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茅海建

增加 3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ead end|time=2019-09-02T03:50:33+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茅海建
| 职业 = 教授
| 毕业院校 = 中山大学
| 知名作品 = 《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 》<br> 《 [[ 近代的尺度 ]] 》 <br> 《 [[ 戊戌变法史事考 ]] 》 <br> 《 [[ 苦命天子:咸丰帝奕宁 ]]
}}
'''<big> 茅海建</big>''',男,上海人,1954年生。他毕业于 [[ 中山大学 ]] 历史系、 [[ 华东师范大学 ]] 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历史学硕士),师承 [[ 陈旭麓 ]] 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外交<ref>[http://mini.eastday.com/a/180403151035978-2.html 茅海建︱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 ]东方头条</ref>。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个人简介 ==
曾担任军事科学院百科全书编审室助理研究员; [[ 北京大学 ]] 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ref>[http://www.sohu.com/a/240266940_313745 茅海建谈戊戌变法:掌舵的人不知道西方在哪里,却以为自己知道 ]搜狐网</ref>。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198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毕业,1982年10月获得历史学硕士。
1982年11月-1989年10月, [[ 军事科学院 ]] 百科全书编审室助理研究员
1989年11月-1999年3月,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4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08年4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2015年1月至今, [[ 澳门大学 ]] 特聘教授。
== 访学简历 ==
1998年11月至1999年2月,日本 [[ 庆应义塾大学 ]] 法学部访问研究员
2000年1月, [[ 台北中央研究院 ]] 近代史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2002年月11月至2003年2月, [[ 英国剑桥大学 ]] 远东与中东研究院访问教授
2003年2月至3月, [[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 ]] 访问研究员
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 [[ 日本东京大学 ]] 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访问教授
2005年10月, [[ 台北中央研究院 ]] 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2006年9月至12月, [[ 香港中文大学 ]] 历史系访问教授
2006年12月, [[ 台北中央研究院 ]] 近代史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 [[ 日本东京大学 ]] 大学院总合文化研究科客座教授
== 论文著作 ==
'''代表论文'''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是一大战略错误 ]] 》,1981年《 [[ 历史教学 ]] 》第3期
[[ 张居正]] 综核名实的思想和他的考成法 ]] 》,1981年《 [[ 中国古代史论丛 ]] 》(福建人民出版社)第2辑
[[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辛亥云南起义 ]] 》,1982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第3期
[[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 ]] 》,1983年《 [[ 历史研究 ]] 》第5期
[[ 鸦片战争初期英军对广州、厦门军事行动问题 ]] 》,1983年《 [[ 历史教学 ]] 》第7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军兵力考 ]] 》,1985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1期
[[ 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清海防奏议 ]] 》,1985年《 [[ 贵州社会科学 ]] 》第9期
[[ 中华民国军制述略 ]] 》,1986年《 [[ 历史教学 ]] 》第4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装备与训练 ]] 》,1986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指挥人员刍论 ]] 》,1986年《 [[ 历史教学 ]] 》第11期
[[ 论刘韵珂:兼评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思想 ]] 》,1988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 也谈湖湘文化 ]] 》,1989年《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 》第1期
[[ 南京临时政府军制初探 ]] 》,1989年《 [[ 军事历史研究 ]] 》第2期
《1842 《[[1842 年吴淞之战新探 ]] 》,1990年《 [[ 历史档案 ]] 》第3期
《1841 《[[1841 年虎门之战研究 ]] 》,1990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 定海之战考实 ]] 》,1990年《 [[ 历史研究 ]] 》第6期
[[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 》,1992年《 [[ 历史研究 ]] 》第1期
[[ 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 ]] 》,1992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6期
《[[龚自珍]]与他的时代》,1993年《 [[ 社会科学 ]] 》,第1期
[[ 第一次中比条约的订立及其评价 ]] 》,1994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2期
[[ 鸦片战争时期厦门之战研究 ]] 》,1993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 伊里布与浙江停战 ]] 》,1994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5期
[[ 三元里抗英史实辨证 ]] 》,1995年《 [[ 历史研究 ]] 》第1期
[[ 鸦片战争经费考 ]] 》,1996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1期
[[ 试析浙东之战 ]] 》,1998年《 [[ 档案与史学 ]] 》第6期
[[ 入城与修约:论叶名琛的外交 ]] 》1998年《 [[ 历史研究 ]] 》第6期
[[ 大沽口之战考实 ]] 》,1998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6期
[[ 公使驻京本末 ]] 》,《 [[ 近代的史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 》1998年上海三联书店
《50 《[[50 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 ]] 》,1999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5期(与刘统两人共创)
[[ 清末帝王教科书:中国第一历史馆所藏《讲义》述论以周自齐及其《外交讲义》为中心 ]] 》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 [[ 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论文 选集 ]]
《1898年[[张之洞]]召京与沙市事件的处理》,2002年《 [[ 中华文史论丛 ]] 》第1辑
[[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 ]] 》,2002年《近代史研究》第4、5、6期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2002年《 [[ 历史研究 ]] 》第6期
[[ 日本政府对于戊戌变法的观察与反应 ]] 》,2004年《 [[ 历史研究 ]] 》第3期(与郑匡民两人共创)
[[ 戊戌变法时期司员士民上书研究 ]] 》,2004年《 [[ 明清论丛 ]] 》第五辑
[[ “公车上书”考证补 ]] 》,2005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3、4期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2007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4期。
[[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之初步考证 ]] 》,2007年《 [[ 史林 ]] 》第5期
[[ 史料的主观解读与史家的价值判断— 复房德邻先生兼答贾小叶先生 ]] 》,2007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5期
[[ 康有为与“真奏议”——读孔祥吉编著<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 ]] 》,2009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3期
《康有为、[[梁启超]]所拟戊戌奏折之补篇——读宋伯鲁焚<余草>札记》,2011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5期
《[[张之洞]]策反邱菽园》,2012年《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1期
[[ 张之洞、康有为的初识与上海强学会、<强学报> ]] 》,2013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1期
[[ 康有为一派对陈宝箴父子政治态度的误解与夸张 ]] 》,2013年《 [[ 社会科学 ]] 》第8期
[[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 》,2014年《 [[ 近代史研究 ]] 》第6期。
'''主要论著'''
[[ 戊戌变法史事考 ]] 》<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64937 茅海建:又逢戊戌 ]澎湃新闻网</ref>,52万字,三联书店,2005年。
[[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 》(论文集),32万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 》,42万字,三联书店,1995年。
[[ 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 ]] 》,22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 清代全史 ]] 》第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著,撰写其中第一章及第四章第三节,约10万字)。
[[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 ]] 》,26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主编)。
== 外界评价 ==
学者[[张鸣]]曾撰文称茅海建先生为“学界苦行僧”,说道:“近代史学界,看档案看得最多的人是谁?如果要投票的话,估计半数以上的学者会投给茅海建。中 国历史档案馆几乎就是茅海建第二个家,只要他没出国,也没有课,要想找他,直接去中国历史档案馆就是,他肯定在那儿。如果人家大年三十不放假,他可能也会去。即使在家过年,他的大半时间也是在啃那些从馆里复制来的档案。”
== 其他方面 ==
'''基金项目'''
2001-2003年《 [[ 晚清政治历史与人物:以戊戌变法为中心 ]] 》,国家社科基金
2003-2005年《 [[ 康有为〈我史〉鉴注 ]] 》,国家社科基金
'''获奖情况'''
17,6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