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史量才

增加 1,89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史量才'''(1880年1月2日-1934年11月13日),名家修,是[[南京 ]] ,著名报人。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1934年11月13日,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史量才
<p style="text-indent:2em;">接办《申报》后,史量才出任总经理。为了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不受掣肘,1916年,他收购了合资人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为了改变《申报》经营欠佳的局面,史量才赢得了江浙资产阶级资金上的投入,同时起用[[张竹平]]、[[冯子培]]、[[王尧钦]]等管理人才,对《申报》逐步实行现代化、企业化管理。史量才以超前的眼光,开拓广告业务,从而大大增加了报纸收入和社会影响。他以卓尔非凡的经商头脑分析市场行情,适时屯积廉价纸张,以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史量才关注社会热点,以"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为标榜。他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的主人[[北岩勋爵]]来到中国,他在参观《申报》馆后,称赞它是中国的《泰晤士报》。到1931年,该报日发行量增加到15万份,年利润达数10万元,销售量和影响直追当时全国最畅销的《新闻报》。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p style="text-indent:2em;">"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 喉舌]]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1月,史量才在上海哈同路寓所中成立了"壬申俱乐部",成员主要为爱国民族资本家及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聚会商讨对付[[日本]]侵略的对策。为了调动各界的爱国热情,史量才在王申俱乐部的基础上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在成立大会上,史量才指日为誓,"但愿生前不做亡国奴,死后不做亡国鬼",呼吁国人"如果畏缩退避,恐仍未能保得身家财产,不如一起奋勇向前,抗战救国"。
=== 反对帝制 ===
<p style="text-indent:2em;">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史量才在[[上海]]报业同业组织--上海日报公会会议上主张,报纸刊头不用洪宪纪年。果然,到了"洪宪元年"的1月1日,《申报》仍用民国纪元"[[ 中华民国]] 五年",沪上多家报纸跟着照此办理。
<p style="text-indent:2em;">日复一日,10天已过,《申报》刊头还是民国纪年而不见"洪宪"字样。[[袁世凯]]得悉后大为恼怒,敦促内务部电令沪海道尹公署查办,内中有语云:本年改洪宪元年,今查[[上海]]各报仍有沿用民国五年者,应即知照各报馆,如再沿用,不奉中央政令,即按报纸条例严行取缔,停止邮递……
<p style="text-indent:2em;">沪海道尹公署将内务部电文抄录给上海日报公会,"希即传知各报迅即更改"。1月11日,日报公会转发给了《申报》馆。[[史量才]]大智大勇,钻了公文中"查照办理沿用民国五年者"的空子,于1月12日的刊头上,只去了"中华民国五年",但并未调用"洪宪纪元"。并通过一则《启事》,公布了内务部电令,公告"本馆因此不再沿用。"到了1月24日,[[史量才]]又接到了日报公会转来的[[上海 ]] 警察厅]] 公函,大意谓:如不用洪宪纪元,即奉部饬停止邮递,本厅管辖地内,如3日内犹不遵改,一律禁止发卖,并将报纸没收。
===巧妙抵制===
==相关事件==
{{Infobox person | 图像 =[[File:史量才1.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4/45/456F877CABA1B1590E27D0C1B5B2BA24.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史量 才1]才&step_word=&hs=0&pn=7&spn=0&di=1651894482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599119164%2C1073986073&os=1884533729%2C128829504&simid=4157793124%2C609388318&adpicid=0&lpn=0&ln=1240&fr=&fmq=154466406104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4%2F45%2F456F877CABA1B1590E27D0C1B5B2BA2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89AzdH3F8dn8AzdH3FamAzdH3FAEPbIVC0aaa89AED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360网] }}<p style="text-indent:2em;">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十二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当年9月23日订约,10月20日正式移交),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他毕业于杭州蚕桑学堂,在[[上海]]创办了蚕桑女子学校,曾在《时报》做过兼职和专职编辑,接触过近代报业。