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华大学 (北京)

增加 4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19年5月9日,清华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会上决议通电巴黎和会,要求与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26年11月,清华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
=== 抗战前期===
《国立清华大学规程》和国立清华大学关防
《国立清华大学规程》和国立清华大学关防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 。1929  1929 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   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 一、学校管理==== 
国立清华大学由校长“综理校务”,教务长、秘书长分管学校教务、行政事务,教师通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以及各专门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
 
1936年,国立清华大学院、系设置如下图所示:
 
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
==== 二、教学科研事业==== 
国立清华大学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教育理念,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广泛、综合的知识,而“不贵乎有专技之长”。
 
1、名师云集
 
代表性名师
代表性名师
1936年在校教授名录(99人)
 
1936年在校教授名录(99人)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国立清华大学保持并发扬了清华学校时期认真教学、要求严格、考试频繁的作风,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淘汰率较高。并由知名教授亲自讲授基础课和开设高质量课程,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大学教材。
 
研究院
3、学术研究
 
国立清华大学致力于研究事业之提倡。1935年,教育部核准全国高校设27个研究部,其中有清华大学的10个。
物理学系在X射线、原子核物理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
物理学系在X射线、原子核物理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
 
4、国际学术交流
国立清华大学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成为沟通中外学术界的学术重镇。
 
5、留美公费学生
 
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后,从1933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1936年招考四届共92人,其中清华毕业生39人,约占42%。
==== 三、校园建设====
1937年,学校面积增加到160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学校增建了生物馆、气象台、电机馆、化学馆、机械馆等大批系馆。
图书馆经过扩建,面积达7300余平方米,可容500人阅览,1935年藏书量达35万册。
 
1934年后,学校有58个实验室,装备了一大批先进设备、仪器。
 
新建学生宿舍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等名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国治而后天下平”。
==== 四、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清华师生通过募捐、慰问、研制防毒面具和烟幕弹等多种形式支援抗日救亡。一些学生投笔从戎走上抗日前线。“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清华成立教职工会对日委员会,师生即开展各种抗日活动。
 
2、“一二·九”运动
 
1935年底,“一二·九”运动爆发,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和爱国师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1936年1月2日,平津学联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农中去,宣传抗日。第三团以清华大学为主。
 
“一二·九”运动不仅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抗日救亡的征途,而且为青年学生开拓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一二·九”运动后,以南下扩大宣传团为基础,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清华大队”,成为清华学生爱国运动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清华民先队发展到180人,占全校学生1200人的15%,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西迁入滇=== ==== 一、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清华大学迁到湖南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校址为租用的湖南圣经学校。
 
1938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云南昆明。
==== 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学。
 
1946年5月4日,梅贻琦在结业典礼上宣布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面结束。次日,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成立。
 
1、校务组织和院系设置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未设校长,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担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日常校务由梅贻琦实际主持。全校设置文、理、工、法商和师范等5个学院26个学系、2个专修科和1个先修班,在校学生约3000人。
 
其中1938年3至6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 法商学院设在云南蒙自。
 
2、师资名录
4、科研设备&学术研究成果
 
1941-1945年,教育部连续举办五届学术评奖活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33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获奖总数(293项)的11%。其中,一等奖7项,占一等奖总数(15项)的46%;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
 
5、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国立清华大学开办了研究院及航空、无线电、金属学、农业、国情普查等五个特种研究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以多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战,许多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在三次较大规模的从军热潮中,有1100余名学生参军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约占学生总数的14%。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并宣布罢课。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军警特务暴徒打死四人,打伤数十人,制造了“一二·一”惨案。
 
1946年7月15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当天下午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3张)
 
7、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
 
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时,在校生志愿选择学校,其中932人选择入清华,占总数的56.8%。
 
8、国立清华大学办事处与清华留美公费生
 
除了参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立清华大学另设办事处,独立处理招考清华留美公费生及本校事宜。
 
