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维吾尔族

移除 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世紀以前的历史上,各地维吾尔族群缺乏統一的近代民族意识,而是各自用本族群居住地附近的綠洲來稱呼自己;因為這些部族都信仰伊斯蘭教(舊稱“回教”),一般[[清代]]文書把他們稱為'''[[缠回]]''',俄羅斯人則稱呼他們為布哈拉人和[[撒爾塔人]]。
20世纪早期,中亚从旧式社会向民族国家转化,当时在中亚知识分子中流行的[[泛突厥主义]]提出,将从[[安纳托利亚]]到新疆的所有使用[[突厥語族]]语言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的“突厥民族”,并据此成立一个穆斯林突厥斯坦国家。当时的部分[[回部]]精英接受了大量从[[奥斯曼帝国]]来的伊斯兰新式学校的老师,并逐渐接受了随之而来的[[泛突厥主义|泛突厥斯坦]]思想。为大力推广泛突厥思想,部分接受伊斯兰新式教育的[[回部]]精英在当时的文化机构、国家机关、报纸上大力推行维吾尔身份意识<ref name="whatisuygur" /> 。同时[[俄罗斯帝国]]的[[韃靼]]族穆斯林改革分子发起[[扎吉德]]运动(Jadids),在新疆教授阿拉伯字母、同时传播泛突厥思想。一方面,传统的旧式小学Maktab(阿拉伯语“小学”)仍然存在并且是主流;但另一方面新式学校教育出的精英分子广泛接受了以土耳其、伊斯兰和俄罗斯世界为中心的民族国家思想,后来成为1933-1934年及1944-1949年试图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主要力量。新式学校将历史、算术、地理从伊斯兰教学中分离出来,尝试减少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与宗教保守派人士发生冲突。新式伊斯兰学校这些把知识从神学中剥离的去神圣化活动,削弱了传统伊斯蘭文化的地位,并试图建立统一的“突厥民族”意識,植入新的泛突厥理论。
宗教保守派倾向于归顺于[[中华民国]],多向[[新疆省]]政府寻求帮助,而作为[[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金树仁]]和[[盛世才]]则对新式回部精英们推崇的“维吾尔”意识时而支持,时而怀疑。一方面,盛世才主政期间的亲苏政策加强了新疆地区和“西突厥斯坦”的共同性:盛世才曾经和苏联结盟,并财政支援了一部分到[[西突厥斯坦]]留学的精英阶层的学生,直到1930年,盛世才每年都送出超过100名学生。另一方面,在西方留學的維族精英分子经由新式教育,思想上被近代民族主義思潮所吸引,於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看到了激烈的政治辩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学联,创作政治文章<ref name="whatisuygur" />;从苏联归来的留学生,大多投身于“中亚身份”和“维吾尔民族”的塑造和推广运动。最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力不断通過其在中亚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加盟共和国(例如[[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自治社会主义共和国]])唤醒维吾尔族的民族意识;当苏联意图成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时候,維族精英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讨论达到高潮。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进入新疆。在部分维吾尔民族主义者被肅清以後,殘餘人員亡命異國外(后于2004年在[[美国]]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流亡政府]],但未受到任何国家承认)。1949年8月27日應[[毛澤東]]邀請以[[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為首的維吾爾代表團赴[[北平]]出席會議,途徑[[蘇聯]][[伊爾庫茨克]][[外貝加爾|外貝加爾湖地區]]上空時,飛機失事,全部遇難。同年9月中國軍队解放迪化,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與新疆軍區宣布成立。1955年10月1日,改[[新疆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省]]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前三十年,是维吾尔意识兴起的重要时期,历史资料却十分缺乏。<ref name="whatisuygur" /> 中国共产党官方沿用了盛世才的民族分类。在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维吾尔语”沿用阿拉伯字母作为书写文字。回人内部如何传播这种新兴的[[民族国家]]思想则尚未得知。
== 人口 ==
128,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