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八王之亂

大小無變化,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於八王之亂期間,北方各外族乘機趁西晉內部空虛而起兵併入侵中原地區,最終於建興四年(316年)滅亡西晉。之後晉室遺族於南方成立東晉,而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外族割據,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東晉與十六國南北分裂局面發展至南北朝時期,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中國南北才由隋朝再度統一。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788577]</ref>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 [[ 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痴呆低能,即位後,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諸王為爭奪中央政權,不斷進行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先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后。[[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鎮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間王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齊王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太安二年,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合兵討長沙王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長沙王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東海王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長沙王司馬乂,將其交給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張方,被張方燒死。成都[[王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東海王司馬越對成都王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盪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成都王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東海王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今山東郯城北)。與此同時,河間王司馬顒派張方率軍占領洛陽,接著并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光熙元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16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西晉進入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八王之亂是導致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