留美公费生
留美公费生
=== 复员清华=== ==== 一、复员开学==== 
复员清华园
复员清华园(3张)
 
北平沦陷期间,清华园内建筑和设施遭日军严重损毁。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开始接收清华园,并于1946年10月10日开学。
 
复员后,国立清华大学沿袭抗战前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与教学制度,并增设了农学院,在文、理、法、工学院中分别增设了人类学系、气象学系、法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和建筑工程学系。
 
1947年,国立清华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共26个系,1个先修班,23个研究所。
 
艰难发展
艰难发展(7张)
 
1948年度,全校教师4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9人;在校学生总数增至2400多人。
 
1946-1948年间,国立清华大学共培养本科毕业生514人,研究生5人。校园面积扩大到1708亩,校内外总建筑面积增至112390平方米。
==== 二、清华园解放====
民主爱国运动
民主爱国运动(5张)
清华园解放
清华园解放(2张)
 
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共清华地下党的领导下,清华师生投身民主爱国运动,清华园被誉为国统区的“小解放区”。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获得解放。
=== 建国初期=== ==== 一、清华大学新起点==== 
欢庆新中国成立
欢庆新中国成立(5张)
 1949年1月10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到校,正式宣布接管清华大学。5月4日,新校务委员会成立,叶企孙任主席 。10  10 月1日,清华师生员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张奚若教授转呈的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为清华大学题写校徽。
==== 二、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清华大学参与国徽设计
清华大学参与国徽设计(2张)
 
国徽的诞生凝聚着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梁思成、林徽因等,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组张仃等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 三、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1、基本任务和工作方针
 
开办专修班
开办专修班(2张)
 
1949年12月5日,校务委员会确定了工作方针:基本任务是在贯彻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 2 、推进课程改革 
1949年,清华大学开设辩证唯物论、历史哲学、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新课。
 
3、开办专修科
 
清华大学开办农田水利、化学工程、地质、采矿、气象观测、银行等专修科(训练班)。
 
1950年9月,清华大学开设“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受捷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五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这是新中国接受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4、社会合作
 
清华大学社会合作
清华大学社会合作
 
5、成立工农速成中学
 
为贯彻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提高工农干部文化,1958年6月14日,清华大学成立工农速成中学,共招收四届学生1189人。
  
==== 四、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
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7张)
 
解放初期,清华师生通过政治学习,参加土改、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 五、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
院系调整(2张)
 
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
 
“将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方面各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的工业高等学校,校名不变。将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方面各系并入北京大学...”
 
由此,清华大学由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2年6月,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0月,筹委会工作结束;25日,清华大学举行首次院系调整后的开学典礼。
 
院系调整图
院系调整图
=== 探索前进=== ==== 一、综述====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4张)
 
1953年8月31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在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会上作报告: 正确地学习苏联,稳步前进。
 
教学改革措施中有:
 
1)设立专业,推行有计划、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
 
3)设立教研组——学校组织教学、科研的基层组织;
 
4)实行学年制,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5)增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6)教材改革,大部分课程选用翻译的苏联教材;
 
7)速成俄语学习。
==== 二、学习苏联经验==== 
学习苏联
学习苏联(4张)
 
20世纪50、60年代,清华大学先后聘请苏联专家63名、东德专家4名和捷克专家1名。这些专家指导帮助开设了103门课程,编写了有关讲义,建立了37个实验室,培养教师504人。
 
清华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前共计派出留学、进修人员149人,派往的国家以苏联为主。
 
1956年,以“学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基本结束。
==== 三、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创办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
创办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8张)
 
1955年起,根据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相继建立了原子能、半导体、远距离自动控制、燃气轮机、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专业,设立了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自动控制等系,并注意在这些新系内发展应用理科。
 
1957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等倡导下,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清华大学设立了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化进修班。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10张)
 
1958年,清华大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提出并成功地进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 四、教师和职工队伍建设==== 
教师
教师(11张)
 
