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华大学

移除 2,57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国立清华大学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教育理念,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三方面都具有广泛、综合的知识,而“不贵乎有专技之长”。
1 、名师云集 1936年在校教授名录(99人) 2 、通识教育
国立清华大学保持并发扬了清华学校时期认真教学、要求严格、考试频繁的作风,保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淘汰率较高。并由知名教授亲自讲授基础课和开设高质量课程,编写出版高水平的大学教材。
3 2 、学术研究
国立清华大学致力于研究事业之提倡。1935年,教育部核准全国高校设27个研究部,其中有清华大学的10个。
部分代表性质的科技成果如下:
(图片) 4 3 、国际学术交流
国立清华大学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成为沟通中外学术界的学术重镇。
5 4 、留美公费学生
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后,从1933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1936年招考四届共92人,其中清华毕业生39人,约占42%。
其中1938年3至6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 法商学院设在云南蒙自。
2 、师资名录(图片) 3、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图片) 4 、科研设备&学术研究成果
1941-1945年,教育部连续举办五届学术评奖活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33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获奖总数(293项)的11%。其中,一等奖7项,占一等奖总数(15项)的46%;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
5 3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国立清华大学开办了研究院及航空、无线电、金属学、农业、国情普查等五个特种研究所。
6 4 、民主堡垒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继承了“五四”、“一二·九”的革命传统,成为大后方爱国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策源地,赢得了“民主堡垒”的称号。
1946年7月15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的罪行。当天下午遭国民党特务枪杀。
7 5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的毕业生
先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读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近4000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杨振宁、李政道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结束时,在校生志愿选择学校,其中932人选择入清华,占总数的56.8%。
8 6 、国立清华大学办事处与清华留美公费生
除了参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立清华大学另设办事处,独立处理招考清华留美公费生及本校事宜。
根据《清华大学科研机构管理规定》,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准机构、学校自主批建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21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60个,学校自主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1个,学校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30个。 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国家研究中心·1个: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1个: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备注:带*属于认定类机构,未计入总数  ===科研成就===
====一、科研项目承担====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汇集并展示了清华大学年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学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由该刊发布的科技成果着眼于公共安全、能源环境、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作为学校向地方、企业重点推广的项目,从而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持续研究。
 
参考资料:
====二、科研成果与知识产权====
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框架合作、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术许可与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参考资料:
 
==教育教学==
==领导集体==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 任期
 
清华大学 陈吉宁 校长 2012.1-2015.3
 
胡和平 党委书记 2008.12 - 2013.12
 
顾秉林 校长 2003.4 - 2012.1
 
陈希 党委书记 2002.2 - 2008.12
 
贺美英 党委书记 1995.9 - 2002.2
 
王大中 校长 1994.1 - 2003.4
 
张孝文 校长 1988.10 - 1994.1
 
方惠坚 党委书记 1988.9 - 1995.9
 
李传信 党委书记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长 1983.5 - 1988.10
 
林克 党委书记 1982.7 - 1984.2
 
刘达 党委书记 1977.4 - 1982.7
 
校长 1978.6 - 1983.5
 
蒋南翔 校长 1952.11 - 1966.6
 
党委书记 1956.5 - 1966.6
 
袁永熙 党委书记 1953.9 - 1956.5
 
刘仙洲 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 1952.6 - 1952.9
 
何东昌 党委书记 1950.3 - 1953.9
 
叶企孙 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9.5 - 1952.6
 
彭珮云 党总支书记 1949.3 - 1950.3
 
冯友兰 校务会议临时主席 1948.12 -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 梅贻琦 校长 1946.10 -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梅贻琦 常务会主席、清华校长 1938.5 - 1946.5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 梅贻琦 校长 1931.12 - 1937.8
 
吴南轩 校长 1931.4 - 1931.6
 
罗家伦 校长 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 温应星 校长 1928.4 - 1928.6
 
曹云祥 校长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长 1920.9 - 1921.10
 
张煜全 校长 1918.7 - 1920.1
 
周诒春 校长 1913.10 - 1918.1
 
唐国安 校长 1912.10 - 1913.8
 
清华学堂 唐国安 监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齐 监督 1911.2 - 1912.4
 
===现任领导===
总务长 吉俊民(兼)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男生67%,女生33%
 
===录取分数线文科湖南===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录取批次
2017 -- -- 669 本科一批
2016 -- -- 644 本科一批
2015 -- 645 -- 本科一批
2014 -- 668 -- 本科一批
2013 659 654 647 本科一批
2012 665 648 -- 本科一批
2011 648 646 -- 本科一批
2010 656 647 -- 本科一批
2010 648 648 -- 本科提前批
2009 652 620 -- 本科一批
2008 666 647 -- 本科一批
2007 639 618 -- 本科一批
2006 692 659 -- 本科一批
2005 -- 662 -- 本科一批
 
==开设专业==
英语 法学 艺术设计学 新闻学 广告学
====国家品牌(4个====
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11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