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章學誠

增加 52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文史通義》==
[[File:章學誠(2).jpg|thumb|right|
[https://img.ruten.com.tw/s1/b/ed/31/21904678479153_692.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AB%A0%E5%AD%B8%E8%AA%A0%E7%9B%B8%E7%89%87&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biw=1060&bih=505&sxsrf=ACYBGNQ3aQRirkPD0K9Td1bgwAe7pK1QYA:1573042808410&tbm=isch&source=iu&ictx=1&fir=uzTaBjDDabI5QM%253A%252CHiYtLOai2csNYM%252C_&vet=1&usg=AI4_-kT04heMcTyfcV981o5NWc1MvmouUg&sa=X&ved=2ahUKEwjY_L6OydXlAhUcyYsBHXrvBDwQ9QEwEnoECAkQIQ&cshid=1573042843024692#imgrc=GhOyas4VhGHjDM:&vet=1] ]]
一生精力都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志。他的代表作《文史通義》和[[劉知幾]]的《史通》一直被視作我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雙璧。《文史通義》是章學誠對史學貢獻最大的著作。它是一部縱論文史,品評古今學術的著作。他35歲開始撰寫此書,並立下要"成一家之言"的宏偉目標。此書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其中《浙東學術》一篇,成於逝世前一年。可見該書撰述幾乎歷30年之久。嚴格地說,直到逝世,全書並未完成,像很重要的《圓通》、《春秋》等篇,雖早有計劃,終未撰成。而今天人們看到的也僅是內外兩篇。
由於該書無嚴格義例,臨終前數月,只得將全部文稿委託友人[[王宗炎]]代為校定。現今流傳的劉氏嘉業堂刻《章氏遺書》,就是依據王氏所編之目加以補訂刊行的。章氏次子[[華紱]]對此書編排並不滿意,所以於道光十二年(1832)在開封另行編印了"大樑本"《文史通義》,並在序中說,王氏所編之目並不符合其先人之意。後來流傳的《文史通義》,主要就是《章氏遺書》本和"大樑本"兩種,而以後者流傳最廣。<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2wsty/000.htm 國學導航-文史通義]</ref>
72,7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