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于成龙

增加 17,6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百姓安居樂業,再次被舉“卓異”===
於成龍在羅城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 另外还动员 他動員 百姓 民宅、学校和养老院、救济院 築房屋,召回外散的人口居住﹔公正解決瑤僮(壯)族人之間的冤仇,建立鄉勇 ,使 「盜皆屏跡」﹔他創設學官,教化 百姓 接受教育 禮儀 穷人和孤寡老人 有所养, 深 讀書應試者,免其徭役。「民 民心 安居,儘力於耕稼之事 在羅城為官三年之間,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得到治理,出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新氣象。於成龍的突出治行受到兩廣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視,羅城被評為全省治理的榜樣。
康熙六年(1667年),於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ref name="龚书铎-21.1" /><ref name="童超-9.1" />,併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
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招民墾荒政績顯著。<ref name="龚书铎-21.1" />。
康熙八年(1669年),於成龍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在黃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当时黄州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安定和居民生活。为了瞭解盗情,他多次微服访查,了解情况后,将地方上的盗贼一举抓获,对待案犯,于成龙主张慎刑,以教育为主,採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成效明显<ref name="龚书铎-21.2" />。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於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以「招撫百姓為急務」===于成龍赴川之時,戰亂剛休,合州人口銳減為全國最少。當時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賦稅和勞役卻很繁重。于成龍以「招撫百姓為急務」,首先嚴禁官吏勒索百姓,再招攬百姓開墾荒地,向農民借出種子和耕牛,使百姓有地種有農具使用。消息傳開,流民「遠近悅赴」,合州人口大增,「月戶增至千 」,一個月由一百戶增長到一千戶 。<ref name="龚书铎-21.1" />。康熙八年(1669年), 龍被擢 任为[[湖广| 广]][[黄州府|黄 廣黃 州府]][[ 同知]], 当时黄州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安定和居民生活。为了瞭解盗情,他多次微服访查,了解情况后,将地方上的盗贼一举抓获,对待案犯,于成龙主张慎刑,以教育为主,採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成效明显<ref name="龚书铎-21.2" /> 。由於在黃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績,於成龍又深為湖廣巡撫張朝珍器重,再次被舉“卓異”
===武昌平亂===
===仕途平坦===
   康熙十八年(1678年) ,於成龍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駐地湖北新州(今新洲縣),在湖北期間,儘管地位和環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異於常人的艱苦生活作風。同年 ,于成龙出任福建[[按察使]]。当时清廷为了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政策。地方官员不顾连年兵祸,时常以「通海」罪名屡兴大狱。他得知此事后,对这些案件提出重审,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有千馀名无辜百姓获得释放,于成龙因为此事第三度被举荐为「卓异」<ref name="龚书铎-21.2" />。   