃之。”晋高祖入洛,委帝巡警,都邑肃然,无敢犯令。 天福二年夏四月,加检校太保。八月,改许州节度使,典军如故。三年夏四月,加检校太傅。冬十月,授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十一月,移授宋州,加检校太尉。十二月,加同平章事。时帝与杜重威同制加恩,帝愤然不乐,恳让不受,杜门不出者数日。晋高祖怒,召宰相赵莹等议落帝兵权,任归私第。莹等以为不可,乃遣端明殿学士和凝就第宣谕,帝乃承命。五年三月,改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九月,奉诏赴阙,晋高祖幸其第。六年七月,授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ref>
==生平==
劉知遠最初是[[李嗣源]](後來的[[後唐]]明宗)的部下,[[鄴城之變]],李嗣源[[登基]]後,劉知遠在[[石敬瑭]]帳下任牙門都校。934年,[[李從厚|閔帝]]出逃到[[衛州]]時,與石敬瑭議事未決,[[後唐]][[李從厚|閔帝]]隨從欲動武,劉知遠把閔帝隨從殺盡,石敬瑭便捨閔帝而去。
936年,後唐[[李從珂|末帝]]下詔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劉知遠勸石敬瑭起兵。石敬瑭便舉兵叛唐。劉知遠不贊成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向[[契丹]]借兵。石敬瑭不從。劉知遠任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年任保義軍節度使。石敬瑭滅後唐,建[[後晉]],937年任劉知遠為[[忠武軍節度使]],941年任[[大名府]][[留守]]兼[[河東節度使]]。[[石重貴|出帝]]繼位後,在943年升劉知遠為中書令,944年任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封太原王,次年改封北平王。<ref>《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南下,契丹主以大军直抵澶州,遣蕃将伟王率兵入雁门。朝廷以帝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帝大破伟王于忻口。寻奉诏起兵至土门,军至乐平,会契丹退,乃还。三月,封太原王。七月,兼北面行营都统。二年四月,封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守太尉。是月,帝诛吐浑白承福等五族凡四百人,以别部王义宗统其余众。九月,犯塞,帝亲率牙兵至朔州南阳武谷,大破之。</ref>
出帝开运四年(947年),[[契丹]]滅[[后晋]]。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以中原无主為由,勸劉知遠称帝,劉知遠在推搪一番後便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年号[[天福 (后晋)|天福]],称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入[[汴京]],自称为[[漢明帝|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劉昞]]之后,改國號為「漢」{{r|徐俊|page=224}}。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改元乾祐,劉知遠又改名為劉暠,同月病逝。
129,0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