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黎信昌

移除 20 位元組, 4 年前
演藝生平
==演藝生平==
黎信昌從小愛唱歌。上世紀50年代初他就讀的天津財經學校是文藝生活十分活躍的一所中專,而他是一名活躍分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經常在學校舉辦的晚會上“亮相”,並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演出,在校內小有名氣。當年著名男低音歌唱家[[ 李志曙]] 與男高音歌唱家[[朱崇懋]]的歌聲深深地吸引著他,他並模仿學習他們演唱的蘇聯歌曲。
[[File:黎信昌-1.jpg|250px|縮略圖|right
|圖像說明 = [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15/20120915104212-131193844.jpg 原圖鏈接]]]
在學院學習期間,他自始至終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喻宜萱]]教授班上學習,並在喻老師的悉心培養下,經過5年勤學苦練與校內外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的鍛煉,打下扎實的聲樂基本功。196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同年7月,由文化部選派、喻宜萱領隊參加在柏林舉辦的第二屆國際舒曼聲樂比賽,獲第四名(由於當時中蘇關係開始惡化,比賽名次明顯的受到政治的影響)。從畢業任教至“文革”爆發的6年間,院長[[趙渢]]和系領導一直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名列前茅的黎信昌更是倍受關懷。平時學院有什麼演出任務,他總是承擔者之一。學院還常委他以重任,多次參加有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的文藝晚會和歡迎來訪國賓的演出活動,經常在美、英、德、法、巴西、瑞士、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國內各地進行演出、講學等交流活動,深受歡迎。“文革”中,像大多數文藝界人士一樣,黎信昌停止了藝術、教學活動多年。
1975年舉辦紀念[[冼星海]]逝世30周年音樂會應邀獨唱《黃河頌》,由此黎信昌正式恢復演唱。1977年以特邀演員身份隨中央樂團赴朝鮮進行訪問,受到金日成主席接見。1978年應邀在"青島之夏″中舉辦專場音樂會,還在京、津等地舉辦多場獨唱會。1979年在[[小澤征爾]]指揮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歡樂頌”的演出中獨唱。這一系列演出,深受觀眾讚賞和音樂界的好評。著名資深權威音樂評論家[[ 李淩]] (1913~2003)曾欣喜地評述,“黎信昌就好像在無限荒漠的土地上,發現了的一枝生氣勃勃新鮮自然的花朵”,肯定他的歌聲“穩定,濃厚,功力扎實,“ 帶有類似男高音的那種甜美、柔和的特色”,是“穩穩實實、肯花力氣、悉心追求從歌聲的深處激發起真情以感人的一位精雕細刻的歌手”。此期間,中國唱片社為他錄製了以哈薩克民歌《嘎俄麗泰》為片名的獨唱曲集,中央電視臺、廣播台製作了錄影帶及電影插曲。
1980-1983年黎信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文化部派遣的第一批訪問學者,前往義大利考察、演唱及教學。
|圖像說明 =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BB%8E%E4%BF%A1%E6%98%8C&step_word=&hs=0&pn=19&spn=0&di=1852068368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224567617%2C1665850752&os=1259644282%2C1084983816&simid=0%2C0&adpicid=0&lpn=0&ln=266&fr=&fmq=1548084905869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910%2F1fec5589a89e49809b39feaa641ec980.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8lalb08b9_008l9d&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圖鏈接]]]
1983年12月學成歸國後全身心地投入聲樂教學,成為學院的教學骨幹。1986年起出任聲歌系主任達15年之久。1988年破格提升為教授。在數十年的教學中,他成功地培養了一大批專業過硬的優秀生。其中有15人次在多種國際聲樂比賽中分別獲金獎、第一名及其他等級的獎項;9人次在國內聲樂比賽中獲金獎或一等獎;5人次獲二等獎或三等獎,其中包括[[劉維維]],[[張建一]],[[ 朱金專]] [[ 趙登營]] 等。
在教學的同時,還根據對外音樂交流的需要參加了一系列出訪演出活動:1986年隨學院青年交響樂團赴歐洲六國訪問演出;並從那年起國際國內的電臺、電視臺、專業音樂報刊及《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新聞媒體常報導不少有關黎信昌教授的專訪,教學演唱活動以及教學演唱經驗的介紹等等,他也在新聞媒體上發表及撰寫專文,在音樂文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89赴新坡演出《黃河大合唱》;翌年10月又應邀赴新加坡與[[ 陳木錫]] 等音樂家合作演出現代派作品造型合唱劇《大樹頭的話》。
1994年出任馬來西亞全國聲樂比賽與香港亞洲華人歌唱大獎賽評委;從1986年起歷任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評委,還擔任全國首屆聲樂比賽與新作品聲樂比賽評委。先後五次出任國際聲樂比賽評委。曾應邀赴香港及東京等地進行學術交流,不時在全國多個藝術院校、文藝團體講學。還擔任多所院校的特聘教授。1997年起接受聘請擔任香港《謝愛明鋼琴藝術中心》的藝術顧問。1998年中國唱片社推出“20世紀中華歌壇名人百集珍藏版CD”,有黎信昌專集。中央音樂學院環球音像出版社還發行了黎信昌聲樂教學VCD專集二集。
1,2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