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挪威

增加 10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18年挪威蟬聯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
*2017至2019年挪威三度蟬聯世界最大體育國家(人均)。
 
== 國名與國旗 ==
上古傳說,挪威這個名字源於古挪威語Norðrvegr,意為「通往北境之路」、「北方之路」,用來指這片冬日無冰、有著綿長而崎嶇的海岸的土地。古挪威語中的Nordman,意為「北方人」。據歷史學家考證,國名和人種均與「北方」聯繫在一起,源於上古時代,挪威大部分土地被冰川所覆蓋,隨著冰川消融,人們沿著北方之路來到這塊土地建立家園,並將國家命名為挪威。<ref>{{cite web| url=https://www.visitnorway.cn/plan-your-trip/seasons-climate/?_ga=2.84823513.1742347940.1570584172-1608056136.1569463554 |title=通向北方的路途并非总是冰天雪地| publisher=挪威國家旅遊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719/7381912.html |title=挪威國名由來及涵義 |date=2012-07-19|publisher=新浪新聞中心|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direction = vertical
| width = 150
| image1 = 挪威國旗1380.jpg
| caption1 = 1318年挪威國旗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 image2 = 丹麥-挪威國旗.jpg
| caption2 = 丹麥-挪威聯合國旗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
挪威最早的國旗可追溯至1318年公爵夫人Ingeborg的印章:紅底與持有銀色聖奧拉夫之斧的金獅。冰島歷史學家[[斯諾里‧斯特魯森]](Snorri Sturluson)稱這個獅子可能曾經作為挪威的紋章,最早可追溯至追溯至13世紀[[哈康四世]]在位期間,甚至更早。目前挪威國徽仍保有紅底與持銀斧的金獅。此旗幟目前仍是挪威皇家的國旗,有時仍會於堡壘或船隻上使用。
 
在丹麥-挪威聯合時期,挪威採用丹麥國旗「丹尼布洛」(Dannebrog)。1814年基爾條約將挪威割讓給瑞典,組成瑞典-挪威聯合,初期的國旗保留了丹尼布洛的標誌,但在左上角加入了挪威金獅,一直使用到1821年。
 
於1844年至1898年間使用瑞典-挪威聯合國旗。為體現兩國的平等地位,聯合旗包含了兩國國旗的元素並併入各自國旗的左上角,被戲稱為「鯡魚沙拉」(Herring Salad)。
 
目前挪威國旗是於1821年挪威商人兼政治家Fredrik Meltzer向議會提出國旗草案,該草案的國旗1821年至1844年間用於短距離挪威商船上,以及1898年國旗法通過後懸掛於在城市和海港,直至1905年與瑞典的聯盟結束後一直使用至今。紅色,白色和藍色代表自由,而此種配色方式亦代表丹麥(紅、白色)與瑞典(藍色)的折衷。<ref>{{cite web| url=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title=Norway’s Flag: The Evolution of a Norwegian Icon |date=2019-09-11|publisher=lifeinnorway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s://thornews.com/2014/08/20/history-of-the-norwegian-flag-a-turbulent-voyage/ |title=History of the Norwegian Flag – A Turbulent Voyage |date=2014-08-20 |publisher=thornews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beyondnewsnet.com/20150818/19232/ |title=為何北歐國家的國旗長得那麼像|date=2015-08-18 |publisher=超越新聞網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300">
File:瑞典-挪威國旗金獅.jpg | thumb | 150px |左|1814至1821年 <br> 瑞典-挪威國旗 <br>[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File:瑞典-挪威國旗鯡魚沙拉.jpg | thumb | 150px |右|1844至1898年 <br> 瑞典-挪威國旗 <br>鯡魚沙拉 <br>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File:Flag of Norway.png | thumb | 150px| 中 |1821年至1844年<br>1898年至今<br> 挪威國旗 <br> [https://flagpedia.net/norway 來源網站]
</gallery>
== 歷史沿革 ==
1949年挪威放棄中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9年作為[[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創會國。1972年和1994年舉行公投皆反對加入[[歐洲聯盟]]。1996年加入[[申根公約]]。
<ref name="CIA"/><ref name="MOFA"/><ref name="MOFCOM"/><ref> {{Cite book | author =李貽鴻 | title =觀光學導論 | publisher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date =2003年 | pages =106 | accessdate =2019-09-25 | url =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about/%E8%A7%80%E5%85%89%E5%AD%B8%E5%B0%8E%E8%AB%96.html?hl=zh-TW&id=VdkbeduS2y4C&redir_esc=y | language = ZH }}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104/5560.html |title=1960年1月4日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立|publisher=人民日報|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9-25}}</ref><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history/e335er4.html |title=賣國賊的代名詞——吉斯林|date=2018-05-25|publisher=每日頭條|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9-25}}</ref>
 
