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华大学

增加 21,036 位元組, 4 年前
专业设置&院系概况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新雅书院
 
===人才培养===
 
====一、本科生教育===
 
1、综述
 
清华大学本科教育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坚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建设优质的课程,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2、质量工程·截至2018年3月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计算机软件(设5个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化学、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管理、英语、物理学、车辆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生物医学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生物科学
 
国家级教学团队·14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工程训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综合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团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基础力学教学团队、理工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先进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90门
建筑设计 建筑环境学 材料科学基础(1) 电子显微分析
 
结构力学 混凝土结构 微积分 代数与几何
 
土力学 水力学 数学实验 大学物理
 
水工建筑学 水文学原理与应用 量子力学 基础物理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有机化学及实验 仪器分析
 
环境监测 环境工程原理 计量经济学 金融工程
 
工程材料 材料加工 创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经济学原理 现代生物学导论
 
机械原理 制造工程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机械制图 工程热力学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
 
传热学 燃烧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汽车理论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西文化关系史
 
电路原理 电力系统分析 国际关系分析 英语写作(1~4级水平)
 
高电压工程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 综合造型基础 传统陶艺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外国工艺美术史 动画设计
 
计算机系统结构 电子技术基础 室内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
 
模式识别基础 自动控制理论 大学体育 民事诉讼法
 
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 刑法学 机械制造实习
 
弹性力学 流体力学 实验室科研探究 软件工程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化工热力学 电子商务概论 土木工程CAD
 
中国新闻传播史 传统染织艺术 水处理工程 通信电路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民法学
 
3、实践教学
 
清华大学在本科生中实施的SRT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每年均有60%以上的本科生参加到学校支持的1000多个项目中;实施的海外研修计划、国际SRT、交换学习等系列项目,依托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进入国外一流教育、研究、公共机构的学习机会。
 
清华大学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建设,构建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科赛事体系,每年都有6000余人次学生参与百余项各级各类赛事。
 
X-Lab、创客空间等为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平台,创客日、创意咖啡、创新课程、创业讲座、创客竞赛以及校友导师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培养首创精神和企业家精神,领导力、商业技巧和社会责任。
 
清华大学坚持“走出去”实践模式,本科生每年都有4000多人次分赴全国各地300余个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暑期教学活动。
 
4、国家级教学成果
 
自198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设立起,清华大学共获得126项奖励。近三届获奖情况为: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2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项,含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7项,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5、特色项目
 
(1)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2009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将各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均已开班,并入驻清华学堂。2017年,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加入“学堂计划”,学校尝试在文科领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5月,人工智能班加入“学堂计划”。截至2019年5月,学堂计划共计8个班,每年约200人。
 
(2)新雅书院
 
新雅书院是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2016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住宿制文理学院(residential liberal arts college)。书院秉承渊博雅正、器识为先、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 以通专融合、学科交叉为导向,探索“文理、古今、中外会通”的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满足单一学科培养并具有较大综合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文理通识教育和富有弹性的、跨学科的专业教育;培养文理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突出、在各行各业能够发挥先导作用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新雅书院文理兼收,通专并举, 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第一年以在书院的“教育特区”里接受优质的小班通识教育为主,一年后根据个人能力和志趣,从容、自主地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发挥自身潜能的专业。
 
====二、研究生教育====
 
自1978年恢复学位制度至2018年10月,清华大学已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107936人,其中博士学位19673人、硕士学位88263人。此外,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清华大学授予27人名誉博士学位。
 
1、博士教育
 
清华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并结合清华大学具体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基金管理规定》。
 
其中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基金分为:博士生出席国际会议基金、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基金。
 
1999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共115篇。
 
2、硕士教育
 
清华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清华大学具体情况制定了《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清华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
 
3、国际化培养
 
多层次多模式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2018年,清华大学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联合培养博士生294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7名,赴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面向中外研究生开设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46项和英文学位项目25项。
 
英文课程建设
 
2017-2018学年,清华大学共有37个院(系、所)开设502门英文研究生课程,比2016-2017学年增加80门。其中,联合培养项目和英文学位项目开设课近380门,约390名教师参与授课。
 
====三、国际学生培养====
 
1950年12月,清华大学接收首批外国留学生14名,这也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截至2017年,清华大学累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3万余人。
 
