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畅游天下之台湾6--新竹

增加 79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新竹 (中国台湾西北部城市) == 编辑 讨论 新竹市(Hsinchu), 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台湾省的人口第七大都市。 [[ 新竹 ]] 市人口40万,面积约102平方公里,位于由头前溪和凤山溪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东北与新竹县接壤,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南与苗栗县毗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沿岸多沙滩,地势自东南而西北渐次低下,形成一畚箕形。 [1]  新竹旧称“竹堑”,原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堑社”的生活居地,汉人有系统的开垦始于18世纪初期 ,1733  1733 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厅设治竹堑。因为终年多风,又有“风城”之称,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 新竹四季温和,相对于台湾其他县市来说灾害较少。新竹市一直是当地的行政中心和生活圈中心城市。 [2]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立之后成为台湾的高科技重镇,有台湾 [[ 硅谷 ]] 之称。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也是台湾的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多元化的海岸生态以及高科技产业  ==历史变迁== 当地大规模的开发,是从1661年[[郑成功]]入台另部属屯垦算起,主要屯田蓬山、后龙地区,势力广及竹堑。<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隶属天兴县,并置通事管理竹堑番社。 1683年清政府时期,竹堑改属诸罗县。1691年王世杰获准带领亲族180余人以暗仔街为中心垦植竹堑, 广兴水利开发良田。而粤籍徐立鹏于1725年带领族人进入新竹、竹北、香山、新丰等地垦殖, 形成客家移民聚落。雍正元年(1723年),淡水厅治设于竹堑,成为清朝时期北台湾的一个重镇。 1826年,竹堑进士郑用锡等人奏请兴建竹堑城获准,于1827年兴工,筑造砖石造城墙与四座城楼。 清光绪元年(1875年),淡水厅废除,竹堑城改称新竹并设县治。 甲午战争后,新竹成为抵抗日本殖民者侵入北台湾的重要据点。将新竹划归台北县,并置新竹支厅管理。 1920年9月合新竹、桃园支厅为新竹州,州治设于新竹郡(1930年新竹市自新竹郡分出,州治改新竹市)。 1941年合并香山庄全部及旧港、六家庄的一部分,扩大行政区域,下设廿五个区会协助推行市政。 1945年台湾光复,10月25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接受日本人台湾总督的投降,11月5日公布各州接管委员会。 新竹州接管委员即于11月8日由主任委员率领来竹,11月9日开始接收原新竹州的机构。 