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納米比亞

增加 2,03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width = 200 | image1 = 納米比亞地理位置.gif| caption1 = 納米比亞地理位置  <br>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locator-maps/WA-locator-map.gif  原圖鍵連] | image2 = 納米比亞位置.gif | caption2 = 納米比亞位置 <br>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attachments/maps/WA-map.gif  原圖鍵連]  }}
'''納米比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Namibia),首都[[溫荷克]](Windhoek),位於[[非洲]]南部,與[[安哥拉]]、[[尚比亞]]、[[辛巴威]]、[[波札那]]、[[南非]]接壤,西面為[[大西洋]]。面積約8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3萬。官方語言為英語。通用語言為[[南非語]](Afrikaans)、[[德語]]及[[奧萬博語]]、[[赫雷羅語]]等方言 。通用貨幣為[[納米比亞元]]((Namibia Dollar, NAD)
<ref name="MOFA">{{Cite web |url =https://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D33B55D537402BAA&n=1C6028CA080A27B3&sms=26470E539B6FA395&s=CA60F31A88AF3736 | title = 納米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Namibia | date=2018年3月 | publisher = 中華民國外交部全球資訊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0-22}}</ref><ref name="CIA">{{cite web| url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 |title=AFRICA NAMIBIA |date=2019-10-02| publisher=CIA|language = EN | accessdate = 2019-10-22}}</ref><ref name="FMPRC">{{cite web| url=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260/1206x0_678262/ |title=纳米比亚国家概况|date=2019年8月| publisher=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0-22}}</ref>
[[File:Cape Cross.jpg|thumb|220px|右|由迪亞哥‧康樹立之十字架 <br>圖中為花崗岩製的複製品 <br>真品於德國殖民時代被移往歐洲 <br>[https://citizen.co.za/news/news-world/2131669/germany-to-return-15th-century-seafarer-cross-to-namibia/ 來源網站]]]
==== 地理大發現與殖民者====
在15世紀, [[ 歐洲 ]] 與東方之間的貿易開闢了納米比亞沿海和 [[ 好望角 ]] 周圍的航線。最早記載踏上納米比亞土地的是[[葡萄牙]]人[[迪亞哥‧康]](Diogo Cão)於1485年在[[骷髏海岸]](Skeleton Coast)的[[開普克羅斯]](Cape Cross)稍事停留,並豎起了石灰岩製成的十字架。1487年[[巴塞洛繆‧迪亞茲]](Bartholomeu Diaz)到達[[鯨灣]](又譯[[沃爾維斯灣]],[[華維斯灣]], Walvis Bay)並向南到達現在的[[呂德里茨]](Lüderitz)。但荒蕪的海岸讓已佔領安哥拉的葡萄牙人和[[開普殖民地]]的[[荷蘭]]人對納米比亞興趣不大。
1793年開普殖民地的荷蘭人決定佔領鄰近地區唯一良好的深水港—鯨灣。不久[[法國]]入侵荷蘭,這舉動促使[[英國]]奪取開普殖民地及鯨灣的控制權。即便如此,歐洲人對納米比亞內陸的了解卻很少,直到19世紀中葉[[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查爾斯‧約翰‧安德森]](Karl Johan Andersson)等探險家、傳教士[[雨果·哈恩]](Hugo Hahn)和商人才逐漸開始向內陸探索。
在內陸溫暖乾燥的風與[[本格拉寒流]](Benguela Current)的交互作用下,寒冷的海水無法大量的蒸發,因此不會形成[[積雨雲]];冷、熱空氣相混和後產生的濃霧,造成許多船隻於此地失事,又有「骷髏海岸」之稱。
霧氣一年四季皆會發生,由於沒有高山的阻擋,水氣最遠可達內陸60公里處,這水霧為沙漠的動植物提供了可靠的水分來源,納米布特有的百歲蘭即是一例。而沙漠地表無法留住水分,在暴雨後,水分快速蒸發並過「[[毛細現象]]」(Capillary action)將地底的鹽分帶到地表,形成白霜般的鹽殼地貌。<ref name="文化遺產"/><ref name="Climate"/><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travel/m6q53v6.html|title=這個世界上居然有「潮濕」的沙漠,可能嗎? |date=2018-07-16 | publisher= 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17}}</ref><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travel/pxebaye.html |title=揭秘「骷髏海岸」,行攝納米布沙漠!|date=2017-07-16| publisher= 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17}}</ref>
=== 自然資源 ===
主要有[[奧蘭治河]](Orange River)、庫內納河與[[奧卡萬戈河]](Okavango River)流經。
礦藏豐富,主要有[[鑽石]]、[[鈾]]、[[銅]]、[[鉛]]、[[鋅]]、[[金]]、[[銀]]、[[鎢]]、[[鹽]]、[[釩]]、[[鍺]]、[[天然氣]]等,有「戰略金屬儲備庫」之稱 ,是非洲幾大非燃料礦物出口國、南半球第二大鉛生產國 。  境內 北部 的[[ 羅辛鈾礦艾淘沙國家公園]] (Etosha National Park)成立於1907年, 全球開採量 非洲最大、歷史 久的 露天鈾礦,產能位列全球第四,是目前產量最高的單 野生動物保護區之 鈾礦 ;[[納米布-諾克盧福國家公園]](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則以自然景觀為主 。<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ca.gov.tw/sp-foof-countrycp-03-179-934da-04-1.html| title = 納米比亞 | date=2018年3月 | publisher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1-17}}</ref><ref>{{Cite web |url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953504 | title = 中核集團 接手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 | date=2019-07-26 | publisher = 聯合新聞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1-18}}</ref>
=== 行政區劃 ===
* [[奧希科托區]](Oshikoto Region)
|}
 