截至2018年3月,来自120多个国家的2800多名国际学生在清华大学攻读学位,包括1200余名本科生,1600多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此外,每年有近千位国际交换、访问学生来校进行课程学习与合作研究。2018-2019学年度,清华大学将有15个本科大类、超过100个硕士专业和80个博士专业招收国际学生,其中18个硕士项目与7个博士项目为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
 
====四、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清华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并统筹管理全校的继续教育工作。2002年初,继续教育学院改制成为二级实体学院,定位于非学历非学位,成立了继续教育处,负责对全校非学历非学位继续教育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专门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
 
清华大学是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理事长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的继续工程教育教席设在清华大学。
 
国防教育:2019年8月,清华大学《打过实弹、听过枪响,让射击成为校园国防教育的特色名片》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一、校徽&校名====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于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的军旗。
 
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标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二、校旗====
 
校旗为学校标准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左右标准组合。
 
====三、校色&校花====
 
校色为紫、白两色。
 
校花为紫荆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四、注册商标====
 
清华大学注册商标主要包括:毛体“清华”、毛体“清华大学”、“TSINGHUA”、“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校徽”、“清华钟型图案”、“清华大学二校门图案”、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标志”图案。
 
===精神文化===
 
====一、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二、校歌====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清华大学校歌》=====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水木清华众秀锺,水木清华众秀锺,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无穹,无穹,赫赫吾校名无穹。
 
====三、学风、校风、校庆====
 
1、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2、校风——行胜于言
 
位于清华大学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
 
3、校庆
 
清华大学始于1911年04月26日由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但是,这一准确日期还是存在争议的,另外为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于是学校定为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清华校庆日。
 
==领导集体==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 任期
 
清华大学 陈吉宁 校长 2012.1-2015.3
 
胡和平 党委书记 2008.12 - 2013.12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2012.1
 
陈希 党委书记 2002.2 - 2008.12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 1994.1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珮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临时主席 1948.12 -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清华校长 1938.5 - 1946.5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 1913.8
 
清华学堂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单 职务 名单
 
校长 邱勇 党委书记 陈旭
 
党委副书记 邱勇
 
常务副校长 王希勤 党委常务副书记 姜胜耀
 
副校长 薛其坤吉俊民杨斌尤政郑力 党委副书记 李一兵过勇向波涛
 
纪委书记 李一兵
 
彭刚
 
教务长 杨斌(兼)
 
总务长 吉俊民(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在国家表彰的2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有8位是清华校友。
 
截至2013年,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协和)当选为两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
 
 
==校园风貌==
 
校园地图
校园地图
校园地图
 
===校园景观===
 
==学校排名==
 
2019年8月15日,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清华大学排第43名。
 
==录取情况==
 
===学生来源===
 
西北6%,西南12%,东北6%,华北31%,华东18%,华南25%。
 
===男女比例===
 
男生67%,女生33%
 
===录取分数线文科湖南===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7 -- -- 669 本科一批
2016 -- -- 644 本科一批
2015 -- 645 -- 本科一批
2014 -- 668 -- 本科一批
2013 659 654 647 本科一批
2012 665 648 -- 本科一批
2011 648 646 -- 本科一批
2010 656 647 -- 本科一批
2010 648 648 -- 本科提前批
2009 652 620 -- 本科一批
2008 666 647 -- 本科一批
2007 639 618 -- 本科一批
2006 692 659 -- 本科一批
2005 -- 662 -- 本科一批
 
 
==开设专业==
 
===重点专业===
 
====国家重点(20个)====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 软件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环境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英语 法学 艺术设计学 新闻学 广告学
 
====国家品牌(4个====
 
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本科专业
 
医学(1个) 临床医学
 
理学 (1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类(1个) 化学生物学
 
工学 (4个) 工程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
 
法学(1个) 法学
 
文学 (3个) 新闻学日语英语
 
经济学(1个) 经济与金融
 
工学(17个) 建筑学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 工程力学
管理学(2个) 工业工程 工商管理类
 
其它(3个) 医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 社会科学试验班
 
理学(3个) 化学 物理学 数理基础科学
 
==街景地图==
 
去腾讯地图查看更多街景
11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