11月17日接收新竹市役所,遂成立新竹市政府,隶属于接管委员会,11月30日将原日据时期所设二十五区改为九区, 同时接收原各郡役所。翌年1月接管委员会结束,成立新竹县政府,暂借原新竹州厅办公。 1950年4月22日,台湾省政府公布本省地方自治实施纲要,10月25日调整全省行政区域,改设二十一县市, 新竹地方乃将原省辖新竹市并原新竹县辖关西、新埔两镇、湖口、红毛、竹北、横山、芎林、北埔、 峨眉等七乡及尖石、五峰两山地乡等成立为新竹县。县治设于新竹市,并将原新竹县分设桃园、苗栗两县,县治分设桃园、苗栗两镇。 1951年12月1日,将原东、西、南、北等四区合并成立县辖市,新竹市公所在地置于中正路原东区区公所, 1964年夏迁入林森路原县立中学办公。1982年6月准予自1982年7月1日起将原属新竹县的香山乡并入县辖新竹市, 改制升格为省辖市,省辖市新竹市政府于1982年7月1日正式成立。1990年11月1日,新竹市下设东、北、香山等三个区公所,正式分区治事
新竹市,原名竹堑,是由平埔族语音译音而来。取竹堑的“竹”,象征日新月新之意而得名。 [3]
1626年,荷兰占据北台湾后,曾有荷兰人到竹堑传教。
新竹
新竹(5张)
当地大规模的开发,是从1661年郑成功入台另部属屯垦算起,主要屯田蓬山、后龙地区,势力广及竹堑。隶属天兴县,并置通事管理竹堑番社。
1683年清政府时期,竹堑改属诸罗县。1691年王世杰获准带领亲族180余人以暗仔街为中心垦植竹堑,广兴水利开发良田。而粤籍徐立鹏于1725年带领族人进入新竹、竹北、香山、新丰等地垦殖,形成客家移民聚落。雍正元年(1723年),淡水厅治设于竹堑,成为清朝时期北台湾的一个重镇。1826年,竹堑进士郑用锡等人奏请兴建竹堑城获准,于1827年兴工,筑造砖石造城墙与四座城楼。清光绪元年(1875年),淡水厅废除,竹堑城改称新竹并设县治。
甲午战争后,新竹成为抵抗日本殖民者侵入北台湾的重要据点。将新竹划归台北县,并置新竹支厅管理。1920年9月合新竹、桃园支厅为新竹州,州治设于新竹郡(1930年新竹市自新竹郡分出,州治改新竹市)。1941年合并香山庄全部及旧港、六家庄的一部分,扩大行政区域,下设廿五个区会协助推行市政。
1945年台湾光复,10月25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接受日本人台湾总督的投降,11月5日公布各州接管委员会。新竹州接管委员即于11月8日由主任委员率领来竹,11月9日开始接收原新竹州的机构。11月17日接收新竹市役所,遂成立新竹市政府,隶属于接管委员会,11月30日将原日据时期所设二十五区改为九区,同时接收原各郡役所。翌年1月接管委员会结束,成立新竹县政府,暂借原新竹州厅办公。
1950年4月22日,台湾省政府公布本省地方自治实施纲要,10月25日调整全省行政区域,改设二十一县市,新竹地方乃将原省辖新竹市并原新竹县辖关西、新埔两镇、湖口、红毛、竹北、横山、芎林、北埔、峨眉等七乡及尖石、五峰两山地乡等成立为新竹县。县治设于新竹市,并将原新竹县分设桃园、苗栗两县,县治分设桃园、苗栗两镇。
1951年12月1日,将原东、西、南、北等四区合并成立县辖市,新竹市公所在地置于中正路原东区区公所,1964年夏迁入林森路原县立中学办公。1982年6月准予自1982年7月1日起将原属新竹县的香山乡并入县辖新竹市,改制升格为省辖市,省辖市新竹市政府于1982年7月1日正式成立。1990年11月1日,新竹市下设东、北、香山等三个区公所,正式分区治事。 [4]
原为新竹县县辖市,1982年7月起改为省辖市。