截至1965年底,教师党员占教师人数的50%以上。
 
1963年,清华大学拥有教授79人、副教授126人,共计205人。
==== 五、“又红又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制度==== 
又红又专
又红又专(21张)
 
1953年春,清华大学首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截止到1966年,清华大学共选拔、培养了682名学生政治辅导员。
 
1959年3月,清华大学成立基础课教研组与基础课委员会,从组织形式上加强对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基础课的领导。
==== 六、三阶段两点论==== 
学苏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1958年教育革命中劳动过多等,特别是1957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1959年批判右倾思想,使得学校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1962年8月,蒋南翔校长在清华大学党务工作会议提出“三阶段两点论”,把清华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老清华、1952年学苏、1958年以后,要一分为二地总结学校历史经验。
==== 七、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6张)
 
1965年,清华大学共设12个系,开办40个专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清华大学在校学生人数已超过万人,校园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一倍。
 
从1949-197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共28140人,专科毕业生934人。
 
1953-1965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研究生987人。
 
1953-1966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留学生200人。
 
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实验室从44个减少为16个。1965年,清华大学实验室增加到83个。图书馆藏书从1949年的41万册,增加到1965年的132万册。
 
1966年,清华大学校园面积发展至3184亩,建筑面积达43.7万平方米。
==== 八、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9张)
 
1965年11月,高教部举办直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览会,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密云水库、程序控制铣床、电子感应加速器、快速通用电子计算机等70多项成果参展。
==== 九、文化大革命==== 
1、磨难与抗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3张)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6月8日北京新市委工作组进校,蒋南翔校长和大批干部被批斗。7月29日撤销工作组。
 
1968年4月至7月,清华发生了团派和414派的“百日大武斗”。
 
1968年7月27日,为制止武斗,由北京新华印刷厂等61个工矿企业3万人组成的“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进驻清华。工宣队进校后,在迟群主持下,在教职工中进行了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制造了一批冤假错案。先后有3000余名教职工被送往江西鲤鱼洲农场接受“再教育”,使许多人染上血吸虫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迟群等秉承“四人帮”旨意,发动1973年10月-1974年1月的“三个月运动”和1975年底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一批干部、教师受到冲击。
 
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后,清华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写信给毛泽东,斥责清华一二把手迟群、谢静宜飞扬跋扈。这被毛泽东看做“文革”翻案,加以批评,后演变为“教育革命大辩论”;12月,演变为全国性“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数十万群众和机关干部前来清华“学习”、“参观”,教学工作瘫痪,贴出十万多份大字报。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16日,中共北京市委整顿学校;次年4月29日,清华大学革委会开始整顿领导班子、纠正冤假错案、改善教职工队伍结构,不久后革委会取消。 [2]  
2、逆境中的教学与科研
 
逆境中的教学科研
逆境中的教学科研(6张)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0年下半年,清华大学经中共中央批准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连同补习文化课共三年半),共招六届,培养本科毕业生13671人,专科生2682人。
 
1973年,清华大学开办激光、固体物理、物质结构、有机催化四个专业的研究班,共招42人。1978年四个研究班恢复学业。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份
 
重要事记
 
1977年
 
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
 
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
 
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
 
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
 
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
 
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
 
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
 
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00年
 
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01年
 
成立医学院、软件学院
 
2002年
 
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
 
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04年
 
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08年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
 
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
 
成立环境学院;建校100周年
 
2012年
 
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材料学院
 
2015年
 
成立清华大学药学院
 
2018年 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2019年 成立清华大学天文系
[3-6] == 科学研究 编辑== === 创新单元===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21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60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1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0个。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国家研究中心·1个: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装置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2个: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11个: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危爆物品扫描探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锅炉及民用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1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6个:新能源与环境国际研发中心、清华大学新材料国际研发中心、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美清洁汽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俄航天航空创新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合作基地)·2个: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1个: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备注:带*属于认定类机构,未计入总数 [7] === 科研成就=== ==== 一、科研项目承担====
1、综述
工字厅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