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武帝

增加 4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投戎建功===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11]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 [12] 。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或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十二月,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起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了几千起义军,刘裕率众迎战,随从战死大半,而他还在酣战,手舞长刀,杀敌甚多。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逃退,斩杀俘虏千余人,刘裕乘胜追击,平定山阴(今浙江绍兴)。孙恩逃回到海上。
六月,孙恩乘胜渡海,突然进军丹徒(今[[江苏]][[镇江]]),士兵多达十余万人。刘牢之还驻军山阴,京师震动。刘裕日夜兼程,与起义军同时抵达丹徒。当时敌我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十分疲惫,而丹徒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击鼓呐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担准备抵抗。刘裕率部猛攻,大败起义军,起义军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八月,朝廷加封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派他领水军追到郁洲讨伐,刘裕又大败孙恩。孙恩南逃。十一月,刘裕追击孙恩到[[沪渎]],在海盐,又大败孙恩。三战三捷,俘虏的起义军数以万计。起义军自此之后,由于饥饿、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从[[浃口]]逃到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其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不仅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当时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 [12] 。他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匡辅晋室===
孙恩起兵,消耗了晋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虚,这给盘踞长江上游军事重镇[[荆州]]、虎视三吴、伺机而动的[[桓玄]]以可乘之机。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率军西讨桓玄,桓玄也率荆楚大军南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派刘牢之抵御,刘裕也随军前往。刘牢之率部到达溧州(今[[江苏]][[溧阳]])时,遭遇桓玄所部,刘裕请求发起攻击,没得到同意。刘牢之打算派[[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遭到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联袂坚决谏阻,刘牢之不听。桓玄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收夺刘牢之兵权,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13] 。刘牢之惧祸而逃 [14] ,后自缢身亡。刘裕审时度势,暂投桓玄以行韬晦。由于刘裕屡建军功,于北府旧部中颇有声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视他,任命他为中兵参军。
元兴二年(403年),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刘裕讨伐,杀其大帅[[张士道]]。卢循渡海南逃,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十二月,桓玄篡位,对司徒[[王谧]]说:“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于是更对刘裕款待备至,恩宠有加。 [14]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
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斩桓玄,[[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据,并反攻江陵。直至义熙元年(405年),晋军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迎安帝返回建康。不久,刘裕还镇丹徒。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到后秦,要求后秦归还之前占领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淮北诸郡,后秦皇帝[[姚兴]]可能鉴于西面战事吃紧,不想再在东面又与刘裕为敌,于是答应将淮北的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全部归还给[[东晋]]。 [15]
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府的僚佐低一等。
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幕僚[[刘穆之]]劝言,入朝商议继任人选 <ref>[16http://www.guoxuedashi.com/a/203b/3664i.html 《宋书》 卷四十二列传第二 刘穆之 王弘:今朝议如此,宜相酬答,必云在我,厝辞又难。唯应云‘神州治本,宰辅崇要,兴丧所阶,宜加详择。此事既大,非可悬论,便暂入朝,共尽同异。’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余人,明矣!”高祖从其言,由是入辅。] ,国学大师</ref> 。最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攻灭南燕===
720,2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