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民国五年]](1916年)还清了张謇等在《申报》中的股款,从而使《申报》摆脱了张謇等影响。自任总经理,开始对版面内容有所改变。《申报》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如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扩大销路,史量才招罗了一些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他主持副刊"自由谈",连载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申报》销路大增,史量才在报界的威望也不断提高,1927年,他又收买了 [[ 《新闻报》 ]] 股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他凭借在报界的实力,向其他产业发展,1921年,参加创办[[ 中南银行]] ,还发起设立民生纱厂,帮助扩大五洲药房,协助复兴中华书局。他实力日增,在哈同路(今铜仁路)购买了豪宅,有花园假山,珍奇异玩,美奂美轮。
<p style="text-indent:2em;">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军阀和[[蒋介石]],不敢公然反对,又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总要为人民说话,才站得住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坚定了爱国、民主立场。他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做《申报》的设计部长,请[[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他一改"自由谈"的面貌,聘请进步作家黎列文主持,专以发表新文艺作品,经常刊登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等比较进步的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申报月刊》创刊上刊载[[胡愈之]]的《动荡中之世界政治》等进步文章。他自恃《申报》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在他同意下,《申报》还先后刊登鲁迅和陶行知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文章,并发表了几篇《剿匪评论》,反对蒋介石围攻红军。他以中南银行名义,出席南京经济会议时,拒绝认购巨额债券,在十九路军[[上海]]抗日时期还捐出了巨款。这些举动深为蒋介石不满。
==遇难始末==
{{Infobox person | 图像 =[[File:史量才2.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4/45/456F877CABA1B1590E27D0C1B5B2BA24.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 史量 才2]才&step_word=&hs=0&pn=7&spn=0&di=1651894482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599119164%2C1073986073&os=1884533729%2C128829504&simid=4157793124%2C609388318&adpicid=0&lpn=0&ln=1240&fr=&fmq=154466406104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4%2F45%2F456F877CABA1B1590E27D0C1B5B2BA2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jof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89AzdH3F8dn8AzdH3FamAzdH3FAEPbIVC0aaa89AED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360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沈醉]]回忆说:"不久,史量才果然携眷去杭,戴笠又带着赵理君等赶去布置。原来打算在史的寓所秋水山庄附近伺机狙击,又考虑到如将史暗杀在杭州市区,杭州省会警察局长便脱不了关系而将遭到各方面所责难,势非破案不可。这个警察局,不但局长[[赵龙文]]是军统特务,而且整个警察局都控制在军统特务手中,在杭州作案便是自找麻烦,因此最后才决定选择在离开杭州市区的地方去进行。"
==历史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69年前的11月14日(1934年),当时全国最繁华城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受到致命一击--报社总经理史量才在[[沪杭公路]]上被拦道的国民党军统特务[[赵理君]]、惯匪李阿大等凶手枪杀,遇难时54岁。这一天,是[[中国 ]] 新闻界]] 的又一个黑色的纪念日。此前,1926年4月26日,《京报》社长[[邵飘萍]]在[[北京 ]] 前门大街]] 南端的天桥刑场遭北洋军阀杀戮,仅40岁;同年8月6日,《社会日报》主笔[[林白水]]被军阀枪杀在天桥刑场,年仅52岁。
==纪念==
===史量才故居===
<p style="text-indent:2em;">[[史量才]]故居为一座一层的砖瓦房,墙上有2000年3月原江宁县人民政府所立的一块牌匾,上书"史量才故居"五字。故居内陈列有史量才的生平事迹及政界要人为史量才所题的字。