语言编辑[[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食在新竹== 新竹市 通行现代标准汉语,而本土语言 是台湾 闽南语(俗称台湾话)为主,另有市郊不少台湾客家话 客家族群 使用者 大本营 市郊居民多能通晓这二至三种语言。  台湾闽南语是明清两代随福建泉漳移民抵达台湾 表如今吃的文化上 属闽南语 除酸、肥、咸、香一贯 泉漳片底下使用人口较多的一支方言,新竹市通行台湾闽南语的偏泉州腔。而市郊 客家 话主要腔调的比例,可以推测市郊台湾客家人来自 菜特色外,  祖籍的比例。调查 乡镇 合当地特产, 现,在符合《客家基本法》定义且会说客家话 展出一道道令人垂涎 客家民众当中 料理 与他人沟通  如关西 客家话腔调以“海陆腔” 仙草鸡、峨眉的茶餐、北埔 比例最多 柿子大餐等 其次为“饶平腔” 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改良式客家美食 [8] 特色小吃编辑 新竹市 关西 台湾客家族群 岛内主要 大本营 仙草产地 表如今吃的文化上 所产仙草味甘质纯 除酸、肥、咸、香一贯的 当地 客家 菜特色外,各乡镇结合当地特产 人以仙草入味熬煮鸡肉 ,  仙草鸡这 道令人垂涎 闻名 料理,如关 西 美食; 仙草 的甘香,融合 、峨眉 茶餐、北埔的柿子大餐等 匀嫩肉质 都是极富地方特色 馨香爽口, 有别于一般口味重 改良式 客家 美食 关西 是岛内主要 及其邻近乡镇 仙草产地,所产仙草味甘质纯,当地 客家 料理店里,都可 仙草入味熬煮鸡肉,开发出仙草鸡这道 吃到这道佳肴。 以茶产 闻名的 关西 峨眉乡,也推出以东方 食;仙草的甘香,融合 人茶入味所炖制的东方美人 汤, 用乌龙茶熏烤 匀嫩肉质 茶鸡、茶鹅 馨香爽口 以及金宣凤梨虾球、香片蒸鱼等茶餐 有别于一般口味重的客家 融合茶香与 。关西及其邻近乡镇的客家料理店里 香,不油不腻 都可以吃到这道 滋味绝 以茶产闻名的峨眉  此外,五峰 五指山区的农户依旧地利之便,沿途开设土鸡城 也推出 东方美人茶入味所炖制的东方 季节性采果,形成乡间 人鸡汤,用乌龙茶熏烤 食区; 这里 城以各式土鸡料理 茶鹅,以及金宣凤梨虾球、香片蒸鱼等茶餐,融合茶香与 新鲜野 不油不腻 及客家当地口味取胜,加上土鸡餐厅刻意营造的乡土气息 滋味绝佳。  外,五峰 小酌别有远离尘嚣的 五指 间野趣。而新竹市东部的尖石、秀峦 山区 的农户依旧地利之便 沿途开设土鸡城 因有泰雅族分布 衬以季节性采果,形成 野小店可品尝到有泰雅风味的 美食 区;这里的土鸡城以各式土鸡料理、新鲜野菜,及   客家 移民早期多居住于山坡丘陵 口味取胜 加上土 靠山吃山,故客家菜以山产居多, 餐厅刻意营造 鸭鹅肉是最常见 乡土气息,来此小酌别有远离尘嚣的乡间野趣。而新竹市东部的尖石、秀峦 主食。  山区 耕作不易 劳动极耗费体力,酸香咸肥 有泰雅族 此成了客家料理的特色,一则以补充劳动流失的盐 于乡野小店可品尝到有泰雅风  一则口 咸好下饭。勤俭 美食。 客家 移民早期多居住于山坡丘陵地 人还利用收割后的稻田 靠山吃山 种植萝卜、豆类、芥菜等蔬菜 故客家菜   山产居多 充分利用土地;吃不完的菜蔬便加以淹渍 鸡鸭鹅肉是最常见的主食。山区耕作不易,劳动极耗费体力 制成福菜、梅干、萝卜干等淹渍物 酸香咸肥因此 了客家料理的特色,一则以补充劳动流失的盐分,一则口味咸好 为佐菜 下饭 的最佳菜肴 勤俭的客家人还利用收割后的稻田,种植萝卜  由梅干 豆类、芥菜等蔬 更发展出一道道客家佳肴 以充分利用土地;吃不完的菜蔬便加以淹渍,制成福菜、 梅干 扣肉 萝卜干 福菜汤 淹渍物 ,成为 佐菜下饭 客家餐馆必备 最佳 由梅干  '''炸粿''' 在台湾,用米粉、面粉 福菜更发展出一道道客家佳肴,如梅干扣肉、福菜汤 薯粉 经过加工制 为客家餐馆必备 菜色。 [13] 炸粿在台湾,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 食品都 称“粿”,可以有各种吃法,   其中新竹市城北街的“北门炸粿”名声最为响亮,有地瓜片、芋头片、米糕、肉粿、蒜头、蚵仔嗲等口味。  