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屠呦呦

增加 5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發現青蒿素之前的經歷'''==
[[File: Tu_Young_photoTu_young_v2.jpg |缩略图|right|200px|[https://kknews.cc/science/zkkyx5p.html 圖片來源: 年輕時的屠呦呦] ]]
[[File: Tu_young_highschool.jpg |缩略图|right|200px|[http://china.caixin.com/2017-01-10/101042243.html 圖片來源: 1949年,高中時的屠呦呦] ]]
[[File: Tu_young_photo_2.jpg |缩略图|right|200px|[http://www.wenming.cn/book/srss/201512/t20151211_3015175.shtml 圖片來源: 1962年时的屠呦呦] ]]
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祖籍]]是[[江蘇]][[無錫]]。她是家裡5個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她的名字是其父親取的,具有名出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思是「鹿鳴之聲」。誰也沒預料到詩句中的那株野草會為這個女孩創造不平凡的一生。<ref name="Tu-51">[https://kknews.cc/news/b4o5rn.html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屠呦呦獲諾獎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ref>
讀書時的屠呦呦「長得還蠻清秀,戴眼鏡,梳麻花辮」;讀中學時,她的成績只在中上等,並不拔尖,但她有個特點,就是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ref name="Tu-01">[https://kknews.cc/techzh-tw/26lzoeculture/gzno58y.html 屠呦呦 為什麼能 :我的 為第一個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就源自超強閱讀力與思考力]</ref>
1951年,屠呦呦入[[北京醫學院]][[藥學]]系讀書。在那個年代,女孩能夠接受大學教育是 很不簡單,也是很幸運的。<ref name="Tu-51"></ref>
2)在評論中提到:「物理學理論上的突破多一些,比如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的楊振寧和丁肇中。」<ref name="Tu-05"></ref>
* '''真相是:'''若沒有[[吳健雄]]或其他人用實驗証明[[宇稱不守恆]],[[李政道]]和[[楊振寧]] 一輩子都 的宇稱 守恆理論就無法成立,更不用說 會得到[[諾貝爾物理學奬]]<ref name="Li_Yang">[https://kknews.cc/zh-tw/science/p422zz8.html 1957年吳健雄沒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原因]</ref>。另外,[[丁肇中]]是因為他領導的實驗發現"J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丁肇中對於理論和實驗都很重視,但他的研究主要是實驗[[粒子物理]],不是如評論所説的理論物理<ref name="Tim-1">[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2983 丁肇中獲頒諾貝爾物理獎40週年專題]</ref><ref name="Tim-2">[http://www.hk-phy.org/history/chi/ting.html 物理史話 -- 丁肇中的故事]</ref><ref name="Tim_3">[http://news.ifeng.com/history/phtv/tfzg/detail_2013_05/31/25941670_0.shtml 丁肇中:第一次在诺奖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讲]</ref>。再説,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史蒂芬·霍金]],在他生前最有名的[[黑洞]]理論並沒有為他贏得諾貝爾獎,因為沒有實驗証據<ref name="Hawking_1">[https://kknews.cc/zh-tw/science/65gaey3.html 為什麼霍金拿不到諾貝爾獎?]</ref>。事實上,理論和實驗是同等重要,但一個理論要成立,是需要實驗來驗證的。
3)在評論中提到:「此外技術性諾貝爾獎占諾貝爾獎比例也相當多,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尼爾斯·傑尼]]發展了[[單克隆抗體技術]],給人類帶來很多檢測手段甚至治療疾病機會;獲得了[[諾貝爾化學奬]]的[[凱利·穆利斯]]發明[[PCR技術]];以及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桑格合作研發了快速為[[DNA]]定序,極大推動了人類對[[基因]]和[[蛋白質]]的認識。」「屠呦呦獲得諾是由於技術出現突破而獲得了一種新藥,其研究也並不是普遍性的技術。當年青蒿素製備出來后對瘧原蟲有很好的殺傷作用,但是具體的原理是什麼,能不能根據這個再涉及更多更好的藥物,當時並沒有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沒有提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屠呦呦獲得的是技術性諾貝爾獎。」<ref name="Tu-05"></ref>
但是也有人(王满元)稱讚屠呦呦:「幾年前,在中藥所讀碩士時曾見過屠老師,感覺就是一個慈祥的老太太,後來她得了諾貝爾獎,越來越出名,我才知道生活在我身邊的老太太有這麼高的學術成就。所以在報考博士時,我義無反顧地『投奔』了屠老師。」<ref name="Tu-09">[https://kknews.cc/science/2v5j46z.html 屠呦呦團隊科研又有新突破]</ref>
==='''也有人力挺她 -- '''===''' 她是平凡人,但很紮實地在的做事!'''===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2011年曾撰文力挺屠呦呦當選兩院院士。在《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一文中,他這樣寫到:<ref name="Tu-06"></ref> <br>
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br>
3)其他提取青蒿素的小組是在南京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瘧作用以後才進行的,獲得純化分子也晚於鍾裕容。
==='''更有人為她説公道話 -- '''===''' 和圈內學者相處不睦,就無法當選院士嗎?'''=== 
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在2011年在討論屠呦呦落選的文章里這樣說:「由屠的落選可以看到,中國院士選舉的一個弊端,就是過於注重學術貢獻以外的問題,有時達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如何將焦點放在學術成就方面,將之作為壓倒性的評選標準,應是兩院今後的努力方向... 有關青蒿素發現的具體細節,都帶著過去時代深深的烙印,用歷史的觀點與角度來解讀。就現在公布的文字資料看,屠對發現青蒿素有重大貢獻,瑕不掩瑜,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f name="Tu-06"></ref>
在「偶像」欄目個人簡介頁面上,BBC形容屠呦呦為「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其成就跨越東西。」<ref name="Tu-11"></ref>
 
目前,在「科學家篇」領域的票選結果,雖然由艾倫・圖靈贏得,屠呦呦對人類的貢獻是不
容忽略的。<ref name="Tu-61">[https://www.hk01.com/%E5%A4%96%E5%AA%92%E8%A6%96%E9%BB%9E/288037/%E9%9D%92%E8%92%BF%E7%B4%A0%E4%B9%8B%E6%AF%8D-%E5%B1%A0%E5%91%A6%E5%91%A6%E5%85%A5%E5%9C%8Dbbc-20%E4%B8%96%E7%B4%80%E6%9C%80%E5%85%B7%E6%A8%99%E8%AA%8C%E6%80%A7%E4%BA%BA%E7%89%A9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ref>
=='''她,屠呦呦,創下了許多傳奇'''==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