史量才原名史家修,1880年生于湖熟镇杨板桥村,原《申报》总经理,著名新闻事业家、社会活动家。史家世代务农,唯有他的父亲出外在松江县泗泾镇经营药店,他随母留在家乡。8岁丧母后随伯父生活,15岁时才同父亲在泗泾居住。史量才从小刻苦攻读,1899年应童子试考中秀才,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了蚕桑学堂,受到[[上海]]商学各界重视,1905年参加上海学界组织的宪政研究会,与[[黄炎培]]等发起并组织成立江苏学务总会。1907年参加[[ 江浙两省]] 绅商拒借外资保护路权运动,被举为江苏铁路公司董事。1912年被委任主持沪关清理处与松江盐务处工作。
<p style="text-indent:2em;">史量才1908年曾一度担任《时报》主笔。1912年借助他人的资金合作,购进我国出版最早的报纸之一《申报》,被推为总经理。从此,他抱着新闻救国的理想,以办好《申报》,作为终生事业,悉心经营,锐意改革,使[[《申报》]]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他的声望日益提高,财富也越来越多。1931年,史量才在与[[宋庆龄]]、[[杨杏佛]]、[[陶行知]]等人士的频繁接触中,爱国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经营的《申报》不仅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反对妥协退让,而且成为反对内战,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的阵地。蒋介石政府为控制上海舆论阵地,曾拉拢史量才,给他以"[[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荣名高位,但他坚持正义不为利用。最后,蒋介石指使[[戴笠]]派遣特务于1934年10月13日杀害了史量才。史量才生前关心家乡建设,给家乡人民很多支援。1907年他在[[南京]]发动全国务农联合会,被推为总干事。他还与江宁人士陶保晋等组织南汤山建业公司,集资购地造林,筑路凿泉。他成名后几乎每年出资援助家乡修圩、造桥、救灾、办学,为家乡人民解难济困。
===史量才墓===
<p style="text-indent:2em;">史量才墓,位于西湖区双峰村积庆山马婆岭上。史量才(1880年-1934年),名家修,原籍江苏江宁,生于淞江(今上海市)。清末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3 年同张謇等购买《申报》产权,任总经理。[["九·一八" ]] 事变后,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团结抗日,"[[一·二八]]"抗战爆发后任地方维持会会长,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日,同时在《申报》上发表宋庆龄[[、鲁迅]]、[[巴金]]、[[老舍]]等进步人士的文章,反对独裁政治。1934年11月13日在浙江海宁翁家埠,被国民党特务枪杀。墓建于1936年,坐北朝南,由花岗岩筑成,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墓有三个平台依山势而建。八角形墓室内放铜棺,墓上覆盖石刻檐子,翼角起翘。墓碑"史量才之墓"五字,为[[章太炎]]手笔。<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407868/8383QA6luJAwo3reQ-Hqf2E2U7ernn08H1HEfgpt8Nl0hCtAl5kFLx1qpxDxlqM5qJxA6cZnZG4ZGn3_jWsp-MYHk-yl6kRbWjjl410B7nxdGsayAGe9dSQ5dLzHVO733UJW 史量才墓 ] 百度 2019年04月15日,</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本来,他们都可以躲过被枪杀的噩运,只要笔下留点情,不要太不顾及报纸的声誉,甚至只要"裤腰带松一松","送上来的金钱该收就收",无论是《申报》,还是《京报》、《社会日报》,都会好好生活着,而且可以尽享荣华富贵。谁知,他们偏偏要做捍卫正义与监守良知的报人,偏偏不畏死,最后真的当了烈士。一个被杀了还不够,还有两个、三个勇敢者站了出来,以死报死。如果说真理是上帝的化身,那么,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上帝。这就是[[中国]]报人的骨气和勇气。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是敢于献身的。1946年7月15日,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先生在云南大学参加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时,发表最后一次演讲,"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我们都会像[[李公仆]]先生那样,跨出门去,就不准备再跨回来!民主是杀不完的!"著名的民主斗士李公朴先生,作为史量才的朋友,也是《申报》的积极加盟者。1932年,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超过15万份发行量,进入黄金时代。[[史量才]]明确宣告"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坚持"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的方针,聘请著名进步人士[[黄炎培]]做申报设计部长,请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约请鲁迅、巴金、[[茅盾]]为"自由谈"文艺作品撰稿人。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