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吉田茂

增加 46 位元組, 4 年前
首相之路
1946年4月,日本举行战后第一次大选,在[[鸠山一郎]]的自由党在国会攻城掠地,行将组阁之际,鸠山本人被盟军司令部公职追放,吉田被鸠山暂委政权。当时吉田提出三个条件:我没有钱,也不会替党找钱。阁僚的事,请你不要干涉。如果我没兴趣,我随时可以不干。鸠山答应后,他就准备成为自由党的领导人,组织第一次吉田内阁。后来,自由党与进步党联合组阁。同时,他是最后一位被天皇以大命降下形式任命的首相。
===振興經濟===吉田组阁后,面临着许多难题。最严重的是几乎处于全面崩溃的国内经济生活:全国有190座城市变成废墟;194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战前(以1934-1936年平均指数为基数)的62%;农业产量相当于78%;通货恶性膨胀,物价迅速上涨,1946年东京批发物价指数相当于1934-1936年的1,630,消费物价高达5,000。 经济的严重衰败,使社会矛盾加剧。为了维护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吉田茂上台后采取措施竭力控制通货膨胀,力求尽快恢复生产 。1946  ===渡過粮食危机===1946 年8月,内阁新设经济安定总部。他亲任总裁,起用资本家膳桂之助为总务长官,负责实际工作。10月颁布"复兴金融公库法",对重点骨干产业,由国家提供贷款给予支持。同月制定临时物资供需调整法。12月,吉田茂采纳著名经济学家有泽广已等的建议,推行"倾斜生产方式"。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业经济政策。当时,构成日本能源基础的煤炭生产不足,引起钢铁、化学肥料、铁路运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部门生产困难,并进而影响其它部门。"倾斜生产方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把一切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在优先增产煤炭上,用增产的煤炭增产钢铁,再把增产的钢材、钢铁转用于增加煤炭生产设备,从而带动其它产业恢复生产。倾斜生产方式一年即获成果。1947年底,煤炭完成计划指标的98%,达2900余万吨;钢材比去年增加75%。由于美国的支持与援助,吉田茂推行的这一系列紧急经济对策,取得一定成效,粮食危机也逐步得到缓和。
===下台上台===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