未逾兩年,又出任為總制兩江總督。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举荐,称为“闽省廉能第一”。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康熙“特简” 于成龙为 --破格錄用,任 撫,成為京城邊直隸省的父母官 。康熙二十年(1681年),[[ 他以地方官之身,得 康熙帝]]亲 自召 赐予他 獲賜 、御 一匹, 康熙親 赋诗 賦詩 一首表彰其廉能, 并称 並稱 讚他 「清官第一」<ref name="龚书铎-21.3" />。康熙二十一年 (1682年) 于成龙升 他又出 ,升官前,将通州知州[[于成龙 (旗人)|小于成龙]]提拔为江宁知府 任职总督 躋身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 初仅辖[[ 列,總管 南]]两省, 蘇、安徽和 江西 总督由[[董卫国]]担任,据悉于出任两江总督 三省 消息传出,南京布价急速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鸟兽窜” 軍民政務
===溘然長逝===
  戴震:在追述於成龍生平時說道:“成龍清嚴忠直, 勤勞治事,官吏無不敬畏, 歸於廉慎。”
  李中素:古人得一節,足以傳之無窮,公則萃於一身,無往而不備矣。
  範鄗鼎:余讀《明史》,而歎廉吏之難。其人也,三百年來首軒輗,輗之後有吾陽城楊繼宗,厥後有布政張黼、副使劉俊、岳州知府張舉與吾邑洪洞衛英數人,前輩石公瑤言之彰彰哉!余觀數人,廉也而或短於才,才矣而或疏於學或餒於氣。才、學、氣備矣,而或不得於君,不獲於上,政事止及於一時一隅之間。君子惜其用廉之未盡善也。本朝養士四十餘年,得於先生,先生之廉可不謂其盡善乎!廉則心清,心清則理明,理明則才全,理明則學優而氣壯。<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710/28878.html 於成龍>歷史上的今天]</ref> ==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第一次升職已是51歲,此後一路升遷到一品大員。升官速度之快,令人稱奇。康熙皇上最看重的是他的廉潔:「朕博采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清朝時,官僚的車馬費用是攤派給老百姓承擔的。早年,于成龍從廣西知縣升任四川知州時,合州才經戰亂,他僅「畜一羸馬,以家僕自隨」上任。「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是他的日常飲食。有一年,于成龍的長子從山西老家千里迢迢去探望他,于成龍頓頓以青菜豆腐待之,與往日無異。臨別時,正趕上廚房醃了一隻鴨子,於是他讓廚房割了半隻鴨子,給兒子帶在途中食用。民間因此有 「于公豆腐量太狹,長子臨行割半鴨」的歌謠。 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離開湖北時,乘船出發之前,令人買了幾擔蘿蔔上船,船夫很納悶,就問道:「蘿蔔是賤物,帶這麼多有甚麼用?」于成龍回答說:「一路之上,以此為食。」 康熙二十年,康熙當面讚他 「今時清官第一」,並「制詩一章」表賜白銀、御馬以「嘉其廉能」。詩為:自昔崇廉治,勤思吏道澄。郊圻王化始,銷銘重臣膺。政績聞留牘,風期素飲冰。勖哉貞晚節,褒命曰欽承。 「于公穗」出仕之初,于成龍對友人說,「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在湖廣黃州府任職時,正趕上災荒,他以「屑糠雜米為粥,與童僕共吃」,把節餘的口糧、薪俸用於救濟災民。 他把僅剩的一匹供騎乘的騾子也「鬻之市,得十餘兩,施一日而盡」。以行動感化富戶解囊布施,救災民於水火。 他認為,天災起於人禍,總是官員德行不夠,才導致災害。康熙十九年冬天,直隸地區發生災害,他將自己原先所好的一點小酒也戒了,嚴格持齋三個月,誠心懺悔。這年歲末除夕,他滿腹憂慮地寫下了一首五言古詩:今夕是何夕,明晨又一年。  三冬無再雪,萬戶有孤煙。  爆竹誰家響?盆花幾處鮮?  早朝齊拜舞,誰上彗星篇?  灶冷疇為祀,井寒空自漣。  哀哉孑遺歎,忍待麥芊芊。 第二年正月十五,他又帶領一部分官員在保定舉行了一次隆重的祈雨儀式。 這一年保定府一帶的農作物竟獲得豐收。而且,單穗的農作物居然長出了雙穗,當地百姓把它稱為「于公穗」,認為這是于成龍德政的感應。 革弊治吏于成龍對屬下青縣知縣趙履謙的懲治,驚動過康熙皇帝。 官府從民間徵收賦稅,所得的細碎銀兩需要重新熔鑄,變為大塊的銀錠再上繳國庫,那時把熔鑄時產生的損耗稱為火耗,亦稱火耗銀,由交稅的老百姓承擔,一些地方的官府把火耗提高到正賦的百分之五十向百姓攤派,這些費用主要用於官吏「分肥」和饋送上官。 于成龍為此特地頒布了一個《嚴禁火耗諭》:「民力難支,又安忍於正供之外,敲鳩形鵠面之骨,吸賣兒鬻女之髓,遂一身一家之慾!」