== 經濟 ==
納米比亞約2/3人口居住於農村地區,其中的2/3從事自給自足式的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玉米]]、[[高粱]]、[[小米]]等糧食作物,但囿於雨量稀少帶來的乾旱與貧瘠的土地,導致產量少且不穩定,無法達到糧食自給自足,霸數以上的糧食仰賴進口。
畜牧業收入佔農業收入的大宗,以卡拉庫爾綿羊所生產的紫羔羊皮馳名世界,主要出口至南非和歐洲。漁業資源豐富,但近9成供出口。
 
礦藏以採集並加工出口為主,主要生產鑽石、鈾礦、鋅、黃金、銅,為非洲前幾大非燃料礦物出口國、南半球第二大鉛生產國。
主要是鑽石供應國之一的納米比亞,隨著沖積礦床的鑽石產量下降,凸顯了海洋鑽石開採的重要性,但開採成本上升,加上[[俄羅斯]]和[[中國]]鑽石產量的增加,從而降低利潤。
境內的[[羅辛鈾礦]]是全球開採量最久的露天鈾礦,產能位列全球第四,是目前產量最高的單一鈾礦。
 
旅遊業發達,旅遊景點集中於北部和南部地區,北部的[[艾淘沙國家公園]](Etosha National Park)成立於1907年,是非洲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納米布-諾克盧福國家公園]](Namib-Naukluft National Park)則以自然景觀為主。豐富的地貌、生物多樣性等特色,加上注重生態保護及交通等基礎設施相對完閃,使得國際遊客來訪有遞增趨勢。
 
納米比亞政府目前採取增加原料價值、國內製造,並開發側重於物流、運輸周邊服務業的發展。<ref name="MOFA"/><ref name="CIA"/><ref name="FMPRC"/><ref>{{Cite web |url =https://www.boca.gov.tw/sp-foof-countrycp-03-179-934da-04-1.html| title = 納米比亞 | date=2018年3月 | publisher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1-17}}</ref><ref>{{Cite web |url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953504 | title = 中核集團 接手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 | date=2019-07-26 | publisher = 聯合新聞網 | language = ZH | accessdate = 2019-11-18}}</ref><ref>{{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zh-tw/travel/r8v242o.html |title=納米比亞探險之旅:生命如此親近|date=2018-01-22| publisher= 每日頭條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11-19}}</ref>
 
== 社會 ==
 
== 政治與外交 ==
16,699
次編輯