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粟裕

增加 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4月28日,他奉命组建新四军先遣支队,任先遣支队司令员,向苏南敌后执行侦察任务。6月11日,奉命执行挺进南京、镇江间破坏铁道任务。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日军,歼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队撤销,仍回第二支队任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1月,粟裕在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斗中,歼日伪军400余人,俘日伪军57名,并炸毁火车一列。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任副指挥。 [2]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8月13日,指挥苏中军民反击日伪军报复性的“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起,领导和指挥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多人,伪军更多 [5] ),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基本区。12月26日,与楚青在黄海之滨石家庄(今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结婚。
*1944年1、2月间,粟裕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三千平方公里、村镇一百五十多处,争取日伪军一千余人反正。3月,组织指挥车桥战役,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480余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6月26日,发起南坎战役,共拔除日伪据点七八十处。9月21日-10月31日,组织指挥讨陈战役,歼灭陈泰运部及日伪军2300余人。
*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8年9月11日,被任命华东野战军总指挥。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24日胜利结束,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在阻援打援战场上,国民党援军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不战而胜。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投入解放军66万, 地方部队40万。在战役中,粟裕指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2月开始筹备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实际分为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4月下旬,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 [[ 南京 ]] [[ 杭州 ]] 。5月指挥 [[ 上海 ]] 战役,在上海外围歼敌主力8个军。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5月20日,粟裕为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8月2日,华东海军由粟裕指挥。
*194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中粟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 [[ 毛泽东 ]] 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粟裕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紧随朱德、 [[ 贺龙 ]] 之后第四个铲土。
'''建国初期'''<br>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发电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1949年,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 [[ 刘伯承 ]] 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1955年8月27日,粟裕被评为“十大大将”之一。
*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3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