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俞德浚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植物园的奠基人
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北京地区迫切需要建立一处既有美丽观景,又有科学内容的现代植物园。1954年,俞德浚和孙可群、吴应祥、黎盛臣等10位研究人员,上书党中央、[[毛澤東]]主席,建议建立北京植物园,报告很快得到批复。随即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局和首都园林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建园规划委员会,俞德浚任主任委员。他率领大家先后到紫竹院、[[圆明园]]、十三陵、小汤山、金山、大觉寺、温泉、[[香山]]等地,考察了当地的植被、土壤、水文、气象、地形、地貌,进行比较,并结合首都建设香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最后将园址选定在香山脚下。使香山这个著名风景区增加了科学内容。俞德浚任北京植物园主任,建园期间,他亲自参加规划、打点、挖坑,植树和日常管理工作。他常常住在北京植物园单身宿舍里,白天工作,早晚和同志们共同翻译出版了《苏联植物园》等图书资料。此间,俞德浚还编著出版了《植物园工作手册》,这是一本我国现代植物园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北京植物园于1955年开始筹建,分为两个部分,香颐公路以北为1960年以前重点建设的园址,在2000多亩面积内,布置了十多个植物展区,如果树植物展区内就包括有 [[ 葡萄 ]] 、仁果、核果、野生果树和米丘林植物区等。
为加快植物园的建设,北京植物园与国内外许多植物园建立了业务联系和种苗交换活动。邀请苏联科学院植物园专家来华考察,俞德浚陪访并派员到苏联学习。他参加各业务组制订选题计划,制订建立展区规划。创办《植物引种驯化集刊》,报道全国各植物园建园经验和科研成果。出版了《中国植物园》大型画册。审查出版了《温室工作手册》等一批图书。为中国植物园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俞德浚坚持办园的原则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植物园,它的任务是侧重于科学研究工作,要适应工农业生产需要,提供各种植物的种质资源,要成为经济植物的引种基地。科研工作要注意发掘我国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引进国内外重要的经济植物,通过选种、育种、培育新品种,丰富栽培植物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适应性等;植物园作为稀有、珍贵和濒危植物的转地保护基地,要重视当地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植物园的建设既要有科学内容,又要有园林艺术外貌。要重视普及植物科学知识,提供中小学生认识自然,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通过大学生到植物园教学实习,认识活的植物种质,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及时建立科研或生产课题作准备。要创造植物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温室、标本室、化验室及图书馆等。
经过多年的工作,北京植物园的建园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例如,食用油料油莎豆、朝鲜大粒油莎豆、红花、月见草的引种和推广;药用植物穿心莲和水飞蓟的生产栽培;果树方面选出[[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优良单株、苹果矮化砧和一批果树砧木种质;用材树种引种成功[[北美花旗松]]、[[黄松]]、[[欧洲黑松]]、[[华山松]]、[[乔松]]以及健杨、15A杨、沙兰杨等;园林花卉植物选出紫叶小檗、[[白鹃梅]]、[[刺楸]]、[[四照花]]、红花忍冬、多种丁香和荷兰菊、 [[ 勋章菊 ]] [[ 大花樱草 ]] [[ 萱草 ]] [[ 铁线莲 ]] [[ 百合 ]] 等;香料和其他经济植物如[[薰衣草]]、[[薄荷]]、[[留兰香]]、[[瓜尔豆]]、甜叶菊等,同时还筛选出一批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污染具有抗性或敏感植物。栽培引种成功了一批北方原产的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
植物园中现已建立了园林植物展览区,其中包括2600多平方米的展览温室,展出热带、亚热带植物,还有牡丹园、月季园、宿根花卉区和树木园等。经济植物展区包括中草药区、果树浆果区、油料、维生素植物区和芳香、淀粉植物区等。
2,2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