出好吃的粿是有诀窍的,除了配方之外,制浆的过程、炸的火候都马虎不得,否则不是口感太硬,   就是表面已经焦了而里面尚未熟透。“北门炸粿”卖的粿,外表的颜色都非常一致,放冷了外形也不会变。 ''' 炒米粉''' 新竹米粉是台湾新竹地区的一种知名食材。   以米作为原料的米粉,原本是由中国大陆福建地区传入的。   由于新竹地区经年强风,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制造米粉,因而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性的特产。 在分类上,新竹米粉又可以区分为“水粉”和“炊粉”两种。其中被称为水粉、形状粗短的粗米粉才是米粉的原型,   最常见到的做法是与肉类熬煮成米粉汤。而当前比较广为人知的是成为炊粉的细米粉,是先压制成细粉丝之后,   以蒸笼蒸熟,再经过风干以保存。新竹地区的在稻作收获季节过后的10月到12月间盛吹东北季风,由于此时期降雨量少、   风势强,适合晒米粉,也是出产的米粉品质最好的季节。在台湾常见的炊粉使用方式,   除了煮成汤类似汤面般的料理,先将米粉炒熟之后再浇淋酱油肉汁食用的米粉炒,也是常见的台式菜色。 ''' 贡丸''' “贡丸”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贡丸” 是新竹数一数二的小吃,受到新竹男女老少的喜爱。   据说新竹最早发明做贡丸的人是连海瑞,后来虽然转手他人,但仍沿用“海瑞”的招牌。 制作“新竹贡丸”最要紧的是肉的选择,非新鲜猪肉不可。这主要是因为新鲜猪肉的纤维是活的,   捣碎槌击后,加强了凝固性,做出的贡丸才有其最显著的特点—有弹性,咬起来才有劲。 新竹贡丸纯粹以猪肉稍佐酱油、味精制成,本称肉圆,至于后来为什么易名,   是因为闽南话“锤”念“贡”,“贡打”出来的丸子,自然就叫贡丸了。  ''' 姜丝大肠'''   姜丝大肠姜丝大肠一道寻常的客家餐点,作法是先将猪大肠洗净、切段,放入锅中加水,与葱、姜等一起熟煮至烂,   再起油锅爆炒即可。姜丝大肠的作法简单,好不好吃,关键在于选料,   肥油的猪大肠,加上6、7月盛产的上等嫩姜,酸嫩Q滑,滋味最佳。 ''' 粄条''' 客家食物的代表,北部客家庄称为“粄条”,南部客家聚落则称为“面帕粄”,   亦即广东人所称的“河粉”,或台湾人说的“粿仔”。以在来米制成的粄条,烹调很简单,   以红葱头爆香,加入厚油高汤、碎葱及青菜、薄切肉片,滚水即成;干炒或者煮汤各具风味,   惟一般以煮汤较能吃出原味。由于用料简单,粄条好不好吃,要诀就在粄条的Q度,   以及爆香的葱头。新埔粄条以井水制造,有别于其他地区以自来水调制,   因此味道较甘甜,而坚持传统的手工制法,使其口感Q韧,在北部客家庄中最负盛名。 ''' 红糟肉'''红糟肉红糟肉亦称糟母肉,系以糯米、红麴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再将鸡、鸭等肉类放入其中淹制而成,   兼具酒香及肉香,且有滋补之效。红糟肉过去是客家人珍贵的过年菜肴,现则已普遍化,平常日子就可尝其美味。 ''' 梅干扣肉''' 炒、卤、淹是客家菜常用的烹调方法,梅干扣肉就运用了淹、卤两种作法。   首先,采摘下来的芥菜先行日晒风干,再涂以盐巴,密封淹制做成梅干;   将梅干与卤得熟烂的五花肉或是蹄膀,放在一起蒸煮,梅干菜的酸脆与肥肉的油香融为一体,   即成为梅干扣肉这道佳肴,是客家餐馆必备的招牌菜之一。 ''' 烟肠''' 乃客家人所称的香肠,又称为粉肠、水烟肠或白烟肠,其外形虽然类似香肠,但口感却截然不同,   吃起来香香软软的,带点Q劲。