康熙十九年十二月,于成龍懲處了私自多收火耗、侵吞賑災銀兩的青縣知縣趙履謙。 對清朝的官場來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官員普遍用此手法中飽私囊。第二年,在于成龍進京覲見時,康熙當面肯定他「劾趙履謙甚當」,震動朝野。 江南財賦重地,必得清廉能臣前往料理,方能澄清吏治,同年十二月,康熙特旨授于成龍兩江總督。此時的于成龍,已是白髮高齡。 于成龍深知江南積弊,制定了「勤撫恤、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六條戒律,作為官員的行為準則。「雖自己足食,當思民之無食者;自己披衣,亦當思民之無衣者」;若「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而終日華衣美食,則雖身居官長,實與盜賊無異。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 他還頒布了《興利除弊約》,開列了災耗、私派、賄賂、衙蠹、旗人放債等十五款積弊,責令「自今伊始」,將所列「積弊盡行痛革」。 江南富裕糜費,聽說「于青天」將至,江南那些歷來習尚奢侈的世家大族都「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民間人人爭穿布衣,粗布的價格因之「驟貴」;貪墨之吏紛紛辭官落職,豪強猾胥都率家遠避。 于成龍以身作則,嚴正聲明:「本部院下車,清介自持,誓不受屬員一毫饋送。爾司道廳府州縣,務期共相砥礪,痛絕饋送。」 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衙門裡不買茶葉,大家每天採摘衙門後的槐樹葉代之,天長日久,「樹為之禿」。 「罷市聚哭」祭于公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早上,總督衙門的僕人發現,67歲的老總督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就在衙門的椅子上「端坐而逝」靜靜地離開了人世,「坐不倚椅,顏色如生」。 于成龍為官二十餘年,始終未帶家眷上任。得知消息的將軍、都統及僚吏一干人,進到他的居室檢視並為他收拾遺物,只見床頭的箱子裡,只有一套粗綢做的袍子。于成龍居室的堂後,也只是瓦甕裡有幾石米和幾罐鹽豆豉,文武官員「無不慟哭失聲」。 于公仙逝,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為此悲傷,很多人聚在一起痛哭,有人在家裡繪製他的畫像祭祀他,帶著香燭紙錢到總督署祭奠他的「日數萬人」,百姓專門採取了「罷市」的形式,表示對老總督的哀悼之情。<ref>[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15/n4616831.htm 【文史】康熙讚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ref> ==【傳統家規文字實錄】==   ===于成龍家族故居===巍巍呂梁山,東與太行并駕,西攜黃河奔流。幾百年來,在這片被黃土覆蓋着的梁峁溝壑間,一代廉吏于成龍的故事被廣爲傳頌,枝繁葉茂的于氏家族在這裏繁衍生息,人才輩出。回望黃土高原上的這一名門望族,滋養她的不僅是呂梁這一方質樸厚重的水土,更有那于氏家族“耕讀持家、清廉居官”的浩蕩家風。 于成龍家族故居,位于呂梁山中段、方山縣境内的北武當山,是一座高大雄奇的秀麗山峰。在北武當山南坡的腳下,有一個名叫來堡村的小山村,據考證,由于成龍的父親于時煌祖屋、于成龍的兄長于化龍故居和于成龍故居三個院落組成。 這三個院落都靠山而建,窯洞形制。其中于時煌祖屋在最東面,正屋九間,坐西向東三間。祖屋高程要比于成龍、于化龍兄弟的故居高三米左右。祖屋建于明末清初,其中最東三間有雨檐廊柱。于化龍故居正屋五間,建于清代早期,東西廂房分别是豆腐坊、油坊醋坊。于成龍故居在最西面,正坊五間爲于氏後人後來新建,坐西向東五間,是遺存清早期建築。目前,這三個院子都經過山西省文物局古建所維護,是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于氏族規家訓=== 康熙四十六年,于成龍長孫于準秉承先祖遺風,在整理編纂《于清端公政書》的基礎上,總結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風家訓,曆時四年,續修《于氏宗譜》,編訂《于氏族規》22條,《于氏家訓》41條。 于氏族規家訓以“勤耕讀、尚節儉,循法禮、孝鄉裏,廉仕吏、存仁德”等爲核心要義,涵蓋“勤、儉、學、善、廉”等樸素道理,既是對于氏先祖良好品行的總結與傳承,更是對後人行爲規範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 于氏族規家訓沒有空洞的說教,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該怎麽做,做成什麽樣,都清晰明确,娓娓道來。