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日本投降

增加 8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日本投降 '''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 [[ 日本 ]] 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 [[ 东京 ]] 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 [[ 重光葵 ]] 代表 [[ 日本天皇 ]] 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9日上午,[[ 中国战区]] 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1945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文名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目录
1 历史背景
▪ 盟国反攻
▪ 中国战区反攻
▪ 日本本土
2 抗战结束
3 签署仪式
4 受降过程
5 降书原文
▪ 日文版
▪ 正式中译本
6 报纸刊载
==历史背景==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结束,美军开始了大反攻。
1943年11月盟军开始大反攻,分别由 [[ 尼米兹 ]] [[ 麦克阿瑟 ]] 指挥,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领区进攻。 [2]
1944年春夏间, [[ 美国 ]] 先后夺取由日本委任统治的 [[ 马绍尔 ]] [[ 加罗林 ]] [[ 马里亚 纳3 纳]]3 群岛。10月爆发莱特湾海战,日本海空军力丧失殆尽。 [3]
1945年1月美军在 [[ 吕宋岛 ]] 登陆,3月占领 [[ 马尼拉 ]] 。同年3月到6月,美军占领 [[ 硫黄岛 ]] [[ 冲绳 ]] ,迫近日本本土。5月, [[ 德国 ]] 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 [[ 朝鲜 ]] ,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拒不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规定在 [[ 欧洲 ]] 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 [[ 苏联 ]] 应对日宣战。 [[ 中国 ]] 没有被邀请参加。由于美英是以牺牲中国的主权(如承认 [[ 外蒙古 ]] 独立),来换取苏联对日出兵的条件,也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中国战区反攻===
1945年2月以后,虽然日本军阀在豫湘桂会战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来自于内地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再加上 [[ 太平洋 ]] 战场已日益吃紧,盟军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为了消灭美军在中国的飞机场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通畅并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卫。
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 [[ 河南 ]] ,日军于3月下旬从豫中会战之后的防线以东向西发动攻击,其前锋一直冲到西峡口。在 [[ 湖北 ]] ,3月日军向西北部发动攻击,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过之后国民革命军随即发动反攻,收复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在湖南,日军以空军基地 [[ 芷江 ]] 为目标,于4月向 [[ 湖南 ]] 西部发动攻击,但是在国民革命军抵抗之下,日军遭受大挫败而退回原阵地。之后国民革命军乘胜追击,向 [[ 广西 ]] 地区发动反攻。
1945年5月27日收复 [[ 南宁 ]] 。1945年6月29日收复 [[ 柳州 ]]
1945年7月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抗战战果,并宣布抗战战局面已转守为攻。1945年通牒,令其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12日中国伞兵首次作战,180人空降 [[ 广东 ]] 开平县袭击日军。1945年7月14日陆军总司令部制定,以 [[ 桂林 ]] [[ 雷州半岛 ]] [[ 衡阳 ]] [[ 曲江 ]] [[ 广州 ]] [[ 香港 ]] 、为作战目标的反攻计划。7月24日第二十军、第二十九军等部,分3路沿湘桂铁路及其两侧向桂林急进,至本日、连克中渡、黄冕、阳朔、白沙,并经激战夺占 [[ 桂林 ]] 南方门户永福。7月25日中美空军协同,以305架战机猛袭上海日空军基地。7月27日收复桂林。7月31日 [[ 陈纳德 ]] 将军接到了空军司令部 [[ 魏德迈 ]] 中将命令,他在中国战区的职务被正式解除。8月1日清晨,陈纳德将军乘坐C-47飞机离开中国的土地,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站在跑道边向他挥手致谢。8月收复 [[ 广西 ]] 全境。此外,国民革命军原本预定于8月收复 [[ 广州 ]] 以打通中国对外运输要道,因为日本投降而未实行。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 [[ 杜鲁门 ]] 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1945年8月9日共产党由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据地一一连通。
1945年8月10日至11日 [[ 延安 ]] 总部发布命令, [[ 八路军 ]] [[ 新四军 ]] 开展全面大反攻。 [[ 朱德 ]] 向解放区武装部队连续发布七道命令。8月11日 [[ 蒋介石 ]] 电第十八集团军司令 [[ 朱德 ]] [[ 彭德怀 ]] ,政府对处置敌军已统筹决定,该集团军部队应驻原地待命。国民党方面也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 [[ 共产党 ]] 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但是在苏军协助下也收复了一个省会城市 [[ 张家口 ]] 。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抗战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增加了远在西南方面对敌正方的国民革命军接收日占领区的难度。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专约交还广州湾。
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8月5日200架战机从大琉球岛及硫磺岛基地出发,对东京及其机场与九州进行轰炸。炸弹与原子弹齐下,日本又有十二城市受重创。8月8日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发表在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 [[ 苏联 ]] 百万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驻守东北之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与此同时,中国的 [[ 抗日战争进 ]] 入大反攻。
