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王之亂

增加 8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oqo00021pn7586q55ps.jpg|缩略图|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 [[ 西晉 ]] 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西晉中後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以楊駿被殺後衛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並與賈后 ([[賈南風]]) 對抗為起始,以東海王[[司馬越]]奪取大權宣告結束。前後歷時16年,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300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晉書</ref> 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