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同盟会

移除 8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同盟会 ''': (全称: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该政党以 [[ 东京 ]] 为本部所在地,总理以下分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在国内外分设9个支部(国内有东、西、南、北、中5个支部,国外有 [[ 南洋 ]] [[ 欧洲 ]] [[ 美洲 ]] [[ 檀香 山4 山]]4 个支部),并在各省区成立分会。会上推举 [[ 孙中山 ]] 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该政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 中华民国 ]] ==基本信息==中文名:中国同盟会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中文名 中国同盟会别 称 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地点 日本东京赤坂区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外文名 Chinese Alliance;The United League of China成立时间 1905年8月20日政治口号 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成立朝代 中国清朝末年
成立地点:日本东京赤坂区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外文名: Chinese Alliance;The United League of China
 
成立时间: 1905年8月20日
 
政治口号: 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
 
成立朝代:中国清朝末年
 
==历史沿革==
===成立伊始===
1历史沿革编辑
成立伊始
孙中山
孙中山
1905年7月,在黑龙会领袖内田良平的牵线下,孙中山返回日本东京,倡导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在1907年一度分裂。孙中山因未经众议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
=== 革命活动===同盟会成员同盟会成员
中国同盟会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都没有成功。
1911年10月爆发的武昌起义,虽然有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参加,但中国同盟会并未起领导作用。
[2]===党派分裂===武昌起义代表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再迁南京。中国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党派分裂武昌起义代表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再迁南京。中 ===改组 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 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 ,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改组国民党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在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于11月4日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3]
== 组织机构 编辑== === 机关===
总理是最高领导人。会章规定:“总理对于会外,有代表本会之权,对于会内,有执行事务之权,节制执行部各员,得提议于议会,并批驳议案”。
同盟会员证章
同盟会员证章
执行部是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组织革命活动。庶务是该部负责人,总理他适时,可代行总理职权。执行部下设庶务科、书记科、会计料、内务科、外务科、调查科,以及暗杀部等。暗杀部由黄兴亲自负责。女会员方君瑛担任暗杀部长。中国同盟会还设有评议部和司法部,评议部议长是汪精卫。司法部判事长为邓家彦、检事长为宋教仁。同盟会会旗及将来的中华民国国旗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孙力主用青天白日旗,却多有异议。有提18星旗,有提金瓜钺斧旗,廖仲恺倡井字旗,还有人主张五色旗。黄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孙中山遂增红地于上,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仍未通过。经刘揆一调停,各种方案作为悬案保留。
1905年8月13日下午2时,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麴町区富士见楼开会欢迎孙中山。虽正值暑假期间,但到会者竟达1800余人。后到者进不去,伫立街边仰望楼上者,有六七百人之多。孙中山穿洁白的西装从容步入会场,满场鼓掌。东京留学生有集会以来,从没有这样的盛况。宋教仁致欢迎词后,孙中山作了两小时演说。
他说:“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的一天,从今后要用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乎没有不兴的道理。他呼吁抛弃‘君主制’,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把中国建成一个20世纪头等的共和国。”掌声阵阵经久不息。陈天华欢呼孙中山“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之后程家柽、蒯寿枢、张继、宫崎寅藏、末永节也发表了演说。富士见楼欢迎会成为建立中国同盟会的动员大会。[4]
=== 原则===
中国同盟会与孙中山设想的一个中华民国的政府组织一致:在总理下设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这实际上是三权分立的原则。
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辛亥革命后孙在南京成立的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 刊物===民报民报
1907年4月25日,中国同盟会之机关报《民报》增刊《天讨》在日本东京临时发行,由章太炎主编,内容设图画、插画、书檄、附录四栏,其中所刊书檄13篇分别是以军政府名义发布的《讨满洲檄》,四川、河南、安徽、山东、云南5省革命党人发布的讨满洲檄文,四川、江苏、直隶三省革命党人的《革命书》,另有《谕保皇会檄》、《谕立宪党》、《普告汉人》、《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4篇文檄。号召人民“肃行天讨”,宣布革命政策。
3 == 组织章程 编辑== === 宣言1905年总理与同盟会各同志东京留影1905年总理与同盟会各同志东京留影右下图就是1905年总理与同盟会各同志东京留影。照片前排左起胡汉民、唐绍仪、孙中山、黄兴、汪兆铭,二排左一就是蒋洗凡(照片持有人蒋于仲叔祖)第四排右一廖仲恺,最后一排做一阎锡山,照片经博山蒋洗凡后人捐赠,原件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05年8月20日,中华国民军都督奉军政府命,以军政府之宗旨及条理,布告国民。
上四纳,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于是乎在焉。
[5]  === 总章1911年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1911年中国同盟会湖南分会===
1906年5月6日,中国同盟会订立同盟会总章,并要求会员共同遵守。总章内容如下:
十六、本会支部于国内分五部,国外分四部,皆直接受本部之统辖,其区画如下:
=== 国内之部===
同盟会广西支部成立
同盟会广西支部成立
西部:重庆一四川、贵州、甘肃、新疆、西藏。
北部:烟台一山东、山西、直隶、陕西、蒙古、东三省。
=== 国外之部===
南洋一新加坡一英、荷属地及缅甸、安南、暹罗。
二十四、总章改良须有会员五十人以上,或议员十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于议事部经议事部决议后,由总理开职员会修改之。
=== 宗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总体评价1912年中国同盟会鲁支部银质证章1912年中国同盟会鲁支部银质证章==
由于同盟会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研究辛亥革命的有关著作均辟出专门章节,详加讨论。例如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版)、《辛亥革命运动史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胡绳武、金冲及合著的《辛亥革命史稿》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林家有主编的《辛亥革命运动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沈渭滨著《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均以不同的篇幅对同盟会的酝酿成立、组织演变、革命方略、政治纲领、历史作用与影响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台湾学者张玉法在所著《清季的革命团体》(台北,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版)一书中,对同盟会的创立、组织、活动与意义亦详加评述。在学术文章方面,主要围绕同盟会的创立、性质及历史地位展开讨论(注:段本洛:《论同盟会的性质》,〔苏州〕《中学历史》1981年第2期;王本敏:《论同盟会》,〔西宁〕《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吴雁南:《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补正》,〔郑州〕《史学月刊》1982年第1期;何泽福:《同盟会成立新论》,〔北京〕《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2期;郭汉民:《同盟会“非团体联合”史实考》,〔武汉〕《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6期;郭汉民:《同盟会成立刍议》,《益阳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桑兵:《也谈同盟会的成立——与何泽福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何泽福:《再论同盟会的成立》,《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日〕寺广映雄:《关于欧洲同盟会的成立和意义》,郭传玺译,〔郑州〕《中州学刊》1996年第2期。周兴梁:《武昌起义前同盟会在国内的活动和斗争》,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等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曾维君《同盟会纲领析评》,《邵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 重要个案评述==孙文手迹孙文手迹
同盟会中除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外,还有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大批骨干成员,他(她)们在推动和领导各地革命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有的成果中,已分别对宋教仁、朱执信、陶成章、唐群英、曹亚伯、秋瑾、沈缦云、江董琴、王颖、方君瑛等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