其制法是将地瓜粉、瘦肉及香料调匀,灌入猪小肠后煮熟,   冷却后就可以切成一块块沾酱料吃;以米酱、糖、盐、辣椒等混合而成的沾料,甜中带辣,   与烟肠一起入口,最能吃出烟肠的特殊风味。 ''' 桔酱''' 北部客家庄常见的蘸料,酸甜的滋味具开胃效果。桔酱系将酸桔洗净、   晾干,然后去籽加入盐、糖等调味料,熟煮至烂,再去除渣滓即成。   由于酸桔仅年产一次,客家人利用每年11、12月酸桔产期制作桔酱,   然后分装成瓶于一年中食用;因桔酱制作过程多手工,难大量生产,益显珍贵。景点详细 ==游在新竹== ''' 新竹火车站''' 建于日据初期,是台湾现有建筑与艺术评价最高的车站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车站,已经被列入二级古迹。 [14] 城隍庙 ''' 城隍庙'''都城隍庙新竹都城隍庙位于新竹市北区中山路上,列属三级古迹,其庙宇规模在当时是全台湾之最,   专门掌管阴间与阳间赏罚善恶的神明为城隍,所以城隍庙的布置犹如古代的衙门;新竹都城隍庙庙埕的巿集小吃摊,成为新竹特色之一。 '''清泉部落风情'''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清泉位于五峰乡桃山村,为一泰雅族部落,日据时代即以温泉闻名,四周山峦环抱, 上坪溪流贯其中,两岸交通以吊桥衔接;独特的山村型态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让这里流露迷人的风情。清泉温泉其水质无色无臭、透明的弱碱性碳酸泉, 水温约摄氏48度,可饮可浴,据说长期沐浴浸泡,可治疗不孕症、皮肤病和肠胃炎等疾病。 规划完善的温泉馆,馆内拥有8间个人浴室和3座泉温不等的大众池,浴池采半露天设计, 以石头铺砌而成,并有小巧的人造瀑布自屋顶流泻,精巧而人性化的设计,为清泉重拾昔日风华。 除了温泉,优美的吊桥风光亦是清泉胜景之一。发源自五峰南界的爷巴堪溪和霞喀罗溪, 汇流成上坪溪后,一路穿山越岭向北而去。流经清泉处,山谷渐宽、水势渐缓, 泰雅族人分居在两岸的河阶地上,以吊桥跨溪衔接,形成独特的山村型态。 游憩步道沿着两岸山壁而建,将4座吊桥连成一气,方便游客寻幽搅胜。 漫步其上欣赏溪谷风光,小巧的清泉瀑布自山壁翠林中奔泻而下,气韵清新动人。 走过吊桥,沿着石板矮墙的阶梯拾级而上,尽头就是清泉天主堂。 多年前,美籍神父丁松青写的“清泉故事”,由作家三毛翻译成书, 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小山村的风土民情,使得这里一夕成名,吸引许多人前来拜访。 清泉的晨昏皆美,值得慢慢游赏,村里有原住民经营的民宿, 设备虽简朴,亲切的招待却令人仿佛回到乡间老家般轻松自在。来此住上一宿、泡个温泉,可洗尽一身疲惫,享尽自然情趣。 '''内湾风景区''' 内湾位于头前溪上游的油罗溪畔,背倚麦树仁山,是新竹市横山乡最东边的村落, 亦是内湾支线铁路终点、尖石通往平地的出入口。风光的历史和山水吊桥美景,仍吸引着游人至此寻幽访胜。 叁山国家风景 沿往老街的途中,首先来到广济宫。这座建庙不及百年的小庙, 见证了内湾聚落由河畔迁徙至高地,更说明了不同族群的居民在内湾逐渐融合的过程。 自庙前台阶拾级而上,穿过日式石灯、雕刻精致的古代石狮,登上广济宫,百年岁月仿佛就在这里浓缩。 已停业的内湾戏院,是台湾少数保留完整的木造古董戏院之一,独留空房供人回味往日情怀。 许多电影如“春秋茶室”、“黑皮与白牙”、“多桑”都曾以它为故事场景。 流经村前的油罗溪,当地称为内湾溪,优美怡人的风光,曾以“内湾垂钓”名列新竹八景。 仍留存了攀龙、内湾、北角三座吊桥,为青山绿水增添几许韵味。