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尼采

增加 230 位元組, 4 年前
文学特点
[[File:1440547262 sWvSkX.jpg|缩略图|右|250px|[http://blog.caixin.com/wp-content/uploads/Mon_1508/1440547262_sWvSkX.jpg 原图链接]<ref>[http://wangyukun.blog.caixin.com/archives/133252 尼采:下去者的梦想与痴醉],王育琨的博客,2015年08月26日</ref>]]
尼采的散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深刻思想。首先,尼采反对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方式,反对长篇大论的说教和论证,而是有感而发,针对某个问题,采小节的方式,以类似于警言和格言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正是在这样类似短文的散文中,尼采有意识地向东方思维方式接近,以摆脱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的羁绊。在表述上,他更多地是挥洒自如地表述,使文字更生动和具有感悟性,把彻底的批判精神与扎实的古典语功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其次是振聋发馈。一语破的是尼采散文的主要语言风格。在作品中,尼采探讨了各种人生问题,而所有问题都立足于一个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即世界是生成的,存在是段设的,同样,上帝也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虚构的。因此,尼采认为:世界上没有事实,只有解释,指出“上帝死了”,强调价值重估。正是因为尼采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的社会体制、文化传统、观念形态中的弊病,所以,20世纪人们对他的思想作出的反应要比他所处的时代强烈得多。再次,尼采认为艺术的象征力可以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而隐喻是启发人们思索的更好手段。因此,他的作品中挥洒自如地使用明喻、隐喻和讽喻等艺术思维手段。正是因为隐喻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使他的散文更具生命力、感悟力和意义上的张力。
[[File:01300000009075129247040126317.jpg|缩略图|右|250px|[http://a3.att.hudong.com/55/04/01300000009075129247040126317.jpg 原图链接][http://a3.att.hudong.com/55/04/01300000009075129247040126317.jpg 图片来源于原图]]]
'''诗歌'''
130,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