=== 國名與國旗 ===
[[File:挪威國旗1380.jpg | thumb | 150px | 左 |1318年挪威國旗 <br>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File:丹麥-挪威國旗.jpg | thumb | 150px | 右 |丹麥-挪威聯合國旗 <br>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上古傳說,挪威這個名字源於古挪威語Norðrvegr,意為「通往北境之路」、「北方之路」,用來指這片冬日無冰、有著綿長而崎嶇的海岸的土地。古挪威語中的Nordman,意為「北方人」。據歷史學家考證,國名和人種均與「北方」聯繫在一起,源於上古時代,挪威大部分土地被冰川所覆蓋,隨著冰川消融,人們沿著北方之路來到這塊土地建立家園,並將國家命名為挪威。<ref>{{cite web| url=https://www.visitnorway.cn/plan-your-trip/seasons-climate/?_ga=2.84823513.1742347940.1570584172-1608056136.1569463554 |title=通向北方的路途并非总是冰天雪地| publisher=挪威國家旅遊局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719/7381912.html |title=挪威國名由來及涵義 |date=2012-07-19|publisher=新浪新聞中心|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
 
[[File:瑞典-挪威國旗金獅.jpg | thumb | 150px |左|1814至1821年 <br> 瑞典-挪威國旗 <br>[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File:瑞典-挪威國旗鯡魚沙拉.jpg | thumb | 150px |右|1844至1898年 <br> 瑞典-挪威國旗 <br>鯡魚沙拉 <br> [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lifeinnorway]]]
挪威最早的國旗可追溯至1318年公爵夫人Ingeborg的印章:紅底與持有銀色聖奧拉夫之斧的金獅。冰島歷史學家[[斯諾里‧斯特魯森]](Snorri Sturluson)稱這個獅子可能曾經作為挪威的紋章,最早可追溯至追溯至13世紀[[哈康四世]]在位期間,甚至更早。目前挪威國徽仍保有紅底與持銀斧的金獅。此旗幟目前仍是挪威皇家的國旗,有時仍會於堡壘或船隻上使用。
 
[[File:Flag of Norway.png | thumb | 150px| 右 |1821年至1844年<br>1898年至今<br> 挪威國旗 <br> [https://flagpedia.net/norway 來源網站] ]]
在丹麥-挪威聯合時期,挪威採用丹麥國旗「丹尼布洛」(Dannebrog)。1814年基爾條約將挪威割讓給瑞典,組成瑞典-挪威聯合,初期的國旗保留了丹尼布洛的標誌,但在左上角加入了挪威金獅,一直使用到1821年。
 
1821年挪威商人兼政治家Fredrik Meltzer向議會提出國旗草案,該草案的國旗1821年至1844年間用於短距離挪威商船上,以及1898年國旗法通過後懸掛於在城市和海港,直至1905年與瑞典的聯盟結束後一直使用至今。紅色,白色和藍色代表自由,而此種配色方式亦可以代表丹麥(紅、白色)與瑞典(藍色)的折衷。
 
於1844年至1898年間使用瑞典-挪威聯合國旗。為了體現兩國的平等地位,聯合旗包含了兩國國旗的元素並併入各自國旗的左上角,被戲稱為「鯡魚沙拉」(Herring Salad)。<ref>{{cite web| url=https://www.lifeinnorway.net/norway-flag/ |title=Norway’s Flag: The Evolution of a Norwegian Icon |date=2019-09-11|publisher=lifeinnorway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s://thornews.com/2014/08/20/history-of-the-norwegian-flag-a-turbulent-voyage/ |title=History of the Norwegian Flag – A Turbulent Voyage |date=2014-08-20 |publisher=thornews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0-09}}</ref><ref>{{cite web| url=http://beyondnewsnet.com/20150818/19232/ |title=為何北歐國家的國旗長得那麼像|date=2015-08-18 |publisher=超越新聞網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09}}</ref>
== 地理環境 ==
== 經濟 ==
挪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利用水力發電除滿足日常生活、工業生產之外,還有餘裕可以提供高耗能的金屬冶煉產業,成為歐洲最大的鋁生產國和出口國,鎂的產量居世界第二,矽和鐵的產量也 不惶多讓 十分豐富
挪威擁有大片的亞寒帶針葉林,森林資源 豐富,可以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或造紙工業。挪威海域廣闊,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漁場,漁業資源豐富,可以大量加工出口魚產品,這是挪威主要的農業資源。日耳曼人口的挪威,機械工業也很發達。挪威海運便利,海洋運輸很重要,具有傳統的造船產業,現代挪威造船產業依然發達。
<ref>{{cite web| url=https://twgreatdaily.com/Gt-H_WsBmyVoG_1ZODjg.html |title=世界人均第二富裕國家——挪威|date=2019-06-01|publisher=Great Daily|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9-25}}</ref>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