譬如“人貴立志。志非大言不慚之謂也,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又譬如“我志在富,則當以勤儉緻之,我志在貴,則當以讀書緻之,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于氏族規家訓對于于氏後人養成恭良謙讓、急公尚義、勤儉持家等行爲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對當地民俗民風也有着長遠影響。 ===一代廉吏于成龍:耕讀傳家風 清廉振家聲=== 【盲人三弦書說唱】 說古今, 道古今, 華夏文明萬古青; 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廉吏就要數那于成龍。 于成龍是山西呂梁人,出生在方山縣來堡村, 明朝末年考上副榜貢生,45歲才當上清朝縣令。 廣西羅城到江甯, 做官做到正一品, 清正廉潔爲百姓 “天下廉吏第一”人。  一、耕讀育家風 透過《于氏族規家訓》,穿越曆史時空隧道,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呂梁于氏族人勤學耕讀、行孝鄉裏的感人畫卷。 在呂梁市離石區城西10公裏的山坳裏,有一座千年古刹安國寺,于成龍45歲出仕爲官之前,曾在這裏苦讀六年,至今遺存有“于清端公讀書樓”。置身安國寺,撫碑睹物,于成龍家族“勤耕讀,孝鄉裏,重仁德”的遺風,昭然可見。 于成龍文化研究會會長 高林清: 于成龍23歲時考上“副榜貢生”,之後由于明末清初時局動蕩,40歲才通過吏部考試成爲“候補知縣”。這個時候,父親在家染病,于成龍爲了侍奉有病的父親而沒有“補缺上任”,直至父親去世又守孝三年後,45歲的于成龍才開始步入仕途。 于成龍幼年喪母,父親續娶李氏,于成龍恪守禮道,對繼母非常孝順。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繼母去世,于成龍當時在黃州任知府,由于地方形勢緊張,總督奏請朝廷讓他在任守制。五年後,于成龍才得以請假回家,這是他爲官23年間唯一的一次回鄉省親。其盡忠報國之心、奉親敬孝之情,由此可見。 正是于成龍對“耕讀孝行”的言傳身教,其子孫也多以“仁存正德、樂善公益、博施濟衆”而聞名鄉裏,受人稱頌。 呂梁市離石區安國寺文官所所長 陳雷: 于廷翼是于成龍的長子,自父親于成龍出仕之後的數十年間,于廷翼悉心奉養祖母和母親,代父撫育兩弟,以至成人。他雖然自奉節儉,但在周濟親友族人,以及築路、修橋等方面,從不吝惜。康熙二十五年,于廷翼把自家的五畝土地捐給了收養鳏寡老病無依者的養濟院。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永甯州連續遭受自然災害,接着又發生瘟疫,米價大漲,于廷翼與族人每月将家中存糧接濟鄉人,名爲借給,事後卻将借據付之一炬。 于成龍之後,長孫于準是于氏家族的又一名吏。康熙四十八年告老還鄉後,好義樂施,周人之急,濟人之危,州人之中受其恩德者,不計其數。 于氏先祖勤于耕讀、孝行鄉裏的躬行實踐,正是《于氏族規家訓》中“孝爲百行原”、“博施濟衆,以仁存心”等家風要義的思想源泉和深刻诠釋!  二、清廉振家聲 “孝行于家而能忠施于國,德被于鄉方可勤廉于政。”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懷着“此行絕不以溫飽爲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抛妻别子,遠赴邊荒之地廣西羅城履職。臨行時,他囑托長子于廷翼:“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以身許家國之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終其一生的廉吏之旅。 初到羅城任縣令,他插蒿棘爲門,以土礫爲幾案,日食二餐甚至日食一餐,習以爲常。百姓憐其清苦,有時湊少許銀錢,供其購買鹽米之用,他均婉言謝絕; 在黃州八年,益勵清介,惡衣蔬食。赴任福建時,僅被褥一束,朝衣一襲,沿途以蘿蔔爲幹糧,且作壓船之物; 在福建,外藩來的貢船或有所獻,他一概拒絕。而布政使衙門常常連薪米也供應不上,他将自己的衣物典當換取食物; 在直隸巡撫任上,他屑糠雜米爲粥,與同仆共吃。頒布《嚴禁饋贈檄》,明令所屬官員不準趁着年節收送禮品; 在江南兩江總督位上,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佐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百姓因而稱他“于青菜”。 山西省文化廳藝術檔案館副館長 電視劇《于成龍》編劇 馬連倫: 于成龍清廉儉樸的品行,既非刻意清高,也非憤世嫉俗,更非邀功博名,而皆出自于其至誠本性。于成龍曾對僚屬說:“我生來無他嗜好,布衣蔬食免饑寒足矣。不知世間有享受事,亦不知饋遺交際欲何爲。