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德生

增加 4,912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德生 (原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编辑 李德生(1916年-2011年5月8日),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
李德生 (原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编辑
李德生(1916年-2011年5月8日),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德生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李德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1-2]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李德生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11年5月8日
职 业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
1957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参加土地革命战争
参加解放战争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代表作品
《李德生回忆录》
军 衔
上将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性 别

目录
1 人物生平
▪ 革命年代
▪ 抗美援朝
▪ 进入中央
▪ 离开岗位
2 家庭概况
3 政治生涯
▪ 调到中央
▪ 接受考察
▪ 安排工作
▪ 执行指示
▪ 当选副主席
▪ 辞去副主席
4 人物评价
5 离休生活
6 逝世报道
7 相关故事



人物生平
编辑

李德生同志遗像(2张)


李德生,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部传令兵、班长、排长、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交通队支部书记。同年6月因被指责否定张国焘的正确领导被开除党籍。
1936年2月重新入党(1946年中共“七大”后取消被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

前排左一为12军副军长李德生
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和兰封战役,并率部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在襄樊战役中,所部十七旅在其指挥下英勇作战,活捉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被中共中央记大功一次。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后不久,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随后率部参加渡江作战,直取徽州、金华、杭州等地,并参加解放重庆、成都的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
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出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长,同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
1960年返回部队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并于1964年1月由军委号召在全军学习推广,为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7年,奉周恩来总理指示赴安徽制止武斗,后受到“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
1968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0年4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971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1980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其彻底平反。
1985年11月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90年4月,李德生同志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8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