1945年8月10日杜鲁门之决定日军投降必须包括关东军在内的一切武装部队。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8月15日 [[ 蒋介石 ]] 发对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发表广播演说。他激动地说:“我们的正义必然战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它最后的证明……”为庆祝抗战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3日。民众狂欢,恶梦结束了! 8月15日,外交部长[[吴国桢]]收到华府电,后在(重庆夏季时间晨7时)四国首都同时发表声明,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日军停战命令手续完成后即发出,尼米兹所属部队停止进攻。
8月15日,外交部长吴国桢收到华府电,后在(重庆夏季时间晨7时)四国首都同时发表声明,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日军停战命令手续完成后即发出,尼米兹所属部队停止进攻。
8月15日,蒋介石急电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示日军六项投降原则。
8月15日, [[ 朱德 ]] 令冈村宁次,向中共投降,冈村宁次拒绝接受。
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4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
8月17日下午三时美国在记者会上说
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美国决不参加。8月17日下午五时三十二分冈村宁次复电蒋委员长,派 员至杭州候命。接洽地点将改芷江。
8月20日蒋介石再电 [[ 毛泽东 ]] [[ 朱德 ]] 未明了受降程序,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信守,望即来渝共定建设大计。
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洽降之地点。 [1] [4]
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 [[ 南京 ]] 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陆军总司令 [[ 何应钦 ]] 呈交投降书,冈村双手捧接投降书,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然后盖章。 [5]
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了。更正:并不是冈村宁次向何应钦呈交的投降书。而是他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而且投降仪式中,作为投降代表的冈村宁次都没有呈缴象征武器的佩刀。原因是国民党代表和其事先商量决定的。
1945年8月9日,在东京的日本
皇宫防空洞里,一群军政要人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从目前(1945年8月9日)国内外局势看,在维护国体、保存天皇制度前提下只能无条件投降!……”外相东乡茂德垂头丧气地说着,两手一摊,倒在沙发上。
===发表《波茨坦公告》===
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副武说道:“要投降,除维护国体外,还必须附带三个条件:一、日本自行处理战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装;三、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
 
“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实行本土决战!”陆相阿南惟几打断丰田副武的话,一拍桌子,站起身朗声说:“我们在本土决战,虽然不能确定胜利,但还可一战,打得好还可以击退登陆敌军。所以,我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会议没有结果。
===日本书记官朗读《波茨坦公告》===
随后的御前会议仍旧在皇宫防空洞中举行,天皇裕仁来到会议室。铃木先让书记官朗读《波茨坦公告》,然后宣读他拟好的提案: “日本政府准备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国、 [[ 英国 ]] 、中国政府,以及后来由苏联政府签字的在波茨坦发表的联合公告中所列举的条款,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公告并不含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至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
接着,由东乡说明提案理由,“对日本来说,接受《波茨坦公告》虽不体面,但在目前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弹出现,苏联又对我宣战,时局急变,对方更加强硬。”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此时此刻,只能提出一条,就是维护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复兴之日。”
随即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两天后,美国飞机在东京上空撒下了载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电文和同盟国复文的日语传单。一时间,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众中传开来。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 [[ 梅津美治郎 ]] 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 [[ 麦克阿瑟 ]] 上将,美国 [[ 尼米茨 ]] 海军上将、中国 [[ 徐永昌 ]] 将军、英国 [[ 福莱塞 ]] 海军上将、苏联 [[ 杰列维亚科 ]] 中将,以及 [[ 澳大利亚 ]] [[ 加拿大 ]] [[ 法国 ]] [[ 荷兰 ]] [[ 新西兰 ]] 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申报》1版《侵袭广岛市》一文报导说:“东京七日中央社电日大本营于七日下午三时半发表:一昨六日广岛市因美敌机B29型小编队之攻击,发生相当损害。一敌机于此次攻击中,似使用新式炸弹,详细情形刻正调查中。” [7]
8月8日苏联红军根据《雅尔达密约》,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6日《申报》1版发表《日皇颁和平诏书》的新闻,记载了 [[ 日本投降 ]] 的消息:“东京十五日中央社电日皇为万世蕲求和平,十四日赐命政府,对中美英苏四国通知接受波次坦宣言。同时,颁赐大诏,宣示接受四国共同宣言之不得已,并于十五日正午躬亲广播大诏。” [7]
历史报纸《申报》详细记载这一经过,部分标题如下:
111,1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