計俸入自給有餘,要錢何用?”他在《勸民節儉歌》中寫道:“儉爲至寶一字箴,民安物阜無奇術,上爲國家養元氣,下爲黎民儲命脈”。其言行操守皆源于他“不昧天理良心”的道德底線和兼濟天下的理想抱負。  康熙手書的“廉”字 于成龍是廉吏,他清廉自持,甘守清貧,不以爲苦,被康熙稱許“實爲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是能臣,他寬嚴并濟,激濁揚清,文而善武,屢著奇勳,被康熙稱許“真國家之可重,人所不能也”。 于成龍是好官,他勤政爲民,體恤民情,減免賦稅,獎勵農耕,黎庶之苦,感同身受,開倉赈濟,爲民請命。把百姓的苦看作自己的苦,把庶民的樂當作自己的樂。 山西呂梁電視臺主任記者 劉志飛: 康熙二十三年,68歲的于成龍病逝于南京督署中。僚吏們來到他的寝室,隻見床頭敝筒中,唯有绨袍一襲,靴帶二條,堂後瓦甕中也隻有粗米數鬥,無不失聲痛哭。城中的老百姓得知于成龍去世後,紛紛“罷市”“哭巷”,焚香祭奠,隆重悼念。于成龍的靈柩啓運回鄉時,江甯城萬人相送,哭聲震天。其清貧廉政的崇高節操,确實感天動地,永垂青史。 政聲人去後,清名在人間。于成龍爲官23年,天南地北,隻身天涯,以其一生清廉節儉、勤政爲民的端嚴操守,爲呂梁于氏家族樹立了光前裕後的典範。  三、樹規傳家訓 翻開于成龍長孫于準編修的《于氏族規家訓》,“勤耕讀、尚節儉,循法禮、孝鄉裏,廉仕吏、存仁德”的家風要義便躍然紙上。涵蓋“勤、儉、學、善、廉”等樸素道理的22條《族規》、41條《家訓》,既是對于氏先祖良好品行的總結與傳承,更是對後人行爲規範的諄諄教誨和殷殷期盼。 “勤耕讀 尚節儉” 《于氏家訓》在第七條、第九條、第三十四條中多處勸導後人:“士子幸而上達,身雖貴顯,居家切要勤儉,不可奢靡。待人務宜謙光,不可驕傲。”“種田不離田頭,深耕易耨,是其本分。”“我志在富,則當勤儉以緻之;我志在貴,則當讀書以緻之。” “循法禮 孝鄉裏” 《于氏家訓》第一條就提出了“孝爲百行之原”的理念,教育後人要孝敬長輩、團結兄弟。同時要守規矩、懂法禮,“勿謂些小之善不足紀,勿謂些小之惡無足畏。”《于氏族規》第六條、第十四條寫到:“族中有行善者,果其慈心濟衆,陰行方便,見義必爲,當歲終獎勵。” “廉仕吏 存仁德” 《于氏族規家訓》強調:“所見、所行、所言,當處處以仁存心。”“德足以服人,才足以馭衆,言足以解紛”。要求于氏後人世代堅守“爲人以仁存心,做官清正廉潔”的人生信條。 充滿樸素勸慰與真誠告誡的《于氏族規家訓》,似春雨潤物,幾百年來指引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于氏族人,守本分、務正業,踐行“清、慎、勤”的家風要義!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曆史所負責人 高春平: 于成龍的孫子于準就很好地繼承了祖父于成龍的清廉遺風,從山東臨清知州,到貴州、江甯巡撫,他爲官清廉,大舉善政,康熙曾禦書額聯,贊其“恺澤三吳滋化雨,節旄再世繼清風”。 據《永甯州志》、《于氏宗譜》記載,從明朝景泰年至清乾隆中葉的三百二十餘年裏,于氏族人中,曾在國子監讀書的就有數十人;下至知縣,上至總督、巡撫,擔任各種官職的有30多人,不論微品小官,還是封疆大吏,亦或士農工商,始終遵法紀、守規矩。 于成龍嫡系第十一代孫 于銀元: 《于氏族規家訓》對我們做人做事影響很大。我自己多次手抄《族規家訓》,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知根源、敬祖宗,傳家風、樹家聲,把族規家訓中勵志齊家的思想用在學習上,用于生活中,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的人。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近300年來,一代廉吏于成龍的故事,穿越時空、曆久彌新,并以小說、戲劇、廣播影視等各種現代傳播手段和表現形式,被人們廣爲傳頌;蘊含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于氏族規家訓》,至今仍閃爍着時代的光芒,彰顯着呂梁于氏族規家風在人文熏陶上的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 【結尾:盲人三弦書說唱】 說了過去說如今,《于氏家規》傳後人, 爲人處事講良心,遵紀守法是根本, 勤勞緻富守本分,胡作非爲行不通, 做官要學于成龍,清正廉明爲百姓。<ref>[http://www.ljcd.gov.cn/show-18-26896-1.html 【傳統家規文字實錄】山西呂梁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清儉家風傳世>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ref>
===著有===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