北角吊桥是新竹市内最长的吊桥; 内湾吊桥到攀龙吊桥间则有步道相连,一路上绿荫浓密,是散步健行的最佳路线。 吊桥下溪谷宽广,河水碧绿,水浅流缓,溪畔古松林苍翠成荫。 '''司马库斯古道'''  [[File:梅根·福克斯6.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司马库斯古道西起新竹市尖石乡的新光部落,经司马库斯,东迄宜兰、新竹交界处的鸳鸯湖, 直线距离大约11公里,但一路曲曲折折,实际步程达50公里。古道昔为尖石后山泰雅族居民进出宜兰大同的要道, 而且直到产业道路通抵前,司马库斯居民的出入、补给,仍充分仰赖此步道。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司马库斯是台湾无公路通达的部落,给外界的印象遥远而神秘 向有“黑色部落”之称。古道之旅由新光展开,由司马库斯东行,大致沿着等高线蜿蜒入林,由于神木群的发现, 使得这段古道维修得相当好。愈接近鸳鸯湖,潮湿的气氛愈明显,所有的树木、石头上, 均包裹了厚厚一层青苔、地衣,大气仿佛吸饱了的海绵,随时挤得出水分。鸳鸯湖湿气浓重,云雾常年不化。 '''新竹科学园区-北台湾科技中心''' 新竹科学园区逐渐成为北台湾的科技中心,并且按“国家”发展计划扩大基地, 当前扩充计划包括苗栗铜锣园区、桃园龙潭园区、竹北生物医学园区以及宜兰园区; 新竹科学园区部份厂商之企业形象与声誉已受到国内外高度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成功的科学园区之一,不仅吸引众多国内外贵宾及媒体来访, 也成为经济学及城乡发展学者探讨的范例;新竹科学园区20余年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并缔造了扬名世界的台湾经济奇迹。 '''新竹科学园区-静心湖''' 新竹科学园区除了是北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重镇,欧洲社区的优美景观环境也令她颇有看头, 特别是静心湖一带;静心湖是新竹科学园区的一座大型景观花园, 全域面积10公顷,包括湖城、外围景观和运动休憩设施,湖右的假日广场区,有黑白鹅卵石铺成石台, 并置朱铭的巨形雕刻作品-太极;紧邻广场的庭园具有浓厚中国风味,有各式回廊及造型多样的门贯穿其间; 民众可以利用假日时间来这边烤肉、散心,如果需要烤肉请先向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申请。 ==参考资料==
[[Category:   清泉部落风情清泉位于五峰乡桃山村,为一泰雅族部落,日据时代即以温泉闻名,四周山峦环抱,上坪溪流贯其中,两岸交通以吊桥衔接;独特的山村型态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让这里流露迷人的风情。清泉温泉其水质无色无臭、透明的弱碱性碳酸泉,水温约摄氏48度,可饮可浴,据说长期沐浴浸泡,可治疗不孕症、皮肤病和肠胃炎等疾病。规划完善的温泉馆,馆内拥有8间个人浴室和3座泉温不等的大众池,浴池采半露天设计,以石头铺砌而成,并有小巧的人造瀑布自屋顶流泻,精巧而人性化的设计,为清泉重拾昔日风华。除了温泉,优美的吊桥风光亦是清泉胜景之一。发源自五峰南界的爷巴堪溪和霞喀罗溪,汇流成上坪溪后,一路穿山越岭向北而去。流经清泉处,山谷渐宽、水势渐缓,泰雅族人分居在两岸的河阶地上,以吊桥跨溪衔接,形成独特的山村型态。游憩步道沿着两岸山壁而建,将4座吊桥连成一气,方便游客寻幽搅胜。漫步其上欣赏溪谷风光,小巧的清泉瀑布自山壁翠林中奔泻而下,气韵清新动人。走过吊桥,沿着石板矮墙的阶梯拾级而上,尽头就是清泉天主堂。多年前,美籍神父丁松青写的“清泉故事”,由作家三毛翻译成书,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小山村的风土民情,使得这里一夕成名,吸引许多人前来拜访。清泉的晨昏皆美,值得慢慢游赏,村里有原住民经营的民宿,设备虽简朴,亲切的招待却令人仿佛回到乡间老家般轻松自在。来此住上一宿、泡个温泉,可洗尽一身疲惫,享尽自然情趣。内湾风景区内湾位于头前溪上游的油罗溪畔,背倚麦树仁山,是新竹市横山乡最东边的村落,亦是内湾支线铁路终点、尖石通往平地的出入口。风光的历 亚洲 和山水吊桥美景,仍吸引着游人至此寻幽访胜。叁山国家风景 沿往老街的途中,首先来到广济宫。这座建庙不及百年的小庙,见证了内湾聚落由河畔迁徙至高地,更说明了不同族群的居民在内湾逐渐融合的过程。自庙前台阶拾级而上,穿过日式石灯、雕刻精致的古代石狮,登上广济宫,百年岁月仿佛就在这里浓缩。已停业的内湾戏院,是台湾少数保留完整的木造古董戏院之一,独留空房供人回味往日情怀。许多电影如“春秋茶室”、“黑皮与白牙”、“多桑”都曾以它为故事场景。流经村前的油罗溪,当地称为内湾溪,优美怡人的风光,曾以“内湾垂钓”名列新竹八景。仍留存了攀龙、内湾、北角三座吊桥,为青山绿水增添几许韵味。北角吊桥是新竹市内最长的吊桥;内湾吊桥到攀龙吊桥间则有步道相连,一路上绿荫浓密,是散步健行的最佳路线。吊桥下溪谷宽广,河水碧绿,水浅流缓,溪畔古松林苍翠成荫。司马库斯古道司马库斯古道西起新竹市尖石乡的新光部落,经司马库斯,东迄宜兰、新竹交界处的鸳鸯湖,直线距离大约11公里,但一路曲曲折折,实际步程达50公里。古道昔为尖石后山泰雅族居民进出宜兰大同的要道,而且直到产业道路通抵前,司马库斯居民的出入、补给,仍充分仰赖此步道。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司马库斯是台湾无公路通达的部落,给外界的印象遥远而神秘,向有“黑色部落”之称。古道之旅由新光展开,由司马库斯东行,大致沿着等高线蜿蜒入林,由于神木群的发现,使得这段古道维修得相当好。愈接近鸳鸯湖,潮湿的气氛愈明显,所有的树木、石头上,均包裹了厚厚一层青苔、地衣,大气仿佛吸饱了的海绵,随时挤得出水分。鸳鸯湖湿气浓重,云雾常年不化。新竹科学园区-北台湾科技中心新竹科学园区逐渐成为北台湾的科技中心,并且按“国家”发展计划扩大基 ,当前扩充计划包括苗栗铜锣园区、桃园龙潭园区、竹北生物医学园区以及宜兰园区;新竹科学园区部份厂商之企业形象与声誉已受到国内外高度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成功的科学园区之一,不仅吸引众多国内外贵宾及媒体来访,也成为经济学及城乡发展学者探讨的范例;新竹科学园区20余年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并缔造了扬名世界的台湾经济奇迹。新竹科学园区-静心湖新竹科学园区除了是北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重镇,欧洲社区的优美景观环境也令她颇有看头,特别是静心湖一带;静心湖是新竹科学园区的一座大型景观花园,全域面积10公顷,包括湖城、外围景观和运动休憩设施,湖右的假日广场区,有黑白鹅卵石铺成石台,并置朱铭的巨形雕刻作品-太极;紧邻广场的庭园具有浓厚中国风味,有各式回廊及造型多样的门贯穿其间;民众可以利用假日时间来这边烤肉、散心,如果需要烤肉请先向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申请。总论‎]]
6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