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榆

增加 1,37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性状==
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圆柱形,梢弯曲,长约8~13厘米,径约0.5~2厘米。外皮暗紫红色或棕黑色,有纵皱及横向裂纹,顶端有时具环纹。少数有圆柱状根茎,多数仅留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残淡黄色,有排成环状的小白点。气无,味微苦涩。以条粗、质坚。断面粉红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
根含鞣质约17%,三萜皂甙2.5~4.0%。分离出的皂甙有:地榆糖甙I,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地榆糖甙Ⅱ,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地柿皂甙B,初步鉴定是葡萄糖醛酸的三萜皂甙。茎叶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甙,熊果酸等三萜类物质。叶含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甙、矢车菊双甙压作用。
 
==炮制==
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衣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归经==
苦酸,寒。
 
入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凉血上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掺。
 
注意:虚寒者忌服